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陈为人性子直,心肠热,就是心直口快,爱发火,打人的事却少有。
平时,街坊邻里发生点纠纷啥的,他知道了都要上前主持公道,对悖情亏理一方,则瞪眉鼓眼一顿呵斥臭骂。说来也怪,往往一些看似棘手的事,在他一顿怒吼和劝说训斥中,便迎刃而解,烟消云散了。因此,大伙都敬佩老陈。特别是在他老家杏树坪人的眼里,更把老陈看成是吐口唾沫在地上,都能成钉子的人尖子、大能人。
老陈在杏树坪甚至是在新桥镇,都算是个大能人。这倒不是说,老陈曾干下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或者说他为新桥镇人,立下了什么大功劳。主要是,老陈多半生都是在新桥镇和杏树坪度过,他是新桥镇信用社的主任,任职多年,前些年经济拮据时,大伙有急事难事想贷点款、借点钱啥的,都爱找他,多多少少为乡亲们帮过忙、解过急。
更重要的是,杏树坪村当年搞自来水这件事,能搞成,他是第一功臣。
近些年,村里外出在大城市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了。那年春节,有两个从大城市回来过年的人就想改善村里的条件。他俩回城前提议说,现在一些地方提倡城乡群众都想办法吃上自来水,我们也得自己行动,想法子结束过去那种挑水吃的历史了。
当时,村支书老黄也有帮大伙实现自来水这个理想的意向,听了两个年轻人的提议,就更想行动了。于是,他马上带人勘察水源。当一部分热心人在村支书老黄的带动下,到村前三里外小沟河对岸的大山——黄柏梁上的山洼处,找到一处水源丰富的龙眼泉后,觉得计划可行。经过一番商议,打算先在龙眼泉旁边箍上一口井,然后由龙眼泉井往下埋水管,一直把水通到村里,直接把水管通到各家门口。
老黄说,“搞多么远的引水工程,得花一笔钱,我想,总水管的材料费用,由村委会动用集体积累的资金。至于各户家里的材料费用,得由各家自行承担。”
现场的几个人一听,都说好。
“但是,集体资金有限,为了节省部分费用,要求在山上箍井和埋总水管管道时的人工劳力,由全村各户分摊,也就是说,大家出人工,就不用出工钱请人了,每户应当出工10个工日。”老黄补充说。
“我们也同意。” 现场的几个人又爽快答应。
计划拟定后,老黄找了一些村民代表通报了这事,让大家回家商议,三天后决定。
大家回家商议后,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赞成。但是,有七八户长期在县城打工的村民,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其一他们没时间回村來参加劳动,其二是他们家老人都不在世了,一家大小暂住城里,也不在家里吃水。
以三根为代表的反对派托人捎话说,你们在老家的人,想搞自来水工程,就搞,不想搞就拉倒,我们几户人不参与。
大家一听,就没劲头了。毕竟,自来水是全村人的福利,泉水引进村子里,你能挡住,不让某某人家接收到水吗?再说这管道也不能绕着埋呀!这又不是做饭,做几个人,就能吃几个人。
村支书老黄见大家意见不一致,也没兴趣了。其实人家老黄的儿女,也生活在城里,村里也只有他们老两口吃水。不搞就不搞,谁还稀罕搞自来水工程呀!
老黄嘟囔一番,摇摇头,不想再管这摊烂事儿了。
村子里准备搞自来水工程的计划泡汤的事,让老陈知道后,他张口就骂那些人是脑子让驴给踢了。
“踢不踢的,先别说。咱村拢共只有百十户人家,现在七八户都不支持,我们力量就不够,人心不齐,这事就算了吧。”老黄说。
“这些反对的龟儿子,真是鼠目寸光,死脑筋。我要看看他们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糨糊……”老陈骂过后,就骑上自行车,进县城,管闲事了。
老陈先找到三根,说进城办事晚了,要在他家住一宿。三根一口答应。
老陈到三根住处,见面就说,先给我来点茶水。三根就给老陈沏茶。老陈问:“你用这水,要钱吗?”三根说,“要呀,每月交几十块呢。”老陈说:“要得好,人家凭啥白给你用?”
三根一怔。老陈说,“村里的水,白用有人都不想要,真是傻瓜。”三根又一怔,问道, “老陈叔,你这话啥意思?”老陈说,“直说吧,村里要搞自来水,搞一次,白用几十年。这是利子孙万代的事,搞成有百利无一害,你答应不答应?”三根看老陈凶巴巴的样子,才明白老陈找他的原因,连说:“陈叔,我同意哩。”老陈说:“你同意还不行,得把咱村待在城里的人都找来,让他们也同意才行。”三根就说好。
三根很快找齐了那几个年轻人,老陈利用傍晚时间,给他们开会。
老陈见了大伙,先开玩笑说:“年轻人,待城里就是好呀!都发财了吧?”富贵说:“好啥,挣得又不多,开支还大着呢。”大家听富贵这样说,七嘴八舌都说他们只是外来人,下苦力的,看在城里待着,也没挣几个钱。
老陈看火候到了,就说:“别急,一切会好的。”接着,看了大伙一眼,也不留情面,张口说:“你们在城里住了才几天,都牛得很了,都不想回杏树坪了。不是三根找你们来,不知你们还认得我这个在杏树坪长大的半老头吗?你们还认不认我这半老头,没多大关系,不过,你们的户口都还在村里吧?这就是说,你们还是村里的人吧?祖坟还在村里埋着吧?清明还要回去上坟吧?你们今年在城里打工,不回去,明年也许会回去吧?明年不回,后年也许会回村子吧?后年不回,老了会回去住吧?古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吃水,那是人生的大事,是牵涉到子子孙孙的大事。你们谁敢保证你们的子孙,不再在杏树坪村住了?反正,我退休后,还想回村里住哩。你们想过吗?现在,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到处都有环境污染,只有山上的水,暂保一方清纯,所以,村里人想吃上自来水,这不是胡闹,这是眼光长远。你们听着,你们不搞,我们也要搞,到时,你们想通了,就晚了,那时,别他娘的想吃上大家的一滴现成水。真是鼠目寸光……”
老陈撂下这几句话,转身就走。
那几个人,都低垂着脑袋,没一个人吱声。
没想到,老陈发了一通火回村后的第三天,这几户人家的主事人,都回来人了。他们积极地说,他们几家人,都赞成村里的自来水工程计划。村子里的一切安排,他们全力配合,不拖别人的后腿。
既然没人再反对,那就立马动工。
于是在老黄的安排下,买材料的买材料,箍井的箍井,挖渠的挖渠。经过十来天的集体努力,自来水设施终于搞成了。而且是周边第一家通自来水的村子。
通水那天,老陈还拿出2000元,请人在村里办了几桌酒席,把参加工程建设的所有人,都犒劳了一顿,算是通水仪式。席上,老黄还特意敬了老陈一大杯酒。老陈说: “不能喝了,我快要醉了。”老黄说:“这酒你一定要喝。这是我老伴用山泉水酿的米酒。这酒特有意义,今天你一喝,年年有酒喝。”
老陈听老黄这样说,便竖起拇指:“年年有酒喝,说得好。”接过酒来,一口干了。其实,老黄敬老陈是有苦衷的,因为,进城去找那几个犟人摊牌也好,给下马威也罢,只有老陈最合适,而老黄则不行。因为他是支书,是干部,只能号召不能骂人不能搞硬性摊派。恶人,只能让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陈去当。
【作者简介】晏瑜,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文学》《啄木鸟》《小说月刊》《短篇小说》《当代小说》《延河》《椰城》等多家报刊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短篇小说集《回头草》《不速之客》《活出别样的精彩》、童话集《走失的哈巴狗》,曾获“故事林”优秀作品奖、陕西省第二届职工文学征文大赛报告文学一等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