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近代汉语情态副词的发展特点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文学·上半月 热度: 12772
杨国华

  摘要:本文以汉语副词中表“徒然、空枉”义的情态副词在各个时代的出现情况及其在不同时期内部成员的兴衰消长来考察情态副词的发展演变,试图总结其演变的规律。

  关键词:近代汉语;情态副词;发展演变:特点

  汉语中表“徒然、空枉”义的情态副词主要有“徒”、“空”、“虚”、“枉”、“素”、“白”、“干自”、“白白”、“空自”、“平白”、“枉自”、“平空”、“剗地”、“白地”、“白乾”等15个。这些副词由于表示的意义大体相同,我们称之为表“徒然、空枉”类副词,它们随着语言的演变,有的逐渐消失,有的转化为其他的词。还有一部分延续至现代汉语。

  一、先秦两汉时期,以单音副词为主

  先秦两汉时期,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情态副词也是如此,表“徒然、空枉”类的情态副词主要有“素”、“徒”、“枉”等。

  “素”是这类副词中产生较早的。始见于先秦。在我们调查的文献中,《诗经》、《周易》和《楚辞》中有用例,《国语》和《荀子》中未见用例。如: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伐檀)

  窃慕诗人之遗风兮,原记志乎素餐。(楚辞,九辩)

  到两汉时期,“素”的这种用法已不多见,在《史记》、《淮南子》、《战国策》中均未见用例。《论衡》中有用例。

  文吏空胸。无仁义之学,居住食禄,终无以效,所谓“尸位素餐”者也。(论衡,量知)

  “徒”、“枉”表“徒然、空枉”的用法在先秦也有用例。

  主其许之先,无以待危,然而不可徒许也。(国语,吴语)

  风飒飒兮术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尤。(九歌,山鬼)

  到两汉,“徒”的使用更为广泛,在我们调查的两汉文献中均有用例。

  故众聚而不虚散,兵出而不徒归。(淮,兵略训)

  不类土者,生不出于土,土徒养育之也。(论衡,奇怪篇15)

  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楚辞,惜誓)

  在两汉时期,这类其他单音节副词如“空”、“虚”也开始使用开来。如

  今君留之,是空绝赵,而郎中之计中也。(战·赵策四)

  弓不虚发,中必决眦。(史,司马相如列传)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双音化趋势

  这一时期,单音节副词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双音节副词开始出现,

  王母谓之日:“汝当忍死强视,何为空自殄绝。”(宋书,卷100)

  尽管如此,单音节副词的使用还是最主要的。

  比者星辰谬越。坤灵震动,灾异之降,必不空发。敕己修政,庶望有补。(後汉书,卷7,孝桓帝纪7)

  身不虚动。手不徒举。(南齐书,卷11)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搜神记,卷19)

  这一时期,后代常见的“白白”、“平白”“平空”、“枉自”等都不见使用。

  三、唐宋时期,双音副词大量产生,同义副词急剧增多

  唐宋时期,是双音节副词大发展的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双音节词,表“徒然、空枉”的副词也一样,除了前期出现的“空白”外,还产生了“平白”、“白地”、“划地”、“白乾”等。

  不得平白地恁么问伊。(五灯会元,卷4)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全唐诗卷184,李白《越女词》)

  白乾骗了我三文。(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十八出》)

  掌衣揾弹泪,问凄风愁露,划地东西。(宋卢祖皋《夜飞鹊慢》)

  在单音节副词中“白”比较活跃,《朱子语类》中有11例。如:

  人生天地间,都有许多道理。不是自家硬把与他,又不是自家凿开他肚肠,白放在里面。(朱,卷9,学3)

  为了全面了解表“徒然、空枉”类情态副词在唐宋时期的使用情况,我们各选了一部代表性的典籍作了考察,结果如下:

  

  唐宋表“徒然、空枉”类情态副词简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表“徒然、空枉”类情态副词主要是使用“枉”、“空”、“徒”,前期使用的“素”等带有文言色彩的副词未见用例,可能已经退出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双音节副词尽管已经出现,但没有广泛使用开来。

  四、元明清时期,同义副词趋于规范

  这一时期,汉语副词呈现出双音化趋势。先秦时期表“徒然、空枉”类情态副词都是单音节的。但后来新增加的基本上是双音节的。从元代开始。表“徒然、空枉”类情态副词逐步规范化,一些后代淘汰的副词如“白地”、“白乾”在元代已经很少出现或者已经淘汰了,另一些后代淘汰的副词如“干自”、“划地”在元代和元末明初的典籍中还偶尔使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流行的形式得以加强,如“白”、“白白”。“白”在宋代已见用例。但此后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直到元末明初才开始活跃起来。在我们调查的明清文献中均有用例,其中《水浒传》中出现13例。

  你莫不白受他这礼。(金13)

  小的白送与他,不曾要一个钱。(儒24)

  “白白”作为副词“白”的重叠式,大致在元末明初出现,其出现之后即使用开来,《水浒传》中出现5例,《金瓶梅》中有2例,《儒林外史》有12例,《红楼梦》中出现9例。

  后因大户年老,打发出来。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与了他为妻。(金3)

  白白给你炒菜吃,全不敬佛。(儒2)

  由上,表“徒然、空枉”类情态副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兴衰消长,一些双音节副词,由于意义基本相同,在语言竞争过程中被淘汰了。汉语副词呈简化规范的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代汉语情态副词发展演变有如下特点:第一,呈现出双音化的趋势;第二。处于相对稳定与不断发展之中,通过自身调整逐渐趋于规范。这与汉语发展的特点基本一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