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和马烽先生的交往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西文学 热度: 15089
丁言昭

  我和马烽先生挺有缘分的,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篇作文里写到了他的一本小说《韩梅梅》,讲的是一个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养猪的事。

  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我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个养猪的姑娘。因为猪肉可以给大家吃,吃了猪肉身体也会健康的。我要向韩梅梅学习那种不怕人家讽刺,不灰心的精神。我要把猪养得很大、很好。”

  我怎么会想到韩梅梅的呢?一次,爸爸丁景唐带回家一堆书,我看到有本书的封面,画的是一个姑娘在喂猪,一群小猪围着她,非常可爱。正好老师出了个作文题目:《我的理想》,我立刻想起正在看的《韩梅梅》,顺手写了养猪的她。当时我光看了封面,没有看作者是谁。若干年后,才知道是鼎鼎有名的马烽先生。

  1993年3月,我和爸爸丁景唐应邀到湖南常德去参加丁玲国际研讨会,开会地点在桃花园宾馆。我和爸爸到宾馆餐厅去的路上,看到一个高高的先生,上了一点年纪,但是走路很精神,旁边有位眉目清秀的中年妇女,穿戴很得体。后边还跟着一大帮子人,我想这大概是个什么大领导?不经意地朝他们看了一眼。爸爸对我说:“这是马烽同志。”说着上前与马烽打招呼,又向他介绍了我。马烽立刻主动与我握握手,“好啊,好啊!”于是,大家一起朝餐厅走去。

  跟着马烽先生的人很多,差不多坐满了一桌,我与爸爸就坐在另外一桌上。过了一会儿,马烽先生的秘书老赵走到我们面前,说:“马烽同志请你们过去。”

  到了那一桌,我站在桌边正不知道坐在哪儿,马烽先生看见了,就招手让我坐在他旁边,我忙说声“谢谢”,也没想到谦让,就坐在他旁边了。我们边吃边聊,我记得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是否知道孝义县?”我一听就笑了,说:“当然知道,我还知道那里的木偶非常发达。”他听了,显出很惊奇的神色,意思是说:你怎么会知道的?我说:“我写过一本《中国木偶史》。”“了不起,了不起!”说着举起酒杯要和我碰杯,我连忙拿起水杯,说:“马老师,我不会喝酒,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嘛。”“行,行,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一边拿起酒杯轻轻地喝了一口,一边对我爸爸说:“你女儿真厉害。”爸爸说:“她还要好好向你们这些老前辈学习呢。”接着爸爸又对我说:“你还不知道,孝义是马烽同志的家乡啊!”原来如此!

  我们在湖南与马烽夫妇拍了好几张照片,回家后我去洗印了马上寄到山西太原。1993年4月18日,马烽先生来了封信,说:“照片收到,谢谢。很高兴在桃花源结识了你父女二人,希望你们有机会到太原来,我的通讯地址和邮编信封上有。”还把电话告诉我。

  马烽是我国第一代“山药蛋派”的老作家,前期有赵树理为主帅,后期有马烽为旗手,使一个“土里土气”的文学流派称雄文坛数十年。他们“崛起”于1940年代的晋西北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分赴全国,1950年代中期先后回到山西。马烽从1940年代到1990年代,写了半个世纪的农村小说,而且始终跟踪着农村的每一步发展。

  马烽先生在生活上也始终保持着农民朴实的作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他担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可他不住作协分配的新房子,一直住在鲁迅文学院两间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做饭、办公、接待客人、写文章,都在这小屋子里。

  1993年夏天,有位记者来采访我爸爸,问起父母的结婚证书。我想我也去问问马烽先生,如果他有的话,那可太棒了。1993年8月7日,我收到马烽老师的夫人段杏锦的信,她在信中说:

  信中提到的我们的婚书,‘文革’前我一直把它放在箱子底上保存,因为它太宝贵了,丁玲是主婚人,沙可夫是证婚人,这是很难得的。但可惜的是‘文革’中丢失了,同时丢失的还有一块彩绸上作协的许多参加婚礼人的签名,上边有许多大作家的名字。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是啊,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啊!

  1990年代初,我正在准备写《丁玲传》,我想马烽与丁玲很熟,何不向他打听关于丁玲的事情呢?1993年7月20日,马烽先生给我来信了。他说:

  《丁玲在文讲所时的一些情况》,是84年在厦门大学开丁玲创作研讨会时我的发言,后由厦大中文系教授庄钟庆同志根据录音整理的。据说发表在当年天津《文艺专刊》上,湖南编的会议专刊上也有。但我都没有看到过。除此以外,只写过一篇悼念丁玲的文章,题目叫《历尽严寒梅更香》,发表在《文汇月刊》86年5期。

  收到马烽先生的信后,我又去信,问及有否与丁玲的合影。1993年8月7日段杏锦老师回信道,“7月下旬的信已收读……可惜马烽没有和丁玲同志照过一张照片。五十年代经常在一起,那时没有照相的习惯,自己又没有照相机。同时也觉得今后照的机会很多。谁知她一受批判,我们就离开了北京,就没有照的机会了。当然,在后来‘文革’中她在山西农村时,和平反后如抓紧机会还是能照的,可惜都失掉了好时机。这又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2000年左右,我开始收集有关梅娘的材料,想为她写一部传记,按照往日写传记的习惯,给一些我认为了解梅娘的前辈写信。马烽先生也是其中一位。2002年5月17日段老师来信说:接到我的信后,问了马先生,他说,只是在北京开会时见过梅娘,对她不了解。提供不了对我有价值的材料。

  我想一位只见过我一面的前辈,能够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提问,体现了对青年作者的爱护和提携,感恩不尽。

  马烽先生身体一直不佳,自从2001年11月住医院后,一直到2002年还在医院,有多种老年病,高血压引起心脏病、肺气肿,哮喘又加重,一人住院,全家人都忙,每天送三餐饭,要陪在旁边,把夫人累坏了。可是马烽先生还惦记着我爸爸,让夫人写信时,问候我爸爸,说:“您爸爸是个很有贡献的出版家,希望他健康长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