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循环

时间:2023/11/9 作者: 西湖 热度: 11198
叶杨莉

  银耳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的烟刚掉进了马桶里。当时我只是起身,准备去掏挂在墙上大衣口袋里的手机,嘴唇却抖了一下。那微弱的火星向下掉落,熄灭在我刚留下的液体里。我料到银耳会突然打来电话,我甚至彩排过我们该如何对话,但还是过于突然。我用无名指划过屏幕,指尖撑起手机,话筒那里先传来的却是她的哭声,呜呜咽咽,断断续续,一个音节贴着一个音节蹦出来,全是用汉字写不出的发音。我任着她呜咽,听着那些音节透过一个狭小的空间,传到另一个狭小的空间。

  这不像她。但我没打断她,因为音节需要持续,而持续总是有限的。半晌,她才口齿不清地说出一句话,那句话是:“我爸去了。”

  那半截烟头被强大的水流推着往更深处滚去,水流滚了一圈又一圈,环状的。最终,干涸的马桶发出了一声憔悴的嘶鸣。我有点疲倦,就像一幅并不满意的画刚画完,不是畅快而是疲倦的那种疲倦。我没有说话,只是伴着这嘶鸣叹了口气。

  银耳把电话挂了。

  玉田县似乎在衰败下去,河流夹在两边的楼里,显得无精打采。或许只是天阴的缘故,我的眼睛没钻进一点生机。事物总还是旧的事物,构成的元素总是那几类,但记忆不是。我回到玉田县的时候,银耳已经回广州了,她在微信里和我说,是因为双眼皮手术有一点问题,她打算回去做一个修补。再拖下去,夏天要来了,你知道的。她这样说。

  是啊,我回复她。我知道的,南方的夏天。

  我和银耳结识在南方的夏天,那里是银耳的舞台。银耳站在这舞台上,背对着观众,正对着我。我看着她全程咧着嘴笑,手挥舞得很用力,即使观众只能看到她的后脑勺。四个小时后,上台领奖的银耳终于面朝观众,她的脸在军帽底下很有风采,就像我偷翻到奶奶藏着的旧画报上的人物,意气风发,向着新生活挥手。她咧开了嘴唇,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没有人会去质疑这个笑容有什么问题,但我却看到了,她的笑容里有一道缝隙,即使她往这道缝隙填塞各种材料,还是有一些东西从这道缝隙里流了出来。

  或许只有我看到了。四年后银耳躺在我身旁说,那天的合唱比赛,她一直很不舒服,因为他在底下。那天的合唱比赛,她上台拿的是二等奖,还仅是团体二等奖。这一切都被他看在眼里。

  但我躺到她旁边,想起的是她在比赛时的笑容。她站在我面前挥着双手,我看到了有几个瞬间,她的嘴角松了,那是笑容太重,它却盛不住的瞬间;但很快,她又抬起了它。我那时候很好奇这个笑容,隐隐约约察觉到他的存在。他就挂在她的嘴角。

  她曾经向我描摹过这个男人的长相,我借着她语言的笔在脑海画过几次肖像画。但在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却发现那些肖像画通通不对,它们和我眼前见到的男人几乎没有一点重合之处。

  叔叔好。我点点头,弯下腰脱鞋,高帮鞋的鞋带被我打成了死结,此刻连累我在玄关处弯成一条不礼貌的虾。银耳走到我身旁,弯下腰,单膝跪地,冰凉的大理石在她膝盖下映着我的脸。她两只手飞速转动,帮我把鞋带解开。站起来时她摸了摸我的头。我的短发被她双手摸丢了形状。

  我的好哥们,她这样对着她父亲说。

  我看到那位身材瘦小的男人,微笑着在注视我,然后拎起烧开的开水壶转身,往两只玻璃杯里倒水。银耳的同学,来坐,来坐。他把茶杯端到我面前。我站在银耳家的沙发边上,决定坐下来。拿起茶杯时,我的手臂扫过密封的茶叶罐和擦得发亮的茶具,差点把它们打翻。我太过紧张了。

  或许他也看出了我的局促,打开了电视。电视里的主持人和观众都在努力笑着,笑得让人莫名其妙。他掏出了烟,点了起来,配合着电视节目的声音,问了我的高考成绩和志愿学校。你们不在同一座城市啊。他在烟雾里抬起了眼皮,看了银耳一眼。鼻翼宽大,下颌微凸,银耳也有着同样相似的下半张脸。

  是啊。银耳的语气里带着一点失落。一种合力演出却迅速被人戳穿了的失落。

  在我走进理发店前的四个小时,银耳和我吵了一架。当高考成绩隔着一块布满斑点的屏幕跳出来时,我的手心却发凉了。我踏进了本一线,她被隔在了本一线之外,仅差三分。她在一道线的后面望着我,我站在线前不知所措。

  我和她坐在玉田县的河边,没有说话,她一根接着一根抽着烟,在缭绕的烟雾里不再熟稔地掏出笑容,而是紧锁着眉头。我不知道她眉头里装着的是什么,或许有一部分是对自己的失望,也有一部分是對我的失望。像是我抢走了她那三分,我一直愧疚地低着头。银耳把烟抽完了,捡起地上的烟头,用力往河里抛去。它们没有重量,在空气中零零星星地画着抛物线,很快就落进了水里。

  你来读最好的专业。银耳站起来拍拍双手,像在抖落掉到掌心的烟灰。跟我同校。别读设计,读金融,留在广州很好找工作。她看了我一眼:当然,我只是建议。我突然觉得此情此景,曾经原原本本在我的记忆里发生过一遍。就在我选择放弃艺考前。银耳拉住了我,她说,别读艺术生,你在浪费你的成绩,把美术当作爱好,这样最好。

  银耳唠叨了一整节晚自习,周围的同学纷纷向我们侧目。我们被赶到了楼道里。银耳坐在漆黑的楼梯上向我掰着手指算。我说过啊,我叔公和我爷爷完全不同,他们全家的命运也和我们全家不同。

  我当时对高中日复一日的文化课感到厌倦。我游荡在另一个圈子里,它和银耳没有重叠。银耳对这个圈子嗤之以鼻。她说过很多次她不喜欢他们,他们没有前途。前途?我对银耳的这句话也嗤之以鼻。但我还是选择听她的话,中止了艺考的路线。

  那年的高考人数有九百一十五万人,如果少了我一个,或许银耳就少了一个竞争者,可以选择的大学或许就更多一些。银耳为了我的未来高考失利了,我也应该为她而选择一所本二的学校。或许这样的逻辑更妥帖一些。

  可是我还是想学设计。我说完这句话后,她没有直接回应我,只是在朝我眼睛深处看。我也没有转开眼睛,那一秒,我开始后悔了,因为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不好的信号。

  果然,她的眼泪开始溢了出来,从眼眶里一点点往下落。我有点慌张,从口袋里掏出餐巾纸递给她,她没有接。半晌,她都没有说话。但我已经知道了,我不应该违背她,我违抗了我们原本约定好的逻辑。

  随便你吧。银耳收起了眼泪,用这句话把我所有的话语都塞了回去。她直接转身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坐在那里,旁边淌着玉田的河。

  我犹豫了一会,没有起身去追她。我继续坐在河边,拔着挠痒脚踝的杂草,过了一会,我起身走去理发店。我对理发师说,都剪掉吧。纤瘦而温柔的理发师有些惊讶地望着我,又问了我一遍。我说,全部,剪到和你一样的长度。出理发店时,我贪婪地大口呼吸外面的空气。经过的路人多看了我两眼,我却觉得脚步也轻快了起来。剪掉长发后,我报了一所长江边上的大学。

  大地开始往上萌绿芽的时候,玉田县的空气里溢满了水蒸气的味道。我第一次见到银耳时,她的眼镜上正带着薄薄的一层水蒸气,遮住了玻璃后面的那双眼睛。我看不到她的眼睛,只看得到她的动作,她在操场上说话,动作夸张,她周围有几个女孩和男孩。她在笑,嗓音是磨砂材质的画纸。

  我好奇地走近他们。银耳在说,四眼田鸡你见过吗?你吃过吗?周围一个瘦小的男孩钻到她身旁,四眼田鸡这么肥,只见过四眼肥鸡。他说罢,脚步轻快地跑远。银耳转身去追他,跑着跑着,却故意做出蛙跳的动作,激起周围一阵笑声。后来我才听到,他们正在叫她“四眼肥鸡”。只是一字之别。

  银耳后来都没有吃过田鸡。她常常在看到泡椒牛蛙、水煮田鸡这类食物时,选择飞快地翻过这页,即便知道它们很美味。她只是直接说,它们很脏,全是细菌;仿佛多看两眼,那些细菌就会像春天玉田的水汽,蒙上她的眼睛。

  只有我在玉田的夜晚捉到了正在奔跑的银耳。银耳穿着笨重的校服,戴着那副蒙着水汽的眼镜,在一片模糊的光影中向前跑去。偶尔她停下来,喘出的气息在夜色中成了一道烟,再化进了雾里。我坐在角落的单杠上,看着银耳奔跑的身影,她跑了一圈又一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

  等到玉田的水汽都慢慢散去,玻璃也变得干净起来,我才逐渐看清了银耳的眼睛。她的头发越来越长,扎成一把薄薄的马尾。她在操场上跑步的姿势越来越灵活,马尾也随着后脑勺不断晃动,像白天那些跳动着的笑声。她终于也注意到了单杠上的身影,那是我。开始没有人叫她“四眼肥鸡”,那个外号就像青春期早期的潮动,来得快,去得也快,退潮时连带着岸边的石子消失得一干二净。

  只有一块卷不走的礁石,永远立在岸上。银耳说,她父亲最开始在医院看到她的时候,差点晕了过去。这张缩小版的他的面孔,却安在一个女孩的脸上。他当时曾提议把我藏到乡下,好让我妈再生一个,谁知道他是在开玩笑还是骂我。十四岁的银耳爬到了和我一样高度的单杠上,对着玉田的夜幕说话。

  但是他的希望落空了,他永远都只能有我一个孩子。银耳像在发表演说。

  似乎作为报复,在厂里大院,三岁的银耳站在一群大人中间,在被询问“你爸在哪里”时,凭着直觉,她径直走向了厂书记,指着他叫了一声“爸爸”。最后是她父亲把她从地上用力抱起,在一片哄笑声中宣告他的主权。

  那件事给他留下了心结,不管他承不承认。因为关于这一点,在她后来十几年的成长里被反复验证。她的称号一度被拉长为“没有良心的”五字,而她的名字,这个他看着地上那个塑料包装袋而取的名字,却被他弃之不用。他真这样叫你?我问。她点头。他怎么能这么称呼女儿啊?我扮演了一个不称职的听众,抛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问句。

  她父亲是家族里唯一一个只有女儿的男人。我第一次听到“家族”这个词时,吃了一惊。这么遥远而陌生的家庭指代。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银耳问我。这意味着家族到了他这里,就停止延续了,除非我招赘。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话语从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嘴里说出,带着莫名复杂的意义。在这个意义里,没有我的参与位置,我的存在,是一个意外里的意外。

  那时的她就想得这样遥远,以至于她后来做的每一个选择题,都必须要往后做更远的逻辑推演,才能拿笔在括号里填上选项。我向来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总是在每个当下冒冒失失地选择,再冒冒失失地沿着前一个选择做后一个选择。

  在家族的聚会上,银耳见到了她从香港赶来的大伯。他讲述八十年代他去广州做香菇生意的经歷。那是村庄里大兴种香菇的年代,而大伯摩拳擦掌,大胆地做起了生意。那是广州,八十年代的广州,一天卖香菇就能挣二百多元的广州。已经是一家食用菌厂老板的大伯拍着银耳的肩膀:当年你小屁孩的爸没有胆量,就留在玉田进工厂,混了半辈子混不出名堂。

  银耳听到席间另一个亲戚大笑。如果当时你爸也做生意,就不会有你的出生了。银耳的上身坐得笔直,只是把肩膀向前移了一点,让那只手落空,又自然地滑了下来。

  你知道,大人有时候爱开玩笑。我说。

  虽然他在克制自己的目光,但我还是看出了,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我额头以上的区域。他大概没有见过这个年龄的女孩留一头这么短的头发。

  他终于还是问了,语气拉家常似的。为什么把头发剪这么短啊?特有的玉田人口音,“剪”字短得缩在一起,“短”字却拉得很长。

  短发好,凉快,叔叔。剪完头发后,我每时每刻都在同情留了十几年长发的自己。

  你家里面不生气?

  人家喜欢。银耳的语气里却带着急音。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他总是喜欢挑刺,总是喜欢剥开一团和气,去看里面藏着的那点不和谐,继而再把不和谐捧出来描述。

  您说得对,上大学我就留长发。我无所谓他怎么看我的头发,只是拉住了银耳。我以为眼前的他会对银耳的急音发怒,继而在我眼前上演一场冲突,就像她每次给我描述的一样。但他只是轻轻而尴尬地一笑,眼角的皱纹就像一朵缩在一起的银耳。

  报志愿的那一周我和银耳没有联系。但只要我冷落她一阵,她就会想明白,接受我的选择。她每次都是这样,先主动向我道歉,我没有理由不接受她的道歉,因为那时我已经处于下风。何况,她也只是想离我近一些。她的逻辑战无不胜,我也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最后推动着这个逻辑继续向下发展。

  我以为那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夏天。整个玉田县都亮堂堂的,从高中大门出來,有一座桥,夹在那条闪着银光的河中间。站在烈日炙烤的桥边,我看到银耳没有打伞。她只是扒着栏杆往下望,水流湍急,带着六月涨起的水平线。银耳的两条细腿亮得刺眼,每一个走上桥的人都会朝她张望。我在桥头向她挥手,她在转头看到我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随后她眯起了双眼,露出了熟悉的笑容。

  再见就是半年后。她又和他吵架了,拉着行李箱来找我。她打开箱子,露出了里面一袋袋米粥粉,冲下开水,就会盛满一碗。她说她专门买这些带给他,吃这些养胃,从广州带回来,他却看也不看一眼。活该他胃不好。

  但我怀疑她在学校里也没有吃正餐,不过拿这些作为代餐。她比夏天看起来还要瘦。只是不到一周,我就看着她胖了起来,很久没有吃热腾腾的米饭,她盛了一碗又一碗,我看着她最后拿着锅勺吃饭的样子,狼吞虎咽一般。这又何必呢。

  省钱。

  她没有抬头,耳朵上有一点的光在闪动。

  我知道她在大学里交了一个男朋友,那是一所装满有钱人孩子的大学,她像一枚糖,能融化在里面。我猜想,会有男孩子被她吸引,像午后需要喝一碗甜而凉的补品一样渴望她。但没有一个人会像我一样了解她,我们一年只能有两个季节可以见面。她的体型只有两次机会开始循环。

  我曾经替她想过许多办法。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胶水,想涂抹,想粘合她和他之间的关系,最后都只能看着中间的缝隙在拉紧之后又绷开。我说你们应该沟通,应该坐在一起,好好地聊聊天,把心里的感受都和对方说出来,天底下百分之九十的关系,都需要靠沟通来粘合、来维持。她说她试过,从她妈妈离开时她就试过。他只会说我“不懂事”,说我“没良心”,我还能怎么沟通?

  银耳躺在我身旁,大概知道这句话后面的力气,她转了个身,靠紧我的身子,像以前一样抚摸我的唇形。她曾经说过,这个习惯来自她小时候,记忆还未成形的时候,她就喜欢这样摸她妈妈的嘴唇。她的手指很光滑。

  年初的时候她收到了父亲给她发来的消息。“住院了,医药费可能要几十万。”当时他没有和她说具体是什么病,有多严重,仿佛这句话抛给她,就是对之前二十年养育的陈述,现在把笔交给她,需要她开始阅卷了。她去找在广州的大伯,拎了一箱牛奶,手指被勒出了两条红印。

  大伯被她的阵势吓了一跳,又被她带来的新闻吓了一跳。他跟着她赶回了玉田县。

  胃癌。她又去联系五十年前在北京扎根的叔公一家,带着他转院去了北京。她停了几乎半年的课,没有一点能回到广州的时间。那段时间,她没有余力去思考我的存在,她开始在他的好转和恶化之间,承担着希望的燃起和熄灭。如同我在这里一样。

  十月,玉田县才正式入秋。距离他的葬礼已经过去十多天的时间。我背着画板走过大半个玉田。我知道我和银耳一样,走再远也会回到这里。站在玉田县市区的那条桥上,看着浑浊而阴沉的河流,我突然想把他画下来。

  那真是一幅难画的肖像,我只能凭着记忆,按着银耳的脸,去想象他的样子。我闭上眼睛许久,脑海里终于出现了他少年时的样子,眉骨高耸,鼻翼宽大,坚毅的下颌线。

  那时的他正走在玉田县林村的山谷中。那个夜晚,高高的泥土路延伸进橄榄枝的山谷中,他走近家族的老房子,看到门前、道边挂着一张张竹席,上面晾着一片又一片的白木耳。他经过时,看到它们与月光交辉。他想到家人曾说过这给家乡带来富裕的东西,名字叫作银耳。他张口复述了一遍这个名字,银光闪烁,觉得好听得很,应当把这两个字放在心里,或许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我又想起银耳新发在朋友圈里的自拍照,她和她的大伯正式和解。一群人坐在一起吃饭,她在最前头,举着手机,表情温柔地自拍。调整过的眼形让她的眼睛更鲜艳而明丽,和其他五官都拥抱在一起,包括她所携带的他的宽鼻翼。她的笑终于可以被这双眼睛盛住,而不是被缝隙漏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