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文化馆在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担负起应尽的责任,积极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呈现出独有的特色,音乐艺术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注重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可以与群众需求相契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然而,当前音乐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多,如何找到一条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的传承路径,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工作中需要了解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受众的文化需求,以便在制订传承方案和规划时更具可行性。
一、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一)传播广度受限
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多种类型的音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效满足了群众的个性化需求。但是,一部分音乐作品粗制滥造,在文化内涵和社会教化功能上有所不足,会给听众造成审美疲劳,导致整个音乐文化环境较差,这是限制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优秀的音乐文化作品,音乐品质和群众的需求难以保持契合与统一,音乐文化的土壤正在逐步缩减,因此在文化传承中面临的阻力增大,不利于现代化传承体系的建设。文化馆在工作中没有考虑到当前音乐产业的发展现状,在传承工作中存在盲目性问题,因此导致工作中的实效性较差,无法达到最佳传播效果。(二)受重视程度低
社会对音乐文化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也是影响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难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特别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节奏逐步加快的趋势下,人们忙于工作,很难有闲暇的时间用于欣赏高雅的音乐艺术,遑论对音乐文化内涵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导致在文化传承中的外部环境较差,影响了后续实践工作的持续推进。当前人们获取音乐资源的途径主要是网络,但是网络信息和资源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特点,如果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则会导致低俗文化的侵入,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削弱了文化传承的功能价值。(三)传承成本高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借助于相应的载体,音乐文化也不例外,需要以乐器为依托进行传承。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传承载体缺失问题仍旧十分显著,在音乐文化活动举办中的成本较高,导致推进难度增大。很多乐器的价格十分昂贵,比如钢琴和大提琴等,导致在音乐文化传播中难以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的体验,不利于音乐文化的深入及广泛传播。此外,在文化传承活动中多依赖于线下活动,因此在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中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成本不断升高。[1]二、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发展失衡
目前社会发展不均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影响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具备良好的经济状况,才能在文化传承中获得可靠的动力,以确保传承工作的常态化推进。尤其是在县级以下乡村,经济水平相较于城市而言较为落后,群众学习音乐文化的机会较少,因此在社会面传播中遇到阻碍。同时,各地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步伐不够统一,文化传承容易受到地域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等限制,难以与现代社会发展保持协同,如果缺乏有效的措施,则会导致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二)缺乏引导
相关部门在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引导力度较小,也会影响最终的传承效果,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无法形成健全的传承体系。部分地区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但是却忽视了音乐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在文化活动中缺乏相应的政策指导和经费支持,因此活动开展受限,难以体现音乐文化的整体影响力和号召力。特别是随着音乐类型和活动数量的增多,对经费的需求也在增大,需要购置各类乐器和基础设备等,但是文化馆的经费有限,无法达到预期策划效果,不利于音乐文化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传播。[2](三)方式单一
在音乐文化传承中采用的方式过于单一,难以体现传承方式的现代化,导致实践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群众不了解音乐文化活动的相关信息,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因此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受到削弱。在工作中未能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辅助,对于人工操作的依赖性较强,不仅会增加工作负担,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线下活动和线上活动的衔接性较差,线下活动组织周期较长,与参与者的业余时间产生冲突,因此降低了其参与的兴趣。线上文化活动的类型较少,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作用,不利于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四)人才不足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音乐文化传承工作呈现出一定专业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工作人员仍旧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没有认识到文化传承对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工作中缺乏重视程度,导致文化传承的动力不足。[3]同时,部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不了解当前受众的真实想法和具体需求,只按照既定方式开展工作,未能在音乐文化传播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忽视了与受众的互动交流,难以形成强大的传播影响力。三、现代社会音乐文化传承的路径
(一)转变发展理念
工作人员的思维理念,是引导实践工作开展的关键,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应该积极转变工作理念,明确音乐文化在我国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了解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工作中保持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贡献。文化馆要转变传统工作中“等靠要”的思维,提高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尤其是要逐渐降低对财政拨款的依赖性,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在各类文化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支持。文化馆还要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明确自身在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将更有价值的音乐文化传播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内。[4]注重对各类资源的共享,可以和相关科研单位、政府职能部门、民间组织等进行交流沟通,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在文化传承中构建可靠的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和实施,降低整体工作难度。(二)强化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是引导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在音乐文化传承中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与政府部门做好交流沟通工作,明确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要求和阶段性目标,在举办文化活动中落实政策要求,保持良好的协同性,创造文化传承的良好社会环境。相关部门要在维持经济建设工作快速推进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音乐文化传播方面,积极对社会各主体实施引导,提高群众对音乐文化内涵的认知,积极参与到音乐文化活动中,使更多人了解、接受先进的音乐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5]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以规范当前行业环境,同时适当提高财政支出比例,解决文化馆的经费困境,推进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拓展传承主体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的趋势下,单纯依靠文化馆的力量无法实现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传承,因此应该加快传承主体的拓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增强音乐文化传承的实效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前文化馆的重要工作内容,要积极深入民间了解音乐文化的特征和区域特色,以便在制订传承策略和规划时更具可行性。为此,应该促进文化馆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特别是在下乡采风的过程中要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音乐文化资源,借助高校的途径拓展传播路径,而且在文化传承中更具规范性。建立活态传承目标,对快要失传的音乐文化,可以运用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下来,在文化馆工作人员和高校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拯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其良好的社会价值。[6]此外,要积极促进音乐文化进学校,引导小学生、中学生积极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培养更多的音乐文化传承人。(四)创新传承方式
单纯依靠线下传播的方式,无法满足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在人们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趋势下,还应该积极探索线上传承模式,为人们带来更加多元的选择,有助于增强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拓展活动覆盖范围。以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目标,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实现音乐文化资源的高效整合,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使人们能够在感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获得强大的归属感和亲切感。利用新媒体传承音乐文化,是目前常用的方式,可以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注册官方账号,定期发布相关图文信息和视频信息等,使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快速了解近期的文化活动内容,以便引导人们的广泛参与。在线上可以开通更加多元的服务,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和预约服务,等等,拉近文化馆与群众的距离,以利于激发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7]与此同时,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发布相关视频作品,在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上为文化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为资料整理工作奠定保障,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定期组织音乐文化节目编创活动,对表现优异的网络用户提供奖励,依托互联网实现音乐文化的大范围传播,增强传承动力。(五)组织实践活动
音乐文化传承应该依靠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使人们能够切身感受音乐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我国民间音乐类型丰富,为了确保在新时代获取长效发展动力,应该与当代音乐实现有效融合,同时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舞活动中,这也是传承文化的关键途径。在新型广场舞的编创中融入更多的音乐文化,增强广场舞的艺术性,使人们在健身的同时,能够提高整体文化素养,发挥音乐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同时,为了确保广场舞和音乐文化的良好融合效果,在编创过程中应该增进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的沟通交流,创新舞蹈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等,真正赢得群众的喜爱。[8]增进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的真实想法,以便在未来传承工作中加以不断改进和创新,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六)构建专业队伍
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可以为音乐文化传承工作保驾护航,因此要建立可靠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增强文化馆的人才竞争力。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做好全面考察工作,确保与当前文化传承工作的岗位要求相契合,保障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音乐文化传承工作中,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要建立可靠的培训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等实施培训,使其了解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及新时代背景下的主要特点,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工作中融入创新思维。[9]增强工作人员的组织策划能力,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同时要树立服务意识。四、结语
促进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能够有效体现文化的内在价值,更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途径。但是,当前音乐文化传承效果不佳,存在传播广度受限、受重视程度低和传承成本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存在发展失衡、缺乏引导、传承方式单一和人才不足等状况,导致无法达到预期传承目标。为此,应该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引导、拓展传承主体、创新传承方式、组织实践活动和构建专业队伍等途径,构建全新的传承体系,深入挖掘音乐文化的潜在价值。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