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神文化追求上面,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则正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群众文化内容非常广泛,包含文艺演出、歌唱比赛以及书画展览等形式。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舞蹈活动中,其拥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项具有极高普及性及吸引力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舞蹈不仅能够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够让群众能够将内心的思想情感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就当前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和编导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优化改进。
一、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题材生活性。舞蹈艺术的创作题材主要是从日常生活中而来的,并且舞蹈创作旨在突出题材的广泛群众性,以此加强与广大群众之间的联系。优秀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应是受到群众广泛喜爱和高度认可的,具有艺术特色的题材。因此,舞蹈创作者应对广大群众的生活环境、习俗以及精神需求等做到充分的了解,将舞蹈题材的生活性以及通俗性展示出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而这也正是舞蹈创作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其次,形象平民性。舞蹈作品在人物、道具以及服装等方面都较为多样化,其直接影响着作品的整体格调,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能否获得群众的认可都存在极大的关联性。因此,舞蹈创作应立足于广大群众的审美情趣来对作品形象进行塑造,只有比较亲民的舞蹈作品形象才能深入人心,与群众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让舞蹈更具吸引力。例如秧歌舞等较为常见的舞蹈作品亲民性强,而这无疑会增强与群众的黏性。
再次,风格地域性。群众文化舞蹈应与地方特色融合在一起,以免舞蹈形式、风格等与其他地区雷同,这样可以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下去。群众文化舞蹈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因此,既要突出舞蹈的通俗性,又要将地方特色融入,以此让群众文化舞蹈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情感互动性。舞蹈是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所以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思想感情的表达和传递,同时,应充分了解群众的心声,并将其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还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从而让群众文化舞蹈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舞蹈编导工作缺少足够的认知
就群众文化舞蹈而言,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表演性质。它主要是为了提升广大群众的综合素养,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如果舞蹈创作缺少合理性、编导效果不佳,则无法将舞蹈应有的文化内涵展现出来,更不能调动起群众参与舞蹈的意识和热情。由此可见,舞蹈编导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群众舞蹈编导属于幕后工作范畴,其需要编导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耗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既要让舞蹈形式能够赏心悦目,又要能够简单易学符合群众需求,难度可想而知。但由于群众对于编导工作缺少足够的了解,且并没有参与其中,则难以体会其中的不易之处,所以在舞蹈活动中他们只是单纯地将舞蹈动作做出来,却并未领会舞蹈的精神内涵,致使舞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二)群众缺少扎实的基本功,创作难度增大
从群众文化舞蹈开展情况来看,参与舞蹈的群众主要以业余爱好者居多,其自身并不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并且参与舞蹈的群众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对节奏、形体等方面的专业化训练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另外,由于群众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对于舞蹈动作在掌握水平、接受程度等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和编导工作的难度。所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群众参与相关的舞蹈培训来增强舞蹈基本功。(三)群众文化舞蹈表现力不足
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但由于舞蹈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综合考虑各年龄段群众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上通常难度并不大,这就使得舞蹈在表现力上有所欠缺,未能将舞蹈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因此,负责舞蹈编导的工作人员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以创作出既具有独特艺术内涵,又能适合广大群众的舞蹈形式。三、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的策略
(一)深入群众生活,寻找舞蹈创作素材
要想确保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品质,作为负责舞蹈创作及编导的创作人员就必须充分了解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具体趋势,并深入群众生活,挑选舞蹈素材,让舞蹈动作得到优化,内涵得到升华,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广大群众的舞蹈意识。首先,舞蹈创作人员应对舞蹈内容、方向等予以充分明确。例如,将生活中一些元素融入舞蹈动作中,使舞蹈能够更好地表达群众的思想情感,突出舞蹈创作的实用特性,从而获得群众更加广泛的认可。
其次,舞蹈创作人员应将本地的特色文化融入作品中。立足于本地的民俗文化、人文景观等层面,对舞蹈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式进行不断丰富,使舞蹈的肢体动作更加具有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吸引更多群众的注意力,进而积极踊跃地加入舞蹈活动中。
最后,通过舞蹈动作来博得群众的关注,并结合音乐节奏的律动来调动群众的情绪。充分考虑群众协调性、审美理念等综合条件,对舞蹈文化内涵不断进行丰富,让舞蹈更加新颖生动,以此使群众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二)注重舞蹈形象刻画,增添作品艺术魅力
创作者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过程中,应注重对舞蹈形象进行细致刻画,突出其情感内涵。在此过程中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使舞蹈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那么,这就需要舞蹈创作者对如何塑造艺术形象进行全面的思考,积极借鉴各种舞蹈文化的精髓,使舞蹈形象变得更加多样化,让广大群众能够领略到更加多姿多彩的舞蹈风格,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一方面,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将一些形体艺术元素融入其中,创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氛围,让群众在参与舞蹈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深刻领会其中的魅力之处。另一方面,舞蹈创作者可以适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一直以来,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书法绘画、文艺演出等活动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么舞蹈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将团扇、红绸以及手帕等元素添加到舞蹈中,不仅可以让舞蹈内容更加富有变化性,而且还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三)科学合理编排,展现舞蹈的表现力
在进行舞蹈编导工作过程中,动作编排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效果。因此,作为舞蹈的创作者必须对舞蹈的整个编排过程进行全面的构思,对各个舞蹈动作的关联性、艺术性以及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入的挖掘,让舞蹈动作能够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充分凸显其生活化的一面,从而让舞蹈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一方面,舞蹈创作者应充分了解当地群众的舞蹈水平、喜欢的舞蹈风格等要素,以此来确定舞蹈创作的方向、动作以及节奏等内容。通过观看以往的群众舞蹈表演,吸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开拓舞蹈创作思路,从而编排创作出更加生动形象、独特新颖的舞蹈作品。另一方面,创作者应对舞蹈动作的设计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只有如此才能够创作出既符合时代发展主旋律,又能够满足广大群众需求的优秀舞蹈作品。因此,这就需要创作者对每一个舞蹈动作、动作之间的连贯性以及动作与节奏是否协调统一等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让舞蹈动作能够与群众生活、当地文化元素等有效融合在一起,让舞蹈作品在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够充分展现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期作品能够更加深入人心。另外,创作者还应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将思想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使舞蹈更加具有表现力,从而让人们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并能够深刻体会其中所要展现的文化精神。(四)合理运用音乐等元素,使其与舞蹈有效结合
为了使舞蹈作品的艺术效果更佳,就需要有相应的音乐作为衬托,这样不仅能够在听觉和视觉上带给广大群众不一样的享受,与群众之间距离变得更近,而且还能够在观看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其所传递的艺术情感。因此,创作者在决定了舞蹈主题、完成了编排构思等工作之后,就需要认真考虑挑选相应的音乐作为背景乐,这是由于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与氛围的渲染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要尽最大可能选择能够与舞蹈意境相通,又能够与舞蹈动作契合度很高的音乐。尤其是音乐的节奏应该与舞蹈的队形变化保持一致性,从而让舞蹈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群众在观看群众文化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多感官地参与和体验。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合适的音乐背景可以为舞蹈增光添彩,而好的舞蹈也会使音乐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直观,让观看舞蹈的群众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所包含的丰富情感。音乐的合理运用在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性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也必须充分保持与舞蹈所包含的情感、动作以及主题等要素的协调一致,营造一种可以令人深深陶醉的舞蹈艺术境界,这样也可以使群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内涵,切实提升群众对舞蹈的认知能力。通常情况下,创作者编排舞蹈动作时,应确保音乐能够与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要重视其与舞蹈的协调及时代特性的相互配合,同时也要注重与广大群众的审美相符合,以此来达到满足广大群众舞蹈需求的目的,从而促使群众文化舞蹈的编排效果能够更佳。而除了音乐要与舞蹈相互契合之外,还应将道具和布景这一环节做好。在舞蹈编排过程中,道具和布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灵活巧妙地应用相关内容,不仅能够让舞蹈作品的艺术性更加明显,而且也能够让舞蹈的作品品质和表达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将舞蹈自身所要展现的精神内涵、巧妙构思更加生动直观地表达出来,使舞蹈作品创作编排能够更加打动人心。创作者在进行舞蹈表现时,应充分认识到表达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道具等辅助性工具有关。例如在一些群众文化舞蹈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有扇子、伞以及手绢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生活道具,通过在舞蹈中运用此类道具,不仅可以让艺术和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还可以借助舞台制景,将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含义更加有效地凸显出来,并充分体现出其社会价值。也就是说,舞蹈创作者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辅助道具,并根据舞蹈风格对舞台布景进行一定的装饰,从而使其能够为舞蹈作品增添一抹亮色,让舞蹈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并且也能够让舞蹈所蕴含的充沛情感、社会精神等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进一步增强舞蹈的互动性。以此使群众文化舞蹈作品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切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应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在开展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工作的过程中,创作者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舞蹈艺术形象进行不断地升华,并将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让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更加深入人心,让群众从中获得良好的舞蹈体验,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