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动画电影《心灵奇旅》于2020年12月25日在中国大陆院线上映。作为皮克斯工作室出品的第23部动画片,其已在中国大陆收获3.76亿元的高票房,并入围第9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心灵奇旅》将叙事焦点对准中学音乐教师乔伊·高纳,讲述其探寻自身的音乐梦想却不慎意外落入异质空间而产生的一系列天马行空的事件,直至寻找到人生真正火花的故事。该片巧妙地利用空间叙事,建构起多元的时空场域,运用创意丰富的美学想象,暗含时空转移中的文化内涵,彰显其跨时空与文化的传播价值,由此探讨其对中国当下动画电影的启示意义。本文基于皮克斯动画电影的创作理念,阐述影片中三维空间的叙事建构、美学设计两方面,从而对国产动画片的创制提供启发。
一、三重空间的叙事建构
皮克斯动画电影叙事的理念在于对梦想话题的反复强调,夹杂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等真挚情感的融合,且其在叙事建构上,往往采用双世界的空间场域。例如,《玩具总动员》中所具有的奇幻的玩具世界以及它们的主人艾迪的现实世界;《机器人总动员》将故事构建于外太空与荒无人烟的地球两个世界中,所谓未来的太空世界和现实世界;《头脑特工队》源于女孩莱莉的五种情绪所构建的人脑运作空间,所谓生存的情绪世界以及现实世界。艾布拉姆斯曾提出艺术创作需要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要素。而本片所设计的空间设定则正是四要素中“世界”的典型代表。《心灵奇旅》中共具有三个空间维度,整体形成一个核心的叙事主题。
(一)现实空间
开片随即展现的便是一个狭小封闭的音乐教室,这也是主人公生活的原始场域,是他心灵旅程的起点与归宿。主人公乔伊作为一名即将被学校聘请为全职的音乐老师,实则并非热爱这个职业。他的心之所向一直以来都想成为一名职业乐队的成员。但由于自己父亲碌碌无为的前车之鉴与母亲的不支持,他无奈选择了安稳的工作。该场域的封闭感、狭小感、昏暗感均凸显了人物内心深处的压抑心情,对主人公来说,“学校的音乐教室既是安全感的堡垒,也是束缚梦想的茧房。”这也成了该片的第一个冲突——现实与梦想的对立。(二)灵魂空间
当主人公乔伊终于能有机会在舞台上演出,即将实现自己梦想的这一刻,他却掉入井中,落入异质空间——“死之去处”。由此,“第二空间”被建构产生。对梦想还未实现的执念使得乔伊不甘死去,逃向“生之来处”,而莫名成为灵魂“22”的人生导师。灵魂“22”并没有对地球的向往,也从未能够找到自己的火花,任何人都对它束手无策。而乔伊则极度渴望回归地球,重生返回到自己的实体中。截然不同的他们因为这个场域空间被连接在一起,共同寻找同一目标——“火花”。而该片的第二个冲突也因此产生——生死与梦想的对立。(三)精神空间(现实空间与灵魂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
当人沉迷于某一件正在做的事情中,便会进入一种特殊空间——“忘我之境”。普鲁塔克提出:灵魂具有理性、欲望、情感三个部分,延伸为“灵魂应与心智相互塑造”。当灵魂“22”与主人公乔伊互换,替代乔伊去体验自由而真切的地球生活后,却因接受自然之美、感受平淡色彩而收获火花。但也因为渴望在地球生活,导致其失去了心智,被尘沙包裹,沉迷于“忘我之境”中。而此处叙事最为独到的,是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也打破了,当乔伊终于完成演出达成目的,却抛出了一个终极问题:“我究竟为什么而活?”该处成为本片的升华之笔,造就了该空间叙事的巨大推动力,也点明了本片最大的冲突——虚假梦想的束缚捆绑。“戈罗德和若斯特认为:‘空间还是以某种方式先于时间……正是因为画格先于画格的连接,电影中的时间性确实必须建立在空间上,由此植入叙事之内。’电影故事的推进依靠时间的流变,而时间的流变又需要在空间转换中来呈现。”而本片正是建立于主人公乔伊在“现实空间—灵魂空间—精神空间”多个场域的转移,为更贴近观众的“期待视野”,影片以经典叙事模式惯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发展路径,推动故事的发展叙述,达到对影片主旨内涵的揭露。
(四)叙事主题
皮克斯一贯善用将叙事视角放置于社会现实与个人经验中,让观众领悟故事的内核并产生共鸣。《心灵奇旅》不只是将主题聚焦于梦想、成长等话题,而是选择让主人公在经历一段神奇的心灵之旅之后,放弃对“梦想”的执念,找寻真实的自己,领悟生活的真谛,获得真正的“成长”,这种“反追梦叙事策略”正是本片的核心叙事主题。影片中,主人公乔伊终于获得爵士乐队同台演出的邀请,按照以往的叙事传统,主人公历经曲折、战胜困难、“圆梦”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形成励志故事内核;但影片结尾,主人公非但没有收获真正的快乐,反而陷入对人生的迷茫,这种反转方式为剧情带来别样的逻辑感受,不禁使主人公与观众一同反思。乔伊从小将爵士乐作为自己一生的梦想,但也成为其自我的枷锁,以爵士乐为唯一梦想的他,失去了对身边美好事物的观察。而主人公在被赋予生的机会后,终于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实则是享受当下,也向观众抛出了一个终极命题——生命的意义。《心灵奇旅》将追梦的反叛与生命的理解巧妙结合,为影片的叙事主题带来新的含义。
二、空间场域的美学设计
在皮克斯的设计理念中,日常生活用品如“台灯、玩具、动物、食物等生活常见器物都被赋予过生命,并延伸为对亲情、爱情、成长等问题的思考”。《心灵奇旅》不仅在三重空间的叙事层次上极具创意,同时,在相应的空间场域中融合了艺术美学的视听创意元素,赋予了奇妙的视觉与听觉盛宴。(一)空间的环境塑造
第一,现实空间。整体以繁华大都市纽约的城市形象作为背景,改变往常皮克斯公司经典好莱坞大型管弦乐伴奏风格,而是建构起“爵士乐之都”的符号元素。正如导演彼特·道格特所说:“我们一接触爵士乐,就开始探索纽约市(的可能性)……虽然爵士乐并非起源于纽约,但纽约是美国的爵士乐之都。它还是文化中心,充满了移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响,为电影提供了丰富而充满活力的背景。”基于真实纽约的感受与体验,要凸显出整个世界的本质色彩,就必然将这里的色彩、光线、气候、质感均呈现出来。在地下爵士酒吧片段中,整体萦绕着浓烈的摇滚爵士感,迎面而来的昏暗透露着神秘氛围,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对城市生活有一种通感和共鸣。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霓虹灯照,与后面两个空间产生强烈对比。第二,灵魂空间——“生之来处”。电影制作者对于这个空间的设计灵感最早来源于古希腊的艺术和建筑,但由于过于具有针对性,因此,选择了一个更加空灵、简洁、抽象的场景。一片星际之下,是超度的天梯,充斥着渺茫、迷幻、模糊的即视感,呈现出梦幻而空灵的灵魂世界。整体色调以浪漫的淡蓝紫色为主,是主人公与灵魂“22”寻找“火花”的主要空间。
第三,精神空间——“忘我之境”。作为现实空间与灵魂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整个空间无边无际,一片蔚蓝色的天空,没有喧闹,异常宁静,仿佛一片无人之地。整体色调以深蓝紫调为主,多次运用大远景的景别,配合纯粹空灵的音响加以强化,构建为沉浸式的空灵之境。
(二)角色的造型呈现
第一,角色造型的“具象化”。1.灵魂空间。皮克斯工作室将影片中“灵魂”如此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塑造为可视化形象,形成拟人化角色。影片制片人戴娜·默里说:“我们发现了这种叫作‘气凝胶’的东西,它是地球上最轻的固体材料,被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它有点类似研究中提到的‘非物质形态’,但却能用画笔实际地描绘出来。”其看似是一种硅胶材质的物体,实则保留了代表人物本体身份的标志性物品,如主人公乔伊的帽子、眼镜,等等,作为人物的象征性符号,具体而细节化。
2.精神空间。在第三空间的“忘我之境”中,碌碌无为的人们都会化身为黑色的怪物,被厚厚的尘土包裹,仿佛以沉重的枷锁捆绑着自己,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与方向。“迷失的灵魂”造型看似惊悚,却将人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具象化,精准地抓住人们在自我执念后就此堕落的状态,与大众产生精神共鸣。然而在此基础上,影片最为巧妙的,是迷失的灵魂同样也能够找回自我,并且重新变为现实空间或灵魂空间的原身,这种做法让观众不禁体会到:我们也许会迷失,但我们仍能找回自己。
第二,角色造型的“抽象化”。
灵魂空间。不同于前者“灵魂”载体的三维形象,“灵魂世界工作者”的造型直接以简单的二维线条组成,形成极简、随性、清爽的视觉元素,这种做法正是美学意义上的抽象,大胆而又创新。在创作杰瑞和戴瑞两个角色的过程中,故事艺术家Aphton Corbin将它们想象成有生命的线条,而另一名画家Deanna Marsigliese以此为灵感,在此基础上添加金属丝雕塑,使其造型更具深度,让人联想到亚历山大·卡尔德的金属丝肖像。如此抽象的设计借鉴了毕加索的绘画风格,整体的线条简洁干净,曲线偏多,极具特点,给观众视觉上的新鲜之感。
(三)声音的功能运用
第一,电影声音渲染氛围,增强视听美感。《心灵奇旅》将主要的三个空间场域进行了声音上的区分,例如,在“现实空间”中,灵魂“22”第一次进入现实空间,在即将逃离医院大门时,影片用多种音效展现了纽约的喧嚣和嘈杂,到处充满着各种感官上的混乱,包括汽车喇叭、火车的轰鸣声、墨西哥饼店、理发店、地铁站台、行人,等等,城市的喧闹夹杂着爵士曲调,明快而实在,影片有意地将纽约的各类工业之声融合一团,强化空间的方位感与立体感,使观众与影片之间拉近距离;“灵魂空间”中的“死之去处”部分,以持续低鸣且无旋律的音乐营造压迫感氛围,伴随着主人公说话的混响反复感,延长了声音曲线,形象地展现了生死交界之处的广阔无垠,而在心灵学院内部,声音则变为抽象空灵的电子乐,形成虚幻缥缈的氛围感;在“精神空间”中,在沙尘风声的渲染下,影片将“迷失的灵魂”的声音进行了变调以及混响处理,目的是强化氛围。第二,电影声音抒发情感,使人物形象鲜活。在电影中音乐元素的运用,能够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调动观众的情绪。例如,灵魂“22”在陷入对自我的执念之时,影片以低鸣哀伤的音乐衬托此时“22”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悲伤,通过音乐将人物内心情绪外化;又如,灵魂“22”在找到自我的“火花”并与乔伊一同回到地球时,导演选择钢琴曲作为配乐,上行旋律线传递着舒缓的情绪,引起观众期待与共鸣,也体现出人物角色间的情感升温。
“动画主管Bobby Podesta补充道:‘艺术挑战了技术,而技术启发了艺术。’”影片在空间美学上凸显出审美性、探索性、创新性,在空间的环境塑造、角色的造型呈现、声音的功能运用上不断尝试融入多样的视觉与听觉的创意元素,展现出清新脱俗的视听效果,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盛宴。
三、结语
《心灵奇旅》秉持了皮克斯动画电影一贯的自主理念,不仅构建了多元的空间场域,并以审美创新作为基地,外加科学技术把持,成功地被塑造为具有突破文化壁垒、跨时代文化传播价值的影片。“故事是可以制作的,但是灵魂不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还很年轻。随着这家工作室制作出更多的电影,它的风格可能会改变,或者是它的工作室可能会改变。但是只要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坚持自己的灵魂和心灵,这家工作室就可以生存下去。”皮克斯对自身理念的坚守,寻求大众传播与审美娱乐的平衡性,为国内外动画片制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