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自然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化,而要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先要有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衔接性自然是高效模式应有之义。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应具有高效衔接性,就其环节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当属:积累与发现、体验与思考、应用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效衔接 发现与积累 体验与思考 应用与创新
改革语文教学的呼声此起彼伏,可谓久久不绝于耳,现在又热炒“得语文者得高考”。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
一是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较之其它课程教育功能更强,又因语文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二是现实情况是语文教学效果耗时费力,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表达不通畅和理解不深刻。所以,语文教学改革还具有紧迫性。改革的主轴自然是语文教学的高效性。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一定先要有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而高效的课堂模式不仅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选用套餐式(最实惠的)教学方法,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最好成绩,还应该具有衔接小、初、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以贯之的语文教学环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小初高语文教学模式的高效衔接呢?
发现与积累环节。这个环节一般安排上5分钟左右,安排在预习和课前检查作业中。语文知识量大面宽,分散在语言材料中,所以应该持之以恒地积累,在积累过程中去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次积累。积累古今字词、修辞、语法,古今文学、文化常识及作者简历和作品背景;这些知识,本身是各个阶段语文学习的共性。但具体而言,又有所不同。小学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薄弱,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所以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贯穿以少量而精当的讲授;初中学生已经处在青少年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有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已有了理性的判断,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呈现出讲授与活动并进,甚或讲授多于学生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高中阶段,语文课堂教学则偏重于讲授,在讲授中,学生直接理解掌握并运用所积累的“古今字词、修辞、语法、古今文学、文化常识、作者简历及作品背景"等知識,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发现的内容则更广泛:新的语言材料,独特的表现手法,个性化的写作特色,细腻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刻而含蓄的人生哲理等在此过程中被发掘,同时这也是产生和培养兴趣的过程。字词是语文大厦的砖瓦,千万不要认为识字解词是小学初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其实高年级,特别是高中,识字解词仍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文能力差主要表现在识字不多,读不下去,写不出来。还有,作者简历和创作背景的资源价值不可低估,教师无论在那个阶段都应将其作为导入的情景和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并为日后写作发现和积累素材。总之,这个环节很重要,但不宜占教学时间过长,贵在持之以恒,因为有些东西趣味少,又多是机械记忆的。
体验与思考的环节。这个环节一般安排2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体验和思考的。不管是小初高哪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体验与思考都是语文教学一个及其重要的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活动,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本质的任务。这一环节的务实、有效便直接决定了这堂课的高效与否。而实现这一环节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交流的动态过程。”这里“对话”“交流”的就是体验和思考的结果。从中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与思考,在阅读实践中,在学生直接与文本、编者对话,在多元解读,在“言语习得”的过程中体验与思考。教师要给足学生体验与思考的时间,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体验与思考,要耐心倾听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扬其长处,补其不足,以此来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和兴趣,为下一阶段的应用和创新奠定扎实而良好的基础。
应用与创新的环节。这个环节安排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安排在课堂练习活动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年段的具体目标中,都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的目标,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不管是哪个学段的语文课堂教学,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直接追求的目标。所以,每节课安排适当练习题目,强化记忆,加深理解是很必要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拓展延伸的更高层级,才会让学生在新的领域有创新的应运语文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又是多样的。所以,在答疑解惑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非定势化,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结论非唯一化,“条条道路通罗马”,“答案不是唯一的”,有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双答案,有时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种答案。总之,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到初中,再到高中,将这一环节一以贯之,衔接运用,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自己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己的语文素养。
现在,在各种各样的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课堂教学模式可谓精彩纷呈,确实有不少模式是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下做到了高效的效果,但如仔细琢磨,那仅仅是在特定课堂的“一现昙花”,语文教学不能毕功一役。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必须熟悉各个阶段的课堂教学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做到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衔接。为此,我们以“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高效衔接”为课题研究的对象之一,得出可以一以贯之的积累与发现、体验与思考、应用与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环节,希望能对大家的的语文教学有所裨益。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