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农村,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仅大多数学生家长无法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对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毫无认识,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农村一线教育者也对于美育的价值、地位与作用认识模糊,形成了教育实践环节上的滞后,影响了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关键词:美育教育 农村中小学 现状分析 思考与对策
美育即美感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认为美育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因此,推进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育则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在农村,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仅大多数学生家长无法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对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毫无认识,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农村一线教育者也对于美育的价值、地位与作用认识模糊,形成了教育实践环节上的滞后,影响了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美育教育名存实亡。在西部地区,读书升学是广大家庭对孩子寄予的最大希望,希望孩子能通过升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以追求升学率为办学的主要目的,把与中考、高考紧密相关的科目称之为主科,升学不考但需会考的科目称之为副科,音乐、美术、体育则被称为“小三门”。所以,本来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的艺术教育科目,成为最薄弱的环节,美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缺少必要的设备和师资,导致不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课完全是一种摆设。由于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没有课程开展的条件,即使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也没有把课上好的积极性和动力。尽管强调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可还是看学校的升学率。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中小学美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二.由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转变和更新思想教育观念。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美育教育状况,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新的美育教育理念。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美育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快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美的教育的权力。
(二)加强农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农村美育教师是农村美育教育的唯一主体,承担着农村中小学生的美育重任。关注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中小学美育发展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和后续教育,通过各种办法鼓励广大中青年美育教师进行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时间与经费方面为广大美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美育专业进修和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有步骤地逐渐更新师资队伍;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美育师资队伍,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从内心重视美育教育,给相关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美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使得美育教师积极正视自我,自尊自爱,不自暴自弃,敢于肩负历史的责任和履行教师职责,立足课堂坚守自己的美育阵地。因地制宜,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美和艺术源泉,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美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三)提高美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美育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美育提到了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审美素养、艺术素质是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这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懂得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圍及其浓厚的氛围。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
4.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外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在课外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都会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
5.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采取一系列措施办法,统筹社会各种力量,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等各个角度加深人们对美的理解,使爱美、尚美的观念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爱美所以育美,这样才能从根本意义把美育重视起来。例如,本地媒体部门可以深入挖掘相关文化资源制作科普片;根据传统节庆,文化部门联合举办亲民性强的活动展览等。
(五)将美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学科之间是相互贯通的,要发动各科教师真正了解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积累审美经验。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
(六)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推进农村中小学的美育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平台,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和潜力,有声有色地开展好美育教育,培养出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赵淑华.新编美学基础教程[M].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
[3] 聂振斌.大众文化与审美教育.中西交流对话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岩.美育[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实施策略;课题批准号:DX[2017]GHB151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中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