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印象派画家绘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9093
摘要: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色彩大多较为丰富鲜艳,绘画作品的场景则多为户外和日常生活。印象派的一些画家坚持“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理念来创作,莫奈、雷诺阿、德加等则是超脱了传统,勇于创新并形成了新兴的风格,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完整的印象派。印象派的情感因素使他们能创作出范围较广的作品来,他们常常把目光放在自然、人物和生活中,而这一因素对印象派画家的绘画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印象派画家的情感特点,结合几位著名的印象派代表人物分析情感因素在创作中的价值与影响,希望这些情感因素能对我们以后的绘画创作有所指导。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 情感因素 历史背景 意识

  印象派的出现是绘画史上一个尤为重要的转折点,人们赞赏其色彩丰富,却并没有过多关注其情感因素,而这一因素在印象派画家绘画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画家用张扬的色彩来表现艺术特色,而情感则是他们选择题材来创作的关键。笔者一直认为印象派的创作和中国画的写意相似,都是画家极力表现自己的情感因素。情感贯穿了他们的创作过程,他们追求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画家处在各种矛盾混杂的社会中,很多的画师都生活在中产家庭,他们会描绘身边的事物,使他们的作品更有生活气息。

  一、印象派的绘画特色及历史发展

  19世纪后期,法国巴黎作为当时欧洲艺术的中心,常常会举办一些艺术沙龙,新古典主义在当时尤为盛行。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批年轻又充满理想的画家,他们对学院派绘画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其绘画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单调。他们提倡户外写生,来到名为巴比松的村庄,并因此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也就是印象派的前身。1863年,学院派拒绝将莫奈的作品在沙龙中展出,随后便出现了印象主义者的斗争。

  印象派时期的画家尝试新的思想与理念,创作时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他们强调不丢失所看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画家的感情大多是积极向上的,更贴合当时的中产阶级。情感作为人类创造的内驱力之一,影响观者的感受和情绪。

  二、印象派画家及作品情感因素的个案研究

  (一)克劳德·莫奈

  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风景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中很少有过分强烈的阴影和事物的轮廓线,也没有特意去刻画某个事物的边缘。他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强烈表现光与色。他对他妻子的爱,对水的喜欢和对光线的追求都十分强烈。他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画风变得狂野起来。纵观他一生的作品,从《绿衣女子》开始,他便开始崭露头角。莫奈在当时十分贫困,并不被人看好,但得到了他妻子的关怀。莫奈对卡米尔的感情是很深的,很快创作了大量关于他妻子的作品。他将美融入画面之中,我们能从画面上感受到他对他妻子的热烈情感。莫奈在《日出·印象》中表现了大气之中的港口和自然的光影,他不仅将光影作为题材绘画,还以自身情感寄予的事物为题材绘画。光影和情感都是画家想要表现的。《打太阳伞的女子》这幅作品则是他后来与爱丽丝重组家庭,将对继女的喜爱热烈地表现在画面上。

  (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雷诺阿是印象派人物画家的代表之一,他认为绘画是一种娱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他从绘画中体会到价值与意义,这便促使他去绘画和创作。而合适的主题和色彩的魅力更是促使他创作出极具个人情感的作品。他会描述一些穷人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发现他所表现的情感,善与恶,美与丑。

  (三)印象派女画家

  印象派的女画家是在19世纪末开始占有一席之地的。她们的情感更为细腻,画面之中更是表现出了她们的情感因素,她们通过艺术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印象派女画家的代表人物有贝尔特·莫里索、玛丽·卡萨特等。玛丽·卡萨特是一位极具母爱情怀的画家,她从小就随父母游历过很多城市,开阔了眼界,她端庄睿智。当人们看到她的作品時,会感觉很温馨和甜蜜,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会引起对女性的思考。印象派女画家便是以最细腻的笔法描绘出最真挚的感情。

  三、情感因素在创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不会有任何法则来强迫一个人认为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印象派使人有了新的审美体验,印象派作品给人的情感往往是别人所不能影响的,人们往往会对一幅作品产生自己特有的情感。画家在绘画时赋予了作品情感,人们在欣赏作品时会产生情感,如果这两者有了关联,便是有了互动,这也往往是为什么有人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会激动地落泪。而印象派的作品大部分是画家赋予了热烈丰富的情感,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我们应当像印象派画家一样,遵从内心,坚决态度,对待艺术有自己的思考和定位。

  参考文献:

  [1]陈彬彬.从零开始读莫奈的光与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2]丁宁.美术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1.

  [3]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顾欣悦,女,本科在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