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武汉部分高校大学英语现状调查及改革方向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教育下半月 热度: 11880
黄麟斐

  内容摘要:90年代以来,国家教委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改革要求,武汉地区高校顺应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目前,武汉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十分复杂,改革取得的进展和程度也不一致。本文拟对武汉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对其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将为调整大学英语改革策略提供有用的依据。

  关键词:武汉高校 大学英语 现状 改革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国家教委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改革要求,大学英语总在不断求新、求变、求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潮。近年来,高等学校飞速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学生英语水平相应提高,大学英语改革的大潮来的比那一次都猛烈,可以说是颠覆性的。04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和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四级要求变为了一般要求,这说明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一般基础英语能力的大学生。另外,大学英语受学分的压缩和去外语化思潮的影响,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发挥外语教学最大的功用,是大学英语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中国大学英语改革问题的探讨呈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姿态。重庆大学余渭深教授提出了大学英语应同时具备工具性、人文性和专业性;中山大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则在2010年“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成果总结高层论坛”上提出了外语通识教育(ELE)可能成为外语教学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则力主颠覆现有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大学英语转向学术英语(ESP),并建设英语学科。(蔡基刚,20)无论哪一种主张,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任何改革的进行都离不开对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拟对武汉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对其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将为调整大学英语改革策略提供有用的依据。我校大学英语在顺应时代步伐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借鉴学习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改革成功的经验,深化大学英语改革。

  二.研究方法

  调查采用的方式是问卷调查以及口头调研,拟调查武汉高校的普遍状况。按J.McDonough & S. McDonough(1997)的调查方法,英语教学研究设计的问题应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事实性问题(如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等)、 是非型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是”或“不是”)、多项选择、开放型问题(被试者作答的方式不限) 等等。因此,本调查报告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问卷者的基本信息,第二个部分为被问卷这所在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第三个部分为被问卷者所在高校教改模式和教改目标,第四个部分为被问卷者所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现状。

  笔者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73份有效问卷,涵盖武汉多所高校,被问卷者年龄、性别、职称分布均匀,能客观反映武汉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除开问卷,笔者还与十余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交谈,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想法。

  三.结果和讨论

  1.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和模式

  大学英语亟待改革,大学为何要教英语?大学生为何要学英语?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还没有厘清。目前,大部分大学四六级的通过不再和学位挂钩,但是学校和其它管理部门评价英语教学的效果仍旧是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关注和帮助学生通过四级,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还得顺应各式各样的学生需求,诸如工具性、人文性、專业性等等。导致大学英语老师不明方向,不知所措。

  就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来看,本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基本是以满足学生工具性需求为主,在此基础上辅以各种类型的课程满足人文性需求,工具性对于教师学生均要求较高,很多学校没有把这层面设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大部分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涵盖4学期,但是从课时量来看,差距较大,武汉大部分高校是48课时,多的高校达到了80课时每学期,少的只有32课时每学期。大学英语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均以读写译和听说两大板块组成。由于四级题型的变化,听力分值高,变化多,一直是学生最怕的项目。因此,武汉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包含一大块的听力课时,笔者认为这一则是帮助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听力过渡,二则是适应现阶段教育改革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在后续课程方面,少数学校开设了后续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后续课程重在夯实基础,进行英语单项训练。极少数学校开设了英语文学和文化方面等人文性后续课程,但是面临教师和教材的双重挑战,他们进行的比较谨慎,多是多个老师合力上好一门课程。据了解,学生对后续课程反映不一,有学生只想为应试所用,以通过四六级和考研为目的,另外一些同学对后续课程很感兴趣,希望通过语言学习文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武汉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没有向北京、上海等著名高校一样,把大学英语从公共外语课程过渡到专业英语的课程目标,而是基本维持以打语言基础为目标,按照1999年大学英语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武汉高校紧跟大纲,但是很多高校也推出了“免修不免考”的政策,为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开辟特别通道。

  2.大学英语改革后的课程设置

  武汉地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也显示了改革的多元化和多变性,难以一言概之,本文结合问卷和访谈对课程设置进行描述,这样结果更加直观。

  华中师范大学,稳中求变,开设3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64课时。除此之外面向全体学生设置通识课程,一门通识课由多个老师合作完成,2015级开始分级教学。华中科技大学改革比较大胆,课型分为基础英语(56课时),中级英语,高级英语(28课时)、高级英语2(28课时)。学生通过考试确定级别,达到减免大学英语的目的。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英语课程均为四学期,每学期48课时,包含听说、读写。教改班级保持64课时。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分为1册、2册、3册,测试通过可以免修,测试不过一直修。中南民族大学大学英语4学期,每学期12周,每周四节,共48节。分级教学,选取教材不同。一二学期为大学英语,三四学期为大学英语、听说、文化等四门课选修,可以任选,48课时每学期。湖北工业大学,四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课时,基础阶段(一、二年级阶段)普通班读写译课程实行大班教学,视听说课程采用小班教学(单班),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有助于师生互动及交流。提高阶段(二、三年级阶段)普通班后续课程原则上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读写译为2.5学分,40课时,自主学习0.5学分,8课时。中医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为4学期,每学期60课时,其中包含24个听力课时。湖北美院也是平均数48课时。endprint

  武汉高校课时最多的是武汉纺织大学,大学英语上4学期,每学期80课时,一、二学期读写课每周三节连上,听说课每周2节。三、四学期,读写课每周三节,学术论文写作每周2节。课时最少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大学英语4学期,每学期32课时,每学期8个听力课时。由于不断变化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教师角色不断更替,不断适应各种新要求和新需求,大学英语教师现状也值得关注。

  3.大学英语教师现状

  由于大学英语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大学英语教师和其它学科高校教师相比,生存境况比较复杂,困惑也较多。首先,从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评價来说,很多高校四级和学位脱钩,四级通过率并不与教师的评价挂钩,评价大学英语老师以教学和科研两方面为主,在职称评定中,甚至科研重于教学。还有些高校四级仍然是评判大学英语教师的标准,但是职称评定和四级没有特别大关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很难对自身定位。他们一方面要面对繁重的课程任务,多门课备课的要求,还要想办法做科研,发论文,拿项目。这样以来,他们有限的精力疲于应付各种需求,很难专心教学。

  大学英语教师的生存困境总结如下:首先是教学任务繁重,大学英语教师在高校中承担的课时量一直偏高,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课程。其次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很多机遇与挑战。另外,高校的科研压力与日俱增,单纯搞好教学无法适应学校的要求,教师必须投身科研或者教研,这又耗费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大学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境况堪忧。

  四.结论

  根据对武汉高校大学英语改革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改革虽然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其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改革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

  1.建立符合校情实际又满足师生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根据武汉各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校需要首先满足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提高的要求,以四级、六级、考研、出国为目标,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尤其注重听说能力,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再次基础上,依据各校师资情况开始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比如与英语专业和其他专业教师配合,多名老师合作上课,或尝试网络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

  2.以教学为导向鼓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师的工作量不宜太多,课头不宜太杂。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院系和学校应该考虑整合资源以减轻教师的课时量的压力。在院系和学校考评教师,评职称时,向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做政策倾斜,甚至可以考虑教学和教研方面的破格,这样会大大鼓励教学投身教学,专注于教学。这样,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3.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

  合理化教师结构,分清不同教师的责权,职称高、经验丰富的老师需要组织教学和教研活动,带领年轻老师投入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年长的老师在教学上可以率先尝试新的课型的架构,组织青年教师团队完成新课程的教学。在教研方面,个人单打独斗往往很难取得高水平的成绩。老教师科可利用申请课题的经验,带领教研团队来实现他们新的教研尝试,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课题。

  调查表明,武汉高校大学英语的改革进展和程度不一,各个学校不可盲目跟风,而要根据校情调整和规划政策。笔者所在的学校以培养应有型人才为主,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应该定位在工具性上面,根据四级的需求,夯实基础,尤其应该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学校还应该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培养合理的教学和教研团队,满足师生的双向需求,大学英语的教学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cDonough,J.&S.McDonough.1997.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Limited.

  2.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蔡基刚.2010.ELE还是 ESP,论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5).

  4.蔡基刚.2011.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4).

  5.乔梦铎,金晓玲,王立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中国外语,2010(5)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