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对各个时期音乐风格、音乐特点的把握对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手风琴的大多数乐曲都改编自经典作品,因此必须要对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所了解。本文对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作了简明的介绍,从多角度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深层面的去探索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风格;音乐作品;手风琴;演奏者
在西方音乐史上,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音乐内容,反映不同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作曲家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音乐的风格。音乐风格主要由音乐家所处的历史时代、作曲家的个性特征、其音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特点等构成。这些特征结合成一种个性,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中表现出独创性。了解并掌握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要演奏好任何作曲家的作品,都需要了解这位作曲家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中找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了解作品的内涵,准确掌握作品音乐风格。下面就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近现代的的音乐风格在手风琴作品中的体现进行论述:
一、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主要讲究不对称性、探索性和标新立异,节奏力求严谨,提倡明朗健康的表演色彩。当时,欧洲最盛行的是键盘乐器 ,演奏以即兴形式为主,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高低往往以大量的即兴发挥,特别是在装饰音和连断法的处理上所体现的创造性来衡量。分句法、力度、速度、表情等标记无处可觅。
这一时期主要有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等的作品被改编为手风琴曲。巴赫的作品主要以复调形式写作,各声部独立,交叉进行,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各声部线条此起彼伏。音乐追求哲理,把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推向高峰。这时期的音乐在音色方面,根据乐曲中织体的不同,音色的处理是很有规律的:当织体中的各声部有较大间距时,中声部可以坚实突出;低音逐步下行,上方声部为长音时,低音声部可以浓厚些;两个声部音区互相交错,特别是两个线条纠缠在一起时,主要声部要突出。
装饰音是当时作品音乐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弹奏时,绝大部分装饰音是从骨干音的上方邻音开始弹奏;装饰音使用的音要与该片段的调性相同;乐曲中装饰音随乐曲速度的不同而不同;颤音之后若主旋律进行是向上的,颤音结尾应向下回旋后再向下,反之亦然。
在旋律线条及演奏方法上,单线条旋律既可以用在主调音乐中,也可以作为复调音乐的主题旋律。既可以是欢快的也可以是虔诚的。弹奏这样的旋律,需要弄清楚它的触键要求,并随着音符的走向,尽可能的表现出音量的起伏。而多线条旋律在演奏时,必须要注意不同线条不同声部的来龙去脉和主次。
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18世纪20年代以后,巴洛克音乐的风格逐渐发生了变化,渐渐的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这一时期的音乐崇尚理性,强调逻辑,追求艺术形式的严谨性;音乐语言清晰简明而有富有表现力;音乐主题轮廓分明,曲式清晰,追求自然和情感的理想化与人性中的伦理价值的启示,力求塑造一种可以被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形象。
在创作手法上摒弃复调音乐而改用主调音乐。重视主题旋律的进行,大量运用“对比”、“变奏”、“展开”等手法,力度变化较大。在这个阶段,作曲家力图创作出优美的旋律,充分发挥功能和声的作用,建立起一种新的风格。器乐曲逐渐走向成熟,许多乐派,如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乐派的出现,使器乐的发展和表现力都日渐完美,尤其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探索,使乐队的组合和配器等更加精细严谨。
在手风琴曲目中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均有改编。演奏时要追求逻辑的清晰,乐句的对称和带有理性的色彩和控制力,旋律要优美,伴奏讲究和声的功能性,使作品符合古典主义音乐所追求的既有完美的形式又有深刻的内容的特点。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
古典主义时期在贝多芬时期达到顶峰,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有着自己典型的风格特征,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以及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相互融合。形式上无拘无束,节奏与力度力求有所变化,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并在民族音乐中寻求创作素材;作品被冠以文学性的标题,赋予诗意的表现,使音乐摆脱了纯音乐的范畴,走向标题音乐。这些风格具体体现在:
(一)旋律结构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的旋律结构与古典主义时期有所不同,后者多为平均、平衡,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若有隔音跳进或大跳均要做与其方向相反的级进来平衡,形成“拱型”结构。而浪漫主义时期的旋律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喜欢使用大跳音程,常是六度,七度的跳进。旋律经常采用或模仿民间舞曲的曲调,带有民间音乐的特点,构成不规则的句法和大小调音阶交替等。
(二)节奏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的节奏比较自由,最常见的是交叉节奏的使用。在演奏上,多用自由速度。作曲家作品的写作风格和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相似,喜欢用风格化的舞曲、进行曲等的节奏来写作,不规则的节拍、切分音也常使用。
(三)和声方面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和声的发展变化十分突出。作曲家经常使用变化音及色彩和声。他们把不和协和弦如属七、减七和弦提高到了协和和弦的地位,用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情感变化。
(四)音响及音色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响和音色主要讲求音响和谐、甜美、舒适,色彩性强。无论器乐还是人声,都追求新的音色,几乎所有的作曲家都试图以作品的音色来表现自己的创作个性。
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门德尔松、韦伯、萨拉萨蒂等作曲家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手风琴曲,演奏这些作品时要符合浪漫主义诗意的表现,要有高度的抒情性和诗情画意。有些小型作品尤为华丽优美,并带有炫技性,以追求技术的表现和情感的宣泄来突出强烈的个性特征。演奏时要突出旋律,节奏上可以自由些,不要象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那样严谨。
四、近现代的音乐风格
19世纪末以来,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众多的音乐流派。他们标新立异,探索追求和使用各种奇特的音响,推出新的创作方法,企图打破和脱离传统的音乐技法;作品内容更多的是表现自然科学和抽象概念的题材,反映出20世纪人类的孤独、紧张不安的心理。这个时期的音乐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和调性概念;节奏多变,音源扩大,结构不对称,作曲家与欣赏者相脱离;音乐变化多样,更多的注重于如何创造音乐语言而不是如何使用音乐语言。20世纪五十年代后,先锋派作曲家们抛弃了传统的音乐价值,追求艺术表现的绝对自由,他们音乐中那种深奥玄秘的特点使绝大多数音乐爱好者为之瞠目。从音乐风格特点来看,现代音乐主要包括:扩展调性的音乐、各种无调性音乐(如十二音体系、序列音乐等)、电子音乐,电子计算机音乐等。
相对于以前各个时期的作品,20世纪的手风琴曲已突破了传统的写法,无论是旋律、节奏、和声、曲式还是演奏技术、记谱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在音乐上突出个性,有些乐曲甚至突破传统的单纯依靠簧片来发声的方法,把风箱、变音器或整个琴体都做为发声的工具。这一时期的作品数量也非常多,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作曲家,如约翰·卡特、古柏多丽娜、佐罗塔耶夫等都有专门为手风琴创作乐曲。
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体现出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在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作曲家的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但又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时代性,民族性、作曲家生活状态的改变和世界观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作品风格的变化。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掌握和演奏作品,我们还需要广泛研究和学习各个时期更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掌握各个时期音乐的风格,丰富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增强演奏艺术的感染力,从更深层面的去探索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3]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4]弗兰克·蒂罗[美].爵士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版。
[5]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