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题目,《八月的故乡》接近福克纳为《八月之光》的辩护:“在密西西比州,八月中旬会有几天突然出现秋天即至的迹象:天气凉爽,天空里弥漫着柔和透明的光线,仿佛它不是来自当天而是从古老的往昔降临。”而这一篇,写的是云南昭通,一个叫长安的村子。启发作者的,却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怎么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乡?这位出生于千禧一代的作家,以安静的笔触,在童年的记忆里打捞,感味。梦里面不止有乌托邦,更有残酷生活的真相。那些封印在大山里的女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无意编造婉曲回环的故事,只是把道听途说的一切删芜就简,按照世界本来的样子呈现。
“人生很短,但有时候又很长,如果不做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小插曲》中提出了许多类似的问题,“她”在思考,好像只要不认输,就能从这无聊的现实里短暂抽离。男人无法感同身受,甚至认定女人琢磨的都是概念,假大空,和真正的生活毫无关系。她不甘心“像个可怜的小丑不停被命运耍弄”,确实也勇敢地离开了,企图投身到更有意思的生活中去。生活真的在别处吗?遗憾的是,最后女人还是回到了男人身边,像极了另外一个版本的《逃离》。这样一段插曲,有没有教会她和他看清生活本质,并不确定,但两个人似乎明白了如何全力应赴,应对接下来的日子。
《不要长大》结实。不良医生的表演,患者对专家的迷信,作家写得兴味十足,讽刺未必是本来的目的,但从那些几近厌恶的情绪里,还是能感觉到出离的愤怒。“他”睁大眼睛,只想看清这些骗子还会有怎样的话术。差不多快要对人性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孩子的关心拯救了“他”。原来一开始人不是这样的。这是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肉身的痛苦他顾不上操心,心心念念感动的,是精神的疗愈。是从什么时候起不再信任父母,又是哪一天开始困在自我的世界,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父母眼里满屋子回忆的乐园,为何变成了女儿的地狱?《潮汐》写抑郁症患者的处境,原生家庭的痛苦,被破烂生活蹂躏的羞辱。“她本来就是一堆碎片粘好的人啊。”愧疚与自责如同海底火山,裹挟住了人物的所有,好在孤立无援的梦里仍然有陌生的温柔和善意,可惜她毫无保留地托付,到头来还是因为对方恐怖的人设坍塌了。在汽配城里打工的母亲,在那些几近消失的樹洞里穷尽蛛丝马迹,这一回真的能打破代沟,达成和解吗?母亲什么也没有想,只盼望孩子醒来,重新接纳困在从前的姑娘。
《念故人史浩盛》(三章)情感沉郁。悲哀他不径直感喟,抒情也不过分累积,明晰的句子底下,全是对人世间的洞察。田野亘古,时光不老,在《田野散步》里,美丽的大自然像极了心中的瑰宝,生活的味道正在作家的笔下延展,日渐丰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