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甘肃通渭农村为例,群文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当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思路,通过在实践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服务质量,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二、甘肃通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农村群众文化的主要参与群体为农村群众,但甘肃通渭农村群文工作中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无法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1]此外,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宣传工作不具体,没有根据群众的喜好选择相应文化活动,导致整体文化工作脱离群众,降低了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
(二)缺乏专业的文化服务人才
现阶段甘肃通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宣传工作对群文工作者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群文工作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还要求群文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由于农村环境相对复杂,经济相对落后,群文工作者待遇不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从而使民间技艺传承、推广存在文化服务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2]
(三)本土文化特色不鲜明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要反映当地的地方文化、历史特色,但很多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同质化严重,未能体现地域特色。同时,如果群文工作者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惰性,采用模仿的方式照搬其他农村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和形式,则会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还会导致群众文化建设缺乏一定特色。甘肃通渭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本土文化特色尚未得到充分发掘,文化特色不鲜明。因此,群文工作者要意识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挖掘甘肃通渭农村地区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等,并在实践中突出文化建设的特色,构建文化宣传的大环境。
三、甘肃通渭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基础文化设施基本覆盖
目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得到覆盖。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有效投入,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保护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体现,甘肃通渭农村文化活动室的设立为该措施的重要体现。[3]同时,综合文化站点得到有效覆盖,包括文化广场、舞蹈训练室等设施逐渐完善。
(二)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多样
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甘肃通渭农村文化惠民工程主要涵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项目。目前,甘肃通渭地區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
(三)继承与发扬了地域文化
目前,群文工作者通过大力挖掘当地的文化遗产,建立起农村遗产名单和乡村记忆项目,实现地域文化的推广。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乡村博物馆的建立通过当地文物、艺术品的展览,保存了当地丰富的乡村文化遗产。第二,成立专门的非遗保护基地,通过形成有效的相关保护机制使地方非遗保护得到进一步重视。第三,乡村文化建设推广团队建设已经逐渐完善,目前团队中大多数群文工作者为当地农民骨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宣传演出活动中。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不仅能够推广、宣传甘肃通渭地区的文化及历史,还能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推动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协同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通过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农民在劳动之余也有了书画、舞蹈、读书等多样化的爱好,农民业余生活逐渐丰富多彩,满足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二)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可以促使群众在参与文艺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了解、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思想,提高文化素养。积极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不断向村民提供更优质、更多元化的精神食粮,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养,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4]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一)重视文化宣传力度,提高文化活动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文化宣传、推广的影响力,群文工作者要重视完善文化活动内容,通过结合甘肃通渭农村的特点,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以期满足“文化+旅游”理念和文化宣传的理念要求。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文化内容的宣传中,群文工作者要调研通渭农村的文化与历史,通过设立“文旅”为主题的活动模式,促进群众的深度交流。比如群文工作者可以大力推广、宣传、展示书画方面的内容,通过与书画协会进行合作,积极与工作室、画廊进行合作,在提高农民综合素养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既展现了当地悠久的书画历史,又扩大了其影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基层管理工作,群文工作者也要制定详细的文化活动标准,通过合理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比如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也能避免实践工作不到位方面的问题。通渭农村群文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文化活动的宣传,通过打造通渭文化品牌,使更多农民群众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与历史。为此,群文工作者要进行资源整合,在定期播放红色电影片段、戏曲片段的过程中提高文化建设的影响力。第二,为了让农村群众意识到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群文工作者要重视文化活动口碑的积累工作,通过在实践中提高活动的知名度,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活动的影响力。[5]另外,群文工作者要保证文化旅游项目的顺利开展,通过结合文旅项目及乡村经济建设要求明确实施策略,以期提高当地文化的影响力。第三,群文工作者要意识到如何基于地方特色开发当地旅游业,通过打造出更为独特的群众文化品牌,在拉动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凸显群众文化的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群文工作者要做好当地旅游市场状况的分析工作,如可鼓励当地农民创作窗花、竹编等民俗艺术品,打造文创品牌,并通过相关部门开发新的营销方式将这些民俗艺术推广出去,如此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又能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传播,进而提升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从城市到乡村的覆盖。相关部门应在每个行政村建设文化广场、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确保群众安全,规范文化活动组织,实现文化下乡,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第一,当地文旅部门要意识到基础文化建设的影响力,通过开辟专业的活动场地、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同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期满足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求。第二,群文工作者要了解当地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通过构建符合标准的服务型平台,做好基层文化服务站点的设置、管理工作,提高综合服务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群文工作者也要合理使用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侧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以视频配合文字的方式进行资源的转化与应用,以期更好地整合辖区内文化资源内容。第三,群文工作者要整合当地的图书资料,通过细化相关编码资料,再使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文化资源的调研工作,方便在“一体化”管理支持下形成更为系统的文化资源体系。例如,甘肃省当地群文工作者收集整理各级文化数据库中的资料信息,做好信息的留存与流通工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后续的研究做好数据上的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
群文工作者要结合甘肃通渭农村发展情况确定文化活动的开展思路,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以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上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在综合性文化广场的建设中,群文工作者要做好歌舞表演、书画展览、知识科普等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也能为后期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帮助。同时,群文工作者要做好当地文化市场的调研工作,通过定期、定时举办特色的文化活动内容,形成特色的文化品牌,以便更好地带动农村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6]
(四)重视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实践中,群文工作者要深入分析甘肃通渭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大力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期提高文化队伍的影响力。
第一,群文工作者要重视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搭建更为科学的文化管理部门,吸收专业的管理者、群文工作者,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推进。第二,相关部门需要完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不断规范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专业队伍的整体实力。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群众文化人才团队的培训,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第三,群文工作者也要利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人才队伍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在实践中融入更全面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建议,从而提高当地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五)重视调研,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群文工作者要结合甘肃通渭地区的文化、历史发展情况展开系统、深度、全面、有效的基础调研工作,并结合必要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数据筛选工作,确定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要点。第一,群文工作者要积极深入群众,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甘肃通渭地区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发展特点,帮助农民群众了解本土优秀文化及历史特色。第二,群文工作者要結合地域文化特点,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的活动模式,打造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吸引各地游客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在此过程中,群文工作者要重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骨干的作用,带动更多农民群体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体现群众的主体性。
(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重视甘肃通渭地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实现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对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是有利的。第一,群文工作者要积极创新群众文化活动题材,打造质量上乘的文艺作品,定期举办各类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活动,为群众奉上“文化大餐”,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提高群众的文化品位。第二,群文工作者要利用积极的、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摒弃传统中不合时宜的文化活动形式,通过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活动形式吸引群众的广泛参与,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巩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成果,群文工作者要重视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工作,通过结合甘肃通渭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科学的管理与优化标准,以期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咪乐.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西部某城市D街道办为例[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05):35-39+82.
[2]师文娟.文化馆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2(07):181-183.
[3]刘启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2.
[4]魏佳菁.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07):83-86.
[5]陈雪媛.新时代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浅析[J].中国文艺家,2022(02):184-186.
[6]杨奇. 乡村振兴背景下改进自贡市大安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卢媛,女,本科,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碧玉镇人民政府,初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