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美术设计是电视动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角色造型、背景环境、声音特效等都会产生影响。国内电视动画中美术设计呈现出水墨画和剪纸艺术的风格,但是受到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动画作品中的中国元素逐渐淡化。因此动画创作者应该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国内动画中美术设计风格的个性化,以再国际动画市场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中电视动画 美术设计 风格 措施
动画片一直是少儿的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是少年儿童成长的“玩伴”,不仅可以丰富童年生活,还可以再潜移默化中给少儿灌输人生哲理。当然,动画片受到少儿的喜爱与动画中的美术设计元素密不可分,美术设计使得电视动画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
一.美术设计的基本概述
(一)内涵
1.动画片
动画,顾名思义,即不断变化的运动的画面。具体来讲,动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将人物或者动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画成分解的连续的画面,再运用摄像机拍摄带来连续播放的视觉感受。总的来说,动画集合了绘画、摄像、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身。
2.美术设计
美术设计是一种构想或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将抽象化的故事或清洁具象化、形象化,供人们欣赏。美术设计是电视动画创作的基础,包括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场景布置、表情动作等。在动画的美术设计过程中,就会形成一定的风格,动画美术设计风格是动画创作水平的实际标杆,只有拥有独树一帜的动画美术设计风格才可以在多元的世界动画产业中脱颖而出[1]。
(二)美术设计的基本要素
完成美术设计需要具备三大基本要素:美术基础、文学基础、定影基础。美术基础是进行美术设计的第一要素,美术基础不仅包括设计者的绘画能力,还包括设计者对动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文学基础指的是设计者对动画作品的理解,即整体把握作品定位,并根据定位进行美术设计的能力。定影基础是针对电视动画来说的,动画作品要想在电视荧幕上进行展示,就需要设计者掌握一定的定影技术,运用镜头语言等将二维的动画剧本转变为三维的立体动画。
电视动画中美术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则主要包括:角色造型、色彩设定、动画场景三个方面。首先,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就是在该部动画片中要出现的所有角色的形象,包括长相、服装、配饰和武器等能体现角色性格的特征[2]。一个成功的角色造型不但能够完美地诠释动画作品的内涵,也能够在外形上吸引儿童的关注。其次,色彩设定包括电视动画作品的整体基调,也包括动画作品中角色、背景的视觉色彩。再次,动画场景也是动画美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在动画作品中除了角色造型之外的其他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中故事展开的必要环境。
二.电视动画美术设计风格分析
一部动画作品的设计风格直接决定了这部作品的定位。美术设计风格代表了动画作品的特点,是一种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层次的艺术魅力。分类角度不同,分类方式也不同。国内电视动画自上世纪20年代起步以来,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如今也具备了中国特色的风格艺术,本文将从动画片所呈现的内容方面进行风格分类。
(一)水墨风格突出
水墨风格可以说是国内电视动画美术设计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将古典的水墨画与电影語言相结合,创作出属于中国自己的特殊风格。中国传统美学历史悠久,水墨画更是传统美学的代表。将水墨画元素运用到动画创作之中,是电视动画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表现。水墨风格相对于传统动画风格而言少了一分形,多了一分意,营造了一种潇洒、自由、随性的意境[3],传统水墨艺术能够将动画中的角色和背景柔和化处理,使少年儿童在欣赏动画片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小蝌蚪找妈妈》,作品中的“蝌蚪”“虾”“鱼”等形象都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将水墨形式的动物搬上了电视荧幕,成为活动的形象,栩栩如生,受到观众的喜爱。动画影片《牧笛》也是水墨动画片的代表作,作品中采用的小桥流水、田野风光、杨柳成行的故事背景,采用水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动画作品的诗情画意,更加符合《牧笛》这个动画作品的基调。
(二)民间工艺剪纸艺术升温
剪纸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中,首先会想到的是皮影戏,是一种依靠人为操作剪纸角色来演绎故事的艺术。电视动画中的剪纸艺术则是利用摄影工具将剪纸角色展示在电视屏幕中。最早运用这种创作手法的是1958年的《猪八戒吃西瓜》,这个只有15分钟的动画片将猪八戒、唐僧、西瓜等角色形象用折纸艺术展示出来,其中猪八戒吃西瓜那种憨态可掬的形象让受众忍俊不禁,因此这部动画片也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动画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作。此外1981年上映的《猴子捞月》、1982年上映的《三个和尚》,都是纯粹意义的剪纸艺术动画片,就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将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完美展示出来,作品中的猴子和和尚动作、表情细腻逼真,生动形象表达故事哲理,深受观众喜爱,并且至今流传不休。在此基础上,动画作品中又出现一种新的风格——折纸片,就是用儿童折纸的方式塑造角色形象,拉进了动画作品同儿童观众的距离。
(三)中国元素淡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动画作为文化的一种也开始了全球化的旅程。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电视动画出现了盲目模仿的倾向,在模仿过程中逐渐丢掉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失去了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纵观近几年在国内电视中大火大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等,虽然故事情节搞笑、角色设定也受到欢迎,但是却很难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到中国特色的美术设计风格的影子,既没有了水墨画的柔和,也没有了折纸艺术的分明,同质化色彩严重。反观日本动画片《哆唻A梦》《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等,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等,都保持着本国的传统特色,动画角色的服饰造型、声音造型、形象造型等都堪称经典。“文化断乳”的非理性冲动正在影响国内的电视动画市场,中国动画制作人应该及时遏制这种思想,多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作品,将中国元素在国际上传播。
三.促进国内动画美术设计风格个性化措施
国内电视动画若想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应对国外动画作品的冲击,就需要从多种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动画作品美术设计的个性化,突出特色,拥有自己的风格。
(一)注重传统与现代因素的融合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国内电视动画的发展也应该遵循此规则。水墨画与剪纸艺术是中国动画作品的特色和风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但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电视动画需要新的风格特色才能应对国际动画的冲击,从而在国际动画市场中站稳脚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动画美术设计者在金鑫动画设计时要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注意改革,注意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现代因素融合进传统文化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当然,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因素,设计者应该采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对发展国内电视动画有利的因素,再结合现代因素形成国内动画的独特个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还是民族性,构建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动画体系。
(二)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呈现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动画产业也伴随着多媒体的出现迎来新的发展趋势,3D、IMAX等占据如今电影市场的主力,这成为影片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2015年刚刚上映不久的美国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引起了一阵观影热潮,而电影中的“大白”一时成为人们的新宠,各种关于“大白”的物品受到人们的追捧。这可以说是动画电影的成功,当然也得益于3D效果的展示。类似于之前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系列影片一样,用3D效果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这也是动画作品呈现出的新的风格。国内动画作品也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电脑作画、3D立体影像等形式都可以适当加入到动画作品之中,提升动画作品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为动画作品增添新的活力,以保证更多的人去感受和欣赏国内动画作品。
(三)注重动画作品的创新
如今活跃在国内动画电视市场的作品屈指可数:《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猪猪侠》等,这些国产动画虽然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但是却鲜有创新。《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如今已上映8部,每年都会在假期上映,虽然主题不同,但是作品的角色造型却一直没变。2002年《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上映受到儿童的喜爱,2015年《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第二季经过重新配音后又搬上电视荧屏,虽然故事内容有所改变,但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很大的创新。所以,电视动画创作者应该注重创新,改变固有的创作模式,結合受众实际,丰富动画作品的种类和内容,避免作品同质化给儿童观众带来的审美疲劳,满足儿童的观影需求,让儿童在欣赏的同时学到知识和道理。
综上所述,国内电视动画作品要想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外,还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吸收国外成功动画作品的优势和精华,加强自身的创新和改革技能,从而创作出独特中国特色美术设计风格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娜.关于国内动画美术设计风格几点分析[J].大众文艺,2011(5):85.
[2]朱启智.影视动画中的美术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29):71-73.
[3]张莹.关于国内动画美术设计风格几点分析[J].参花(上),2014(12):144.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