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使其进入新的发展时代。但是,在现代化、市场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面对严重的冲击,呈现出逐渐衰落的趋势。如果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对乡村文化没有信心,那么乡村将会失去有力的文化支撑,乡村振兴的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从这一点来看,乡村文化振兴对整个乡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乡村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没有与经济建设同步进行,在后期的发展中也没有赶上经济建设,甚至存在着明显的滞后趋势,导致乡村文化振兴陷入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加以分析,进而提出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实践对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目标,从而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满足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本文主要从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现实困境以及实践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
乡村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是经过人们长期生产生活实践逐渐形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称。乡村文化是一种与城市文化存在明显区别的文化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传播途径以及建设主体。乡村文化不仅有利于农民精神生活的丰富,还有利于乡村秩序的有效维护,是一种内在力量。因此,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要重视乡村文化振兴。首先,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任何文化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性。乡村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和弘扬的重要摇篮,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发展基础,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文明史来看,是乡村文化产生、传承以及发挥作用的一部历史。我国是农业大国,乡村文化在富饶的土地上薪火相传。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农民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作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牌坊、传统民俗以及村落等物质文化,同时创造了价值观念、民间艺术、村规民俗以及传统工艺等。乡村文化是农耕文明发展的见证,积淀着传统文化的底色。因此,有效落实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文化的魂与根。
其次,从现如今的社会角度分析,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工程庞大且复杂,而文化振兴是其灵魂工程,有着推动和引领作用。长久以来,受到城乡二元结构因素的影响,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城市的差距都比较大。因此,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是关键,有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乡村文化振兴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乡村和城市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1]乡村产业的振兴从物质上给予农民坚实的基础,而与此同时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乡村文化振兴是要让农民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接受乡村文化的主动性,而不是农耕文明的简单传承和发扬。乡村的振兴必须有文化的振兴,农民的富裕也一定要有精神方面的富足。
最后,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加强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精神力量,只有人们在文化方面有自信,才能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农村建设中要重视文化自信,在改善农民物质生活的同时,要加强文化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建设工作中,始终都是经济建设发展较快,文化建设相对较慢。因此,即便是在完成脱贫攻坚战之后,农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帮助农民坚定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其文化自觉性。乡村文化振兴可以有效弥补乡村精神文明方面的不足,是进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措施。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
首先,农民缺少文化自觉性是乡村文化振兴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之一。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是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农民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自身思想和认知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很难从独立意识的角度对乡村文化进行审视和认知。因此,很难在生活中主动去挖掘乡村文化,也难以理解乡村文化形成和发展,导致乡村文化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特质以及价值观没有被农民了解和传承。此外,在乡村文化环境的影响下,有的农民即便想要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也会因为文化资源不足而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民的主体意识也就会逐渐淡化,那么文化自觉意识也会相对缺乏,而缺少这一条件的支持,农民无法从内心真正对乡村文化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难以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2]其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比较落后,没有城市各方面建设先进。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始终都不平衡,虽然我国近年来始终在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是农村的各项建设依然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主要表现为:服务设施的结构相对单一,缺少吸引力。如今农村的文化服务设施主要为一个文化广场和图书室,且很多地方连一个小一点的文化广场都没有,更不用提图书室。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投入的建设资金较少。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大多数的资金都会应用在基层经济建设中,重视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容易被忽视。另外,还没有形成乡村文化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难以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难以激发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积极性。
最后,乡村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乡村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摇篮。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农耕文化植根于乡村土地中。在早期的农耕时代,由于生产实践的空间相对狭小,具有局限性,人们之间的交流以及交往也都被固定。因此,在共同的生存空间内,人们的价值观容易统一,比较容易产生共鸣,进而认同本土文化价值。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人们的交往以及讨论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很少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从80年代至今,乡村建设迅速,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之间加深,城市化发展也正在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乡村建设中。城市不仅在地缘方面压缩了乡村的空间,文化心理上对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也造成强烈的挤压。一些不良观念逐渐对农民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现实困境。
三、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对策
(一)培养农民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首先,重点培养农民的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是培养农民文化意识的重要前提条件,而文化自觉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下生活的人对这种文化有着正确的认识,了解其形成、发展、特色以及发展趋势。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农民才是主体。在了解和评价乡村文化的过程中,要从辩证的角度去思考,了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文化自觉便于增加农民对乡村文化情感、历史以及人文的理解,唤醒农民记忆深处的文化情感,找到适合乡村文化发展的路径。同时,唤醒农民的文化认同是重塑其文化价值观的前提条件。重塑乡村文化实际上就是再次认同乡村文化的生命价值、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教化价值。通过文化价值观重新塑造优秀的乡村文化生态环境,以价值认同作为基础,促使更多的农民自愿且积极参与重塑活动,推动重塑活动的发展。在培养农民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要使农民对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有充分认识,进而拥有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3]其次,在重塑乡村文化价值观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例如:传统文化中仁、义、信、礼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非常相近,在道德观、家庭观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相似之处。由此可见,乡村文化与国家层面的“和谐”“文明”等有着贯通因素,与社会层面“法治”“公正”的要义互相融合,且与个人层面的“诚信”“爱国”“友善”以及“敬业”等在精髓上具有一致性。乡村文化承载以及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没有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失去价值,且其核心价值观更是跨越了时代,在当前背景下仍旧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文化中时,也使农民对乡村文化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乡村文化价值观所具有的重要性以及时代特点,强化农民的归属感,使其认同乡村文化。
此外,利用实践活动重新塑造当前社会环境下农民的价值观。价值观想要发挥作用,需要进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使人们可以在实践中感知并且领悟这种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应将我们提倡的价值观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实、小、细几个方面下足功夫,促使农民积极感知乡村文化,了解传递的价值。例如:组织“好家风”“优秀家庭”等实践活动,加大乡村文化中的婚姻观、家庭观等的宣传力度,利用实践提升农民价值观,进而振兴乡村文化。
(二)利用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振兴
农村的产业振兴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支持,在提高农民文化自信、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具有显著价值,而失去产业经济支持的乡村文化振兴的物质基础就会不扎实,相关工作也难以保障。农民不仅仅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主力,也是乡村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主体。目前,乡村文化振兴中缺少产业的支撑,加上农村原本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劳动力流失严重,而这些劳动力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4]因此,农村需要探索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村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挖掘乡村独特的文化,打造符合乡村现实条件的文化产业链,并且保证产业链的特色性。此外,相关部门还要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及政策优惠,提高农民积极性。也就是说,要利用产业发展留住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三)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质量
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农民的价值共识集中在文化阵地上,是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弘扬的主要载体。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关管理者都要积极参与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有利于宣传传统文化。在文化阵地建设中,不仅需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还要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创建高质量的网络阵地。[5]因此,要积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类资源,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在乡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文化资源应包括图书室、棋牌室、文化广场以及展览馆等;与此同时,聘请专业人员或者乡里比较有威望的贤能人士管理基础文化设施,合理使用文化资源,从而提高人员的组织效果,强化文化传播效果。此外,建设并且利用好网络文化服务空间。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也需要利用好网络途径,创设多元化的乡村文化模式,且拓展文化的传播途径。例如,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都是信息传播效果很好的媒介,是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途径。四、结语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快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创造基础的文化条件,并且有利于发展乡村的文化产业、提高农民的文化自信。只有乡村文化振兴,才能留下人才,只有文化振兴,才能聚拢人心。虽然乡村文化振兴中面对很多现实困境,但只要政府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社会的其他企业和机构以及农民共同参与相关工作,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可保证振兴效果。建设文化强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复杂且艰辛,需要各个岗位的相关人员努力工作,探索并实践科学的乡村文化振兴道路,进而提升农民文化自信,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