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存得到基本的保障后,人类本能地会去欣赏、追求、创造美。如同鲜花香草带给我们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玉石自古以来就深得人类的喜爱。所谓海枯石烂,矢志不渝,所有的矿石都是地球给我们的宝藏。它们的生成历经数亿甚至数十亿年,以其特有的色彩、光泽、斑纹让我们感受永恒的美。
年轻的时候对玉石啊珠宝啊毫无兴趣,总觉得那是“大人”才喜欢的东西,挺累赘的。即使父母亲给一些金坠子金链子,也只是收起来,更像是一种储蓄而已,并没有情感上的依恋。然而,我很早就熟悉珠宝的名字。高中时,因为喜欢学英文,我会留意各种跟颜色有关的单词,不是红色蓝色紫色一类简单的字,而是红宝石(ruby)、石榴石(garnet)、蓝宝石(sapphire)、翡翠(emerald)、紫水晶(amethyst)等,觉得好有诗意,我会把它们一一写在笔记本里。
英语俗谚有云:“绝不说绝不!”人到中年,居然开始对宝石产生兴趣,也由于某些机缘接触了一些。宝石分为两大类:“珍宝”(precious stones)和“半珍宝”(或“次珍宝”,semiprecious stones)。一般来说,“珍宝”指的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翡翠,其他的都算“半珍宝”。我们也可以将宝石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所有的珍宝都是透明的,而半珍宝囊括全三类,有些可以抛光研磨成透明的(如黄水晶citrine、蓝晶aquamarine),但是大多數是半透明(如蛋白石opal、和田玉nephrite)和不透明(如孔雀石malachite、虎眼石tiger's eye)。当然,以上的分类不是决定价格的绝对标准,例如高档次的半珍宝可以比普通等级的珍宝要昂贵。同时,时尚潮流的变化或文化意涵的差异也会影响宝石的受欢迎程度。例如,属于半珍宝的摩根石(morganite,也称粉绿柱石)以其罗曼蒂克的浅桃色和仿佛彩钻的光芒而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又如近年来在吉林长白山发现了大量的橄榄石矿(peridot),让它摇身一变,名列“新东北三宝”。至于宝石的文化意涵,我始终认为,西方文明好比钻石,晶莹璀璨,绚丽夺目;而东方文明是玉,温润柔和,风华内蕴。它们似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无所谓高低,端看个人品味而已。
目前世界已知的矿石有六百多种,有的在人类文明史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有的则是近年来才被发掘的新宠。但是,收藏珍宝到底是个十分昂贵的嗜好,非我力所能及。因此,我更留意半珍宝,它们的颜色千变万化,比彩虹还多样,加上不同的花纹,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下面只谈谈两种蓝色系的半珍宝。
诸多的蓝色半珍宝中,最古老的当属青金石和绿松石。青金石的全名是lapis lazuli,简称lapis,字面意思是“蓝色石头”,主要产地是阿富汗东北的巴达赫尚省(Badakhshan),从那里出口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流域。巴比伦、埃及、印度、犹太、希腊、罗马等多种古文明都钟爱青金石。在古埃及,它和黄金一样贵重,被誉为“宝石之王”,法老生前身后都配戴它。据说,“埃及艳后”克莉奥·帕特拉女王(公元前69 — 前30)用青金石磨成的粉末做眼影。基督教《圣经》多次提到青金石,虽然有时它被错译为蓝宝石。耶和华的王座是青金石做的,他给摩西的十诫也是刻在青金石板上的。
至于中国,考古地质学奠基人章鸿钊先生(1877~1951)在他1921年的专著《石雅》中提到,中国在四千年前就已使用青金石了。《尚书·禹贡》记载夏朝时位于西方的雍州曾进贡璆琳——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语音译。它还有很多别的名字,如兰赤、金螭、点黛、金精、瑾瑜、青黛等。最古老的青金石制品出土于春秋时代的曾侯乙墓,墓中的佩饰材料除了青金石,还有水晶、紫晶、琉璃等。汉代丝路开通之后,它将中国的丝绸带到西方,而西方的宝石和香料也经由它东传中土。
青金石的色谱从靛青、湛蓝到宝蓝,让人想起浩瀚的穹苍或夏日的夜空,又名“天青石”。不论是中东还是中国,它都在祭典里代表上天。根据《清会典图考》:“皇帝朝珠杂饰,唯天坛用青金,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皇帝朝带,其饰天坛用青金,地坛用黄玉,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白玉。”皇帝用青金石来祭天和陪葬,可见其崇高的象征意义,因此它被形容为“帝青色”。青金石也是用来画穹苍的最佳颜料。米开朗基罗(1475~1564)著名的西斯庭大教堂天顶画,天空的颜料就来自青金石。
好的青金石颜色深邃纯净,富有光泽。中文名字中的“金”来自石头里的黄铁矿,构成金光闪闪的斑纹,所以又称“金星”。所谓“无白少金”是青金石的普遍标准,就是说有金星无妨,但是要避免白解石所造成的白色斑纹。
1900年,古埃及第一王朝国王的陵墓出土。墓中有皇后配戴的四只金手镯,上面镶着青金石和绿松石。1965年12月,湖北省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出土,墓中有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公元前464年去世)的宝剑。这把“天下第一剑”,即使在两千五百年后,锋利依旧。它的剑格(即剑柄和剑身连接处)镶嵌了两种宝石,一边是青金石,另一边是绿松石。古代中国皇帝用青金石祭天,用绿松石祭月。两者似乎是天生一对,有相得益彰之美。
绿松石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河南郑州大河村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两件绿松石做的鱼形饰品。前面提到的《石雅》写它“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以此名”。绿松石又叫“甸子”。元代陶宗仪在《辍耕录》里按照产地把绿松石分为三类。甸子本指放牧的草地,大概是取其颜色相近之故。
除了中国,许多其他文明也十分珍视绿松石。古埃及文明里,象征母亲和喜悦的女神哈索尔(Hathor)也被称为“绿松石淑女”。中东文明认为绿松石是神秘的辟邪物、护身符,代表胜利。而美洲西南部的原住民称绿松石为蓝天和大海的精灵。这种玉石最早产于埃及西奈半岛,十三世纪开始由土耳其进口欧洲。它的英文名字turquoise来自古法文,就是“土耳其”的意思。因此,绿松石也叫土耳其玉、突厥玉。
绿松石的色谱从浅蓝和蓝绿色到绿色和黄绿色。最受大家喜爱的是天蓝色和“知更鸟蛋”(robin's egg,类似于达芙尼的招牌色),前者清朗,后者粉嫩。此外,绿松石中的极品有个美丽的名字:“睡美人”(Sleeping Beauty)。它的颜色光洁,没有绿松石常有的蜘蛛网纹,其唯一产地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的环球市(Globe)。这一带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开采,2012年就关闭了。关闭的原因不是玉石的枯竭,而是因为矿区易手后新东家决定开采那里的黄铜。就这样,睡美人再度沉沉睡去,而以她命名的绿松石自此之后物以稀为贵,价格飞涨。需要注意的是,绿松石的仿制品很多,多半是用硬度较低的白纹石(howlite)染色而成。
除了美国、墨西哥、伊朗和埃及,我国是另一个产绿松石的国家。主要产地在湖北,所以英文名就叫Hubei turquoise,不过近年来已停产了。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有一座女娲山,根据古代典籍,这是女娲炼石补天之所在。山顶有座祭坛,女娲铜像高18米,人首蛇身,双臂托着一块硕大的绿松石。神话中,女娲用的是五色石,然而绿松石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它正是蓝天的颜色啊!
青金石和绿松石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首饰。用最好的品种搭配黄金和珍宝,价格不菲。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欣赏玉石本身,其实不需要花费太多,镶纯银即可。美洲原住民文明独有的“贝珠项链”(heishi),由一颗颗手工切割打磨的管形珠子组成。除了贝壳,绿松石是比较讲究的常见材料,只需加上一副纯银钩子,就是一串独一无二的纯手工项链了。
(选自中国台湾《文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