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也永诀 德焉长存

时间:2023/11/9 作者: 山西文学 热度: 14839
张石山

  人也永诀 德焉长存

  张石山

  恩师胡正突然病逝,噩耗惊悚。不禁悲由心生,夜不能眠。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中国文坛山西作家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药蛋派。胡正老师是其中最年轻有为的主将,代表作长篇小说《汾水长流》直令洛阳纸贵。拍成同名电影之后,一曲《汾河流水哗啦啦》顿时响彻中华大地。

  不幸而有“文革”祸乱。山药蛋派的旗手赵树理先生,被迫害致死。中国痛失最具民间立场的文学巨匠之一,山西文坛痛失元勋。

  好在声名卓著的作家五战友“西李马胡孙”熬过劫难,重执山西文坛斗柄。几位老作家不惟奋力写作,而且兴办刊物、培植青春,疮痍满目的文苑竟又是蓊郁葱茏。《山西文学》与《黄河》,在省级刊物中卓然特立;有晋军崛起,雄视中国文坛如太行之于华北。

  其中,胡正恩师为大有力者。在他担任省作协党组书记职务期间,启用有为青年,提拔多属破格;用人不疑,胸怀一向阔大;容存各种文学追求,一视而能同仁;扫荡衙门化作风,几近无为而治;开会多发朗声大笑,议事不啻快刀力斩乱麻。胡氏风格,一扫凡庸。

  胡正老师主政期间,山西文坛欣欣向荣。后学诸生形成创作梯队,军容严整;全国文学评奖连连折桂,万马军中夺标凯歌还。

  平居日常,胡老言语每出幽默,谈话多涉诙谐;能游泳、善滑冰,聚餐宴可豪饮数斗,交谊舞则翩翩胜少年。

  十三岁参加抗战,艰难竭蹶不曾泯灭乡下少年之童心;历次经受处分,愈挫愈奋葆育生来个性之峥嵘。

  胡老做事做人,在山西文坛、在省作协、在著名的南华门,堪称行为世范。风度焉,人格焉,在公论、在口碑;为巨大存在,是宝贵财富,乃不言之教也!

  马烽等老一辈作家不幸先后年迈弃世,不期然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省作协、在南华门巷子里,胡正恩师成了仅存硕果。我们的心情,弟子们的祈盼,大家的愿望,多么想让老师长寿再长寿啊!

  胡老师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一个未掉、行走无须执杖。应答儿童施礼,慈祥微笑;偶见亮丽女作者,目光炯炯。胡老有信心,大家也判断:老人家真个能活到一百岁!

  年前例行体检,胡老一切指数都正常。迫近年底,胡老还欣然参加了《山西文学》创刊60周年的大型纪念活动。主席台上,尚是正襟危坐;弟子敬酒,依然应对如流。老人家不会有事,不该有事啊!

  

  1991年中秋节,“山药蛋派”五战友在一起。左起:胡正、西戎、束为、马烽、孙谦 摄影/曹平安

  几天前,突然得知:胡老住院,病情危急。已去探视过的作协领导杨占平在电话上语音沉重,说胡老近于昏迷。突如其来,这是从哪里说起。

  周宗奇、王东满、陈为人,我们几个当即赶奔医院病房。打着吊针的胡老病卧床褥,疲惫昏睡。陪侍者执手晃动,大声报告我等几人姓名;胡老强行睁开眼睛,却也只是一瞬。老人家他看到我们了吗?但他确实是听清了。我们的恩师,竟然还努力微笑着,玩了也许是他平生最后一把幽默——他说道:哦,是几个老家伙啊!

  你的学生,你的弟子,也都退休了。是啊,我们也成了老家伙了。然而,在你面前,我们是你永远的后辈晚生哪。

  看胡老的样子,以当今的医疗条件,胡老应该能够康复。至少,他能陪我们度过这个一如往常的寒冬。春花烂漫,所当不远。

  然而,然而胡老竟是撒手人寰了。

  昨晚(元月17日)临近夜半,噩耗传来。

  固然生死乃是大道,固然达观者明晓生寄死归的道理,然而死神总是施出霹雳手段,总是让人无比惊悚!

  悲恸弥漫而来,分明又发自五内。一时心乱如麻。

  也许,我们到底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

  我的恩师飘然而去。

  胡老走了。

  ——受作协机关委托,当即匆匆拟就几副挽联资用。

  急就章,无暇推敲。录出其中一二如下。此刻,它们或能多少表达大家的一点心声,或也能多少表达出学生对恩师的些许心情吧。

  告别厅显示屏用一副:

  胡飘逝匆匆难留驻

  正芳华灼灼有余馨

  告别厅悬挂用一副:

  太行永在 追慕前贤 弥高弥远须仰望

  汾水长流 泽润后学 曰文曰雅足珍藏

  曰生曰死,人也永诀;

  曰死曰生,德焉长存。

  恩师音容宛在。

  胡老走好……

  责任编辑/白 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