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改革要求老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
课堂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很多老师都认为,灌得越多越有效。老师多讲一点,多灌一点,就可以帮学生减轻一点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学生既使学不好,自己也问心无愧,反正该教给学生的都教给他们了。殊不知,这样教学,学生仅仅是成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老师灌得多,但学生因为缺少了自己动脑的过程,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就是要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现他们思想的平台,让学生有一个放飞思想的空间。许多语文知识点上,老师不一定要全都教给学生,可以举一,让学生去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老师少讲一点,学生多说一点,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语文课都是学生认为的最不喜欢的课,听与不听一个样,讲的内容枯燥、无聊,又考不到,很多学生把语文课当成了休息课,甚至在语文课上做其他学科的作业。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害怕老师提问,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问了也不会,或者既使他们会,也因为基础差而不敢说,怕说错了;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因为年龄的缘故而羞于表达。所以,他们习惯了在课堂上做一个听众。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让学生由原来的听众变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新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学生上课时要勤动脑,在课堂上他可以大胆的把自己不会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既使是基础差的学生,他们也可以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当老师再次提问时,他们就显得自信多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浓了。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如果组织不当,就有可能是学习好的学生总是唱主角,学习差的同学总是等别人的帮助,小组之间会出现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开展小组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是小组的一员,成败都与自己有关。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努力学习,不拖小组的后腿,当取得一定成绩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三.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讨论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前,教师备课时都认为只要把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备好就行,上课时只要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能够解决就行。
课堂教学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了小组讨论之后,我发现,我们教师所备过的那些重点问题,学生本身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而有一些我们教师认为不重要的知识点学生却并不了解。所以我认为我们教师在认真备课时,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考虑到学生小组讨论之后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当然这也就给教师备课带来难度。所以学生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这才是教师备课的重点。
四.课堂教学改革要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学必须追求有效,我们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以及简单的运用上,不能让学生成为存储知识的容器。我们在课堂上不能浪费一分钟,要考虑自己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怎样去教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在课堂上,要善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得出答案,小组展示成果,这样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在一节课45分钟之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为策划者,教师所承担的只是教学设计组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讨论、监控、调节、评价,而学生又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最有效的教学。
张燕儿,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