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绘画是一种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形式,是创作者面对历史发展、社会现实形成的艺术化思考和表达。而民间美术是集独立的美学体系、自创自足的艺术方式、淳朴熟练的表现形式于一体的艺术。民间美术与美术绘画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因此,从民间美术文化中提炼元素,并融入美术绘画创作中来,也成为许多画家开拓创新的重要思路。基于此,本文从内容、色彩、造型、情感等方面对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民间美术元素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美术作品是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总和。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中各种要素的组织结构以及外在的表现;艺术内容则是凸显事物构成要素、事物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趋势的载体。民间美术所包含的艺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而在美术绘画中,画家可以利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对民间美术的艺术内容进行重构,这样则可以将二者相融合,进而呈现出别具特色的美术作品。美术绘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面对民间美术丰富的艺术内容,画家选择怎样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则决定着美术绘画的整体风格和视觉效果。在美术绘画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可以丰富绘画内涵,也可以强化绘画内容与民族艺术、本土艺术的联系,并在二者相辅相成中实现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随着美术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当代画家在挖掘民间美术元素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例如储双凤的漆画作品《归云来兮》的创作内容取材于民间故事《八仙过海》,而从人物造型的设计中能够看到民间剪纸以及皮影戏的影子,这让整个漆画在内容设计上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漆画本身的材料、构图、色彩也能够在画面中得到充分凸显。这样的艺术应用能够将民间美术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保留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同时也体现当代绘画娴熟的表现方式。
在美术绘画中,艺术手段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同样的艺术内容,采用写实与写意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其呈现出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基于这一特点,画家在应用民间美术内容的过程中,通常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以独特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相比较而言,写实性绘画更多的是对客观的反映,甚至以逼真的手段达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现与写意性绘画侧重强调主观精神,多采取夸张、变形、象征、抽象等手法直接表达主体情感体验与审美需要,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忻东旺的油画作品明显受到了民间美术的影响。其2012年作品《威武》中的人物从面部轮廓来看,与元代壁画《朝元图》中人物形象可谓是不谋而合,这种内容上的应用并没有限制画家的灵感,反而激发了他用更加细腻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热情。因此,相较于古代壁画中威武的金刚形象,我们在画家的笔下可以从中看出人物的趣味性。
此外,在民间美术与美术绘画融合的过程中,将民间美术内容纳入美术绘画的语境中,也是丰富艺术创作内涵的一种方式。例如吕胜中痴迷于剪纸艺术,并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小红人”,而在美术绘画中剪纸艺术元素的融入让民间美术获得了新的载体,也让现代美术作品承载了乡土民俗的故事。其中,《大公鸡》等作品在形式上是民俗装饰画,但是在内容上却展现出了民间美术的独特含义。这样创造性的表达也让民间艺术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丰富了美术绘画的艺术效果。
二、民间美术色彩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运用淳朴的艺术语言展现民众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体现出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及厚度。色彩是民间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语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将不同的色彩赋予人文情感,并通过在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运用,来表达祈福求祥、避凶求吉、驱邪平灾的民俗心理。在美术绘画中,如何运用色彩语言讲述创作理念、呈现创作风格也是画家需要回答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画家通过对色彩原则的应用,对色彩中的色相、明度、冷暖、纯度、面积等进行对比,呈现出不同的造型、构图,并赋予其丰富的精神表现。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民间美术还是在专业的美术绘画中,色彩作为一种语言形式都是艺术表达的关键。基于此,将民间美术中独特的色彩语言应用到美术绘画创作中也成为画家表现艺术情感的重要思路。[1]首先,民间美术色彩对比的豪放,能够表现出亲和性与质朴感,而这也为画家在美术绘画中表达个人主观心理提供了借鉴。在美术绘画中,画家会采集民间美术色彩,即对民间美术中的色彩面积、冷暖、纯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深入解读其中设计的原则、承载的情感,并对色彩进行概括和抽象,进而在新的绘画情境中加以重构,形成新的色彩构成,让色彩的搭配符合自己绘画创作的要求。例如,齐白石先生在绘画中汲取了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经验,善于运用高纯度鲜亮的色彩,尤其对于红色十分喜爱,在运用上也别具一格。他的作品《他日相呼》中,画了两只小鸡正在争夺虫食,将被夺的蚯蚓画成红色,黑色与红色的对比,形成了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也让这场争夺胜负的比赛变得更加吸引人。先生在色彩运用上善于使用对比规律,例如广受称赞的玉兰花系列,就是用大面积的白色来表达花朵的洁白静穆,并构建香气清幽、和润柔美的意境。这样的色彩运用体现了民间美术的精髓,也让美术绘画在色彩上不断创新。
其次,民间美术色彩在豪放的色彩对比中,也崇尚高级灰色及中间色的调和运用,这一色彩搭配特点能够体现出朦胧神秘的原始美,同时也与现代美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不谋而合,为民间美术色彩语言在美术绘画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例如敦煌壁画中黑、白、灰在壁画色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中性调和色增加了色彩在细节上的冷暖变化,使壁画保持色彩鲜明而又和谐自然。例如顾黎明在“门神”系列的绘画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将民间美术中的色彩巧妙地融入作品之中。从“门神”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顾黎明对楚汉服饰、汉代漆饰、敦煌壁画、陶瓷彩绘、木雕砖雕和民间木刻版画等形式的借鉴,他将具有民间艺术特征的大红大绿的对比色调转换成传统与当代多重性的复性色彩,构图自由开合,线条轻松有致,将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造型与西方的抽象语言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传统意象的神韵和旨趣在当代绘画中得以复活和再生。这样的美术绘画将民间美术鲜明饱满的色彩特性用更加协调的方式呈现出来,体现了色彩语言更多的可能性。
三、民间美术造型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手工匠人以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的方式继承着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法,其中就包括对艺术造型的设计。艺术造型是创作者运用艺术手段创造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这些造型的提炼不是专业培养的结果,而是个人生活体验的表达,它有着固定的模式。纵观中外美术绘画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在造型元素上虽然在专业绘画的光芒下受到贬抑,但是其在民众中流传甚广,并承载着独特的人文情感。就美术绘画而言,画家对艺术造型的理解主要源于专业培养,他们以科学的观察方式去认识和描绘对象,按部就班地完成对造型的观察、理解以及创作与研究。但是,当画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观念后,对艺术造型的理解也逐渐脱离了固定的框架,开始尝试用民间艺人观察对象的方法去观察和挖掘非常态的造型,这自然为绘画造型的丰富提供了路径。我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其呈现的艺术造型也是多姿多彩的,例如剪纸的抓阄娃娃、扫天婆婆,泥制的北京兔儿爷,福建阿福,厦门石敢当,山西的寺院彩塑造像、木板年画中的门神,等等,都是民间美术的典型造型。这些艺术造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中,并展现出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在美术绘画创作中,画家从中借鉴造型元素,是美术回归民间、回归本土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以包容、谦逊、接纳的态度去学习和创新的必然选择。我国一些当代画家十分热衷于研究民间美术文化,对其中的艺术造型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并用艺术化的方式将其融入了自己的美术作品之中。例如忻东旺在艺术研究中对汉唐陶俑、庙堂泥塑的造型十分热衷,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论述人物表情形态的奇特和奥妙,他认为这些陶俑造型展现出了浑然一体的气象,夸张变形入情入理,形态生机勃勃。正是这种艺术积累让忻东旺的油画作品在造型上别出心裁。他的作品《庄严》将中国艺术意象造型的方法,以及传神写照、相由心生的传统绘画美学观引入油画创作中,让人物看起来有些变形,但是略显变形的面部特征恰恰展现了庄严的神情,这种造型与寺庙中金刚、罗汉的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在忻东旺的作品《雄心》中,他对农民的手指、胳臂的刻画融入了传统雕塑的造型元素,面部表情流露出金刚的威严和力量。这种独特的造型也契合了忻东旺强悍的个人气质,让他的油画作品呈现出质朴的力量。
此外,在民间美术造型元素应用于美术绘画时,画家不仅提炼现有的造型元素,也会借鉴其造型设计的方法,即超越自己的所见所闻,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和自我内在感受在设计造型。民间美术的造型是对现实的夸张,许多造型并非现实所有,而脱胎于代代相传的神话传统、虚拟故事等。这样的造型设计方法无疑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空间,为美术绘画提供了思路。基于此,画家也应结合当代美术发展的趋势,结合社会现实,融合民间美术文化创作独特的艺术造型。[2]
四、民间美术情感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
无论是民间美术还是专业的美术绘画,其都是情感表达的载体,都承载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我国民间美术种类丰富,有年画、剪纸、皮影、民间绘画、刺绣、布制品、泥(面)塑、木(石)雕,等等,是劳动人民特别是民间艺人不断劳动、探索的结晶。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与民间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因而反映了劳动人民生存生活的情况,体现出他们的人生愿望、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透出朴实、淳厚之风。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美术在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性逐渐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替代,甚至越来越多的民间美术形式走向没落。相反,在物质生活逐渐充盈的今天,美术绘画的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画家能够获取更多的题材,也能够运用更加多元的材料、手段表达自己。在这样的对比下,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美术绘画中也成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方式。民间美术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们的造型规律,审美法则和色彩表现等方面,更体现在它的情感表达方面。而要想延续民间美术的生命,让艺术生命重新绽放,就应该理解民间美术承载的情感,提炼和传承民间美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其本源的生命力,并把它灌注到新的创作中去。民间美术最清晰稳定的文化主题“生命意识”,贯穿整个民间美术的形成和发展,凝结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审美趣味与情感表达,民间美术围绕着“生命意识”主题,创作出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题材形式多样、造型手法丰富,反映了人对生命、繁衍的信仰,对幸福吉祥的祈盼。当代美术绘画也是画家表达自我主观意识的方式,它们是创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这种在情感层面、精神领域的共同追求成为二者融合的基础。因此,当代画家要想有效应用民间美术文化,就应该主动回归民间,扎根现实生活,了解大众的审美意趣和理想愿望,理解他们对审美意象的真实追求,并理解他们求吉纳祥、趋利避害的愿望,进而用艺术化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例如曹力在创作他的作品集《诗的栖息》的过程中,深入贵州,对当地的版画进行调查研究,并将版画中传递出的对生命的追求和渴盼表达出来,表达了主观情感,也形成了早期创作的独特风格。再如顾黎明在民间木版年画中提取精神元素,理解人们融合在年画中的情感寄托,并创作出《招财进宝》《俩灶王》《门神》等作品,这些作品得以延续民间美术中的精神寄托,同时也用现代美术手段赋予这些独特的民间艺术形象以新生命。这样的艺术创作才能让民间美术文化从内在与美术绘画相融合,让民间美术得以传承,也让美术绘画不断拓展、创新。
五、结语
总之,民间美术文化在美术绘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内容、色彩语言、造型特点、精神价值对美术绘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将这些元素融入美术创作中,可以丰富美术绘画的内涵,推动绘画艺术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创新。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