关键词:网络语言 大学生 语言学习 阅读
随着计算机和手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支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生力军以更加迅捷的速度融入了网络时代。以前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阅读,而今却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方式进行阅读,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外阅读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与网络。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汉语言文化素养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使用方式,其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发展适应互联网技术的结果,因此在以下方面对大学生汉语学习有着相应的促进作用。
(一)丰富大学生的汉语表达方式,促进汉语学习的多元化
由于网络具有便捷、虚拟的特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词汇及使用方式更为简单、形象,作为新事物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收。如用“斑竹、版猪”指版主,“校草”仿校花,用“酱紫”指这样子等。这种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就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这些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使传统的汉语更加简洁、开放,丰富了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鲜活的、极富生命力的语言,汉语与外来语言文化的互动和吸收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现代汉语当中不少词汇都来源于英语,如“拷贝”英语“copy”一词的音译。在网络用语中,常使用“88”代表“再见”,其根源就是英语中“Bye-bye”发音。这对于大学生而言,跟有利于他们学习不同语言,利用不同的语言系统来表达相应的意思,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汉语与其他语种的进步和学习。
(二)与传统的汉语言阅读方式互相补充
网络使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供选择的不仅仅是使用纸质书籍,越来越多的电子书以其方便、快捷、环保、廉价走进了更多大学生的生活中,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网络极大的弥补了纸质书籍的不足,不仅信息量巨大,同时查阅更加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可以博览群书。同时,文学阅读与网络携手,能够让人们在阅读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步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为巨大的知识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将经典文学作品充实进网络当中,可以对网络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净化和引领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看到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提高阅读的鉴赏力,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汉语言文化素养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信息量的同时也裹挟着大量的色情、暴力等低俗内容,大学生辨别能力本就不强,在缺乏成年人监管的网络空间里,他们更容易被良莠不齐文章误导,对其语言及文学素养的提升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语言影响了大学生汉语学习的规范性
网络语言是现实语言的变异现象,这种现象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它的使用者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在人人都可以主动发布信息的网络时代,或是为了追求新鲜特别、或是为了束缚时的方便快捷,亦或是为了博得更多人的关注,使得网络上的不规范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类:
1.谐音。如数字谐音,“521”代表“我爱你”,“5555”代表“呜呜呜呜”(哭泣声);或是方言谐音,“好银、坏淫”的意思是“好人、坏人”利用的就是东北方言谐音,“酱紫”是“这样子”则是福建南平方言谐音;复杂一点的还有各种混合的谐音,“I服了U”表示“我服了你了”等等。
2.新生词语。这一类是网上对一些经常使用的句子的缩略或简化,就成了新生词语。比如“何弃疗”就是“为何放弃治疗”缩减而成的;类似的还有“人艰不拆”即“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3.特定符号。网络上经常用一些特定的符号表示形似的表情,被称为表情符。如“(*^__^*)”表示“高兴、开心”,而“→ →”就表示“鄙视、嫌弃”等。
这些不规范的词语、别字以及不规范用法不仅在网络上有广阔的市场,由于它的新奇有趣迅速的被广大大学生接受,甚至于出现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致使大学生在运用母语词语混乱。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语言学习方法和表达能力造成冲击
汉语言博大精深,它的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书写,到词汇、造句、阅读、写作都有它本身的规则和正确的用法。网络语言的出现,就如同严肃的课堂跳进来一只五颜六色的小鸟,它独特、艳丽,没有板起脸来的条条框框自然更加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学习体验,使得对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产生了厌倦和质疑。
在语言表达上,网络语言语句简短,结构松散,再夹杂很多符号、数字,忽略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虽然看似简单活泼,但却难有传统汉语言的隽永文意。长此以往,大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将大大降低,这将直接导致未来对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使母语表达能力下降。
(三)低俗网络语言导致大学生整体文化素养下降
随着网络的普及,因其虚拟的特点,网上的身份具有隐匿性,使得网络表达更加随意,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些人甚至将网络作为宣泄的窗口,用语粗俗,色情、暴力内容充斥其间。不但损害了汉语言文字的美感,日积月累中也降低了网络人群的文化品位。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学习能力强,但缺乏足够的辨别力。过早的接触这些不健康文化现象对于他们的恶劣影响不止是语言使用上,同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网络时代,通讯、信息的获取都更加便捷,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游戏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流连忘返,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乏阅读经典的耐心。大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有大量经典文学作品的压缩版本,或是将之简化为短小的视频故事,知识、文化碎片化,美其名曰文化快餐。这些“快餐”很多已经失去了文学经典的原味,其营养价值大概也只能以“快餐”定义。除此之外,网络恶搞现象层出不穷,众多的文学名著、爱国诗人、文化事件都被恶搞。无论是用语言、图画还是视频的形式,都难以掩盖其低俗的本质,既玷污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直接影響大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
三.网络时代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对策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彻底抵制,也不能全盘接受。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网络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但大门里面究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还是潘多拉盒子,就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正确引导,以及大学生本身对其合理利用。
(一)严格立法监督,推动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要是整个网络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媒体的正确舆论引导,从而整个社会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另外,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编撰中加强对语言的规范的同时还要对网络语言有选择的接受,与时俱进做好语言规范工作,为广大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加强网络言语教育,引导网络与经典阅读相结合
学校方面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网络言语健康意识养成教育,以促使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用语。网络时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网络资源也大大丰富了课堂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把更多的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网络资源融入教学中,比如《成语英雄》、《我是演说家》等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和网络资源介绍给大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的利用网络。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汉字听写大赛》的比赛机制,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文化素养。
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阅读经典文本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教师和学校只要找准这二者之间的交汇点,就可以达到引导阅读、提高语言文化素养的最终目的。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过去的单一文字转化为图文并茂、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随着计算机、投影仪、摄像机、语音实验室等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只要对这些多媒体手段善加利用,就可以为广大大学生创设出更加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课堂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才能有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方向。
(三)重视课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提高大学生汉语言文化素养不是一朝一夕上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相比较在学校,学生的业余时间显得更加充裕、自由度更高。所以,我们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同时,引发进一步的自学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全面提升语言文化素养。
首先,有效引导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教师的辨别能力要远远高于学生,我们可以主动了解,为学生筛选出优秀的网络资源,如“中国语言文字网、中国国学网”等,还有一些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语言学午餐、古典书城”等。
其次,带领学生展开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针对一些大部头的文学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利用大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的特点,将讲台变成舞台,帮助他们把经典名著片段改编成话剧的形式,使“碎片化”趋向“深入化”。
(四)注重方向引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在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做了充分的外部引导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性。对网络上的新奇表达方式要学会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再拿恶搞当创新、把低俗当幽默。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语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文明的标志,才能让我们的汉语言文化历久弥新、青春常驻。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对于大学生來说有冲击,也是挑战,只有我们不断耐心细致的引导,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秋梅.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7(2).
[2]马原野.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2).
[3]王宇衡.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 08)
(作者介绍:李颖慧,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