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是跨域映射的过程。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发生映射进而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建立于上一下图式、中心一边缘图式、容器图式之上的方位隐喻认知机制,进而发现方位隐喻在小说语言运用和主题表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方位隐喻 上一下图式 中心一边缘图式 容器图
莱考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会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体现。人类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是建立在隐喻基础之上的。概念隐喻中的方位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的或者抽象的关系上,从而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化,进而丰富人们的想象力。本文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以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为研究语料,对小说中的建立于上一下图式、中心一边缘图式、容器图式之上的方位隐喻展开探讨,从而方位隐喻在小说中所发挥的作用。
1.概念隐喻理论
1.1概念隐喻的实质和分类
概念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理解或经历一种事物的方式去理解另一种事物。人们通常从自身的角度认知世界,也就是说,人们首先认识自己,人后开始认识周围的世界。因此,概念隐喻无处不在,而概念隐喻又体现这人类的思想。人通过隐喻认识自己,进而认识周围的世界,这就是隐喻的本质,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思考模式的特别之处。
根据莱考夫的研究,概念隐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其中,方位隐喻是一种建立在空间方位基础之上的概念隐喻。隐喻关系是基于人们方位体验中的“上和下”、“前面和后面”以及“中心和边缘”之上形成的。
1.2概念隐喻中的意象图式
意象图示理论不仅是概念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认知隐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图式在概念化形成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通过抽象和概括反复识别大量的概念、经验和成像。
1.2.1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
意象图式内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射体(trajector),它是一个可移动的变量,而且它的移动方向不确定。坐标(landmark)是另一个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常为射体的位置提供特殊的标识点。意象图式的又一个重要部分是路线(path),它指的是射体移动的路径。然而,射体的定义中并未对移动作出清楚的界定,也就是说描述图式中既可指静态关系,也可指动态关系。路线的距离为零时,射体就是静止的。
1.2.2意象图式的分类
莱考夫提出七种意象图式,分别是容器、连接、源头-路线-目标、部分-整体、中心-边缘、上-下、前-后图式。(莱考夫,1987:282)本章将会详细讲解最后三种意象图式。
上一下图式的组成部分包括“上”和“下”,它普遍用于不同的概念域中。上-下图式源于人的身体体验。人的身体竖直站立,头在上,脚在下,这是人在物理环境中正常的姿势。当实物数量增加不断积累的时候,水平高度不断上升。
容器图式第二种常用的意象图式。容器图式也是来源于人的身体体验,人的身体可以看做是一个立体容器,人能够把食物、水、空气吸收进身体,同时从身体中排泄出来粪便和尿液。封闭空间和界限是容器图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进入车、公共汽车和各种有界限的空间,并从这些封闭空间中走出来。内部、边界、外部是容器图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心一边缘图式是文献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图式。在人的身体中,心脏和躯干比脚和指甲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心脏和躯干是我们身体的中心,脚和指甲是边缘部分。一些植物,例如树和花,也可以分为中心和边缘。中心一边缘意象图式包括中心、实物和边缘三个部分。边缘部分与中心紧密相关,中心确可以独立于边缘存在。所以,中心是重要的,边缘是次要的。
2.意象图式和隐喻的建立
2.1上-下图式
早是上,晚是下。这是建立于上-下图式上的隐喻概念,类似的表达有“上至远古,下至清朝”、“民间故事就是这样流传下去的”等。当“上-下”用于表达时间时,“上”意味着先发生,“下”意味着晚发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这种表达方式来源于人类对于水的体验。时间的流逝常会用水的流动来表达。水从高处流向地处。因此,水的源头相当于时间的开始,越早的时间就越往上,越晚的时间就越往下。小说中也出现了建立于上一下图式之上的隐喻。
“‘I almost made a mis-take.too,…‘Lucille.that mans way below you!”(Fittzgerald,2009:30)
这一片段源于小说中的第二章。“我”指的是汤姆的情人麦基夫人。她在谈论一个自己多年的追求者。麦基夫人并没有接受他的追求,因为这位追求者不如麦基夫人富有,因此才有了文中“他远在我之下”的说法。这一表达中的隐喻是“富有是上,贫穷是下”,这一隐喻源于人们对金钱的体验。一个人的钱越多、越富有,那么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
2.2中心一边缘图式
“He looked at me side-ways-and I knew why JohnBaker had believed that hewas lying.”(Fitzgerald,2009:129)
以上片段出現在文中第四章,当盖茨比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时,他的动作很可疑,没人相信他说的话。“He looked at me sideways”这一表达解释了“I knew why John Baker had bdieved that he was lyirig”。“He looked at me sideways”中“sideways”这一方向使得人们对盖茨比产生了怀疑是有原因的。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人在讨论或说出自己确信无疑的实话时,会看着听话人的眼睛说出重点。相比之下,人在说出自己假话时,会避重就轻,并且尽量逃避听话人的关注。在这一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了基本隐喻“真是中心,假是边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