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锤炼语言及其陌生化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2338
项 挥

  “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即指摆脱习以为常的惯性化的思维制约,采用创新的方式,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有新的发现,从而缓解甚至彻底走出审美的疲劳状态。“语言陌生化”,简而言之,就是语言的变异和创新。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们对于文章语言的锤炼就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从语法方面入手。首先,讲求句式的变化,巧用变式句。把整齐结构与不整齐的结构交织在一起,不同的句式排列使用,能收到表意深刻、语势连贯的表达效果。其次,语法结构的超常规搭配。将句子中的主谓宾作超常规的组合。如:(a)村庄真是一个固执的地方,多少代就在这里矗立着。而且村庄自信:从村庄走出去的人,无论走多远,有了多大的变化都还会回来看她。(b)村庄就是巴掌大的地方。只是那巴掌一握就会把好多游子,把好多时光,把好多的梦,把好多年庄稼的长势握在手里。(c)父亲的睫毛上都结上了皱纹。例句(a)将修饰人的“固执”来修饰“村庄”,将“村庄”与“自信”组合,看似不合情理,但却能把村庄对于游子的等待,以及游子对于故乡的依恋生动表现出来。例句(b)“巴掌”和“握”似乎不无新奇,但是奇就奇在所“握”的宾语上,村庄虽小,但是却将一切都牢牢地放在心里。例句(c)主谓搭配尤其特别,我们可以看到父亲的苍老渗透了他的身体。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到,讲究语法结构的超常规组合可以带来很多的惊喜。再次,注重节奏、声调等的锤炼。中国的古代文人非常注重讲究语言的音律美。他们认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例如李清照,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一口气连用了十四个叠字,成为千古绝唱。传情达意要借助完美的语言形式,声情并茂离不开语音的支配。

  (2)、从思维方式方面入手。为了达到语言的创新,使“语言陌生化”。首先,使用逆向思维。“逆向”要求破除习惯性思维,寻找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论点与见解,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俗话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事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给人不同的美感。例如学生胡某在完成作文《告诉你,我很坚强》中有一句“这点挫折只能是你通往成功的垫脚石,而绝非绊脚石!”将“挫折”比成脚下的“垫脚石”,这就把平时对于挫折的印象转变了,非常地切合她所要完成的作文的主题“我很坚强”。其次,调动创新思维,使用夸张变形。在写作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变形,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我的思想好像被抽空了一样,无数条苦涩的水在我的全身蔓延……”中的将“思想抽空”中的“抽空”二字,夸张的表现形式就很能够表现小作者当时的痛苦和失落。

  (3)、从文字内容方面入手。一个生动的词语可以使一个句子增色。我国许多著名作家都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例如一个学生要表现自己的忧伤,他在文中写到:“我的怒火不见了,心里挤满了忧伤”,这句话中的“挤满”用得真是恰如其分,生动地表现了心中忧伤的程度,似乎已经不可遏制了,假使文章中选用“充满”这个词语,笔者认为在表达效果上稍逊一筹。文字表现的妙处,在于选用绘声、绘色、绘态的词语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可以设造画面,使内容有形有像,灵动可感,栩栩如生。文章中的词语的锤炼尚且如此重要,那更不用说对于文章中句子的锤炼了。对于句子语言的锤炼,可以分成两步,一个是增,一个是删。就增来说,针对一个语句,修饰成分也是必不可少的。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起来。例如,(a)几棵树在秋天的阳光下慢慢悠悠地晃动,树叶已经成片成堆儿,成群结伙地散落在村庄的角落里相互安慰温暖着。(b)时光真是无情,时光真像一把锋利的钳子,再坚硬的钢丝也能铰断。例句(a)用拟人的手法,“慢慢悠悠”、“相互安慰温暖着”,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例句(b)比喻很形象地表现出了时光的无情。

  项挥,教师,现居浙江临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