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性格化的人名 乡土味的故事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2420
洪泽湖不但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历史悠久,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作家王清平的长篇小说《洪泽湖畔》,在洪泽湖畔水乡泽国特有的背景下叙述故事,讲述了洪泽湖畔人家的悲欢离合,抒发了质朴乡民的喜怒哀乐,书写了乡村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营造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淡淡的乡愁韵味。

  小说分为两个部分:“小户人家”和“异父兄弟”,分别以同母异父的两兄弟牛大山(高山)、牛青山为线索贯穿始终,讲述了母亲马兰花如何教育儿子牛高山、牛青山成人成才,描写了石秀云和牛高山,石秀月和王全,石秀菊、石秀英和牛青山这几对青年男女之间的故事。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个人成长的坎坷曲折,体会到了生活的复杂矛盾,了解了小户人家处境艰难,以及和石姓大家族之间的纠葛冲突。

  细细品味,发现每个人物的名字和他们的命运都有着惊人的契合,姓名暗示了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想起了《红楼梦》中人物姓名的特点,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笔者想通过这个角度对《洪泽湖畔》中人物姓名的解读,来分析故事情节,洞悉人物性格特点。

  坚强的“兰花”

  兰花,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喜爱。母亲姓马,名兰花,是匹任劳任怨的“马”,是株长在田野里迎风生长的“兰花”,更是个要强的母亲。单亲妈妈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成才本身就不容易,特别是在石台村,除了他们家姓牛,其他清一色姓石的村庄里生存谈何容易。马兰花不识字,但是教育牛青山很有一套,自己虽然不认识字,却让儿子把书读给她听。读书打结巴的地方,肯定读不熟,再读一遍,一直好了为止。以最实在的方式检验读书的效果,不失纯朴,充满睿智。在支持“我”读书,特别是争取到村书记推荐上高中的事情上,妈妈和哥哥想尽了办法,甚至是哀求书记能给一个名额。由于有两个姓石的同学也在推荐之列,如果他们想被推荐上高中,牛青山就只有干巴巴地望着,永远没有机会。马兰花到村里询问,在明知没有多少可能的情况下,被书记软回绝时,内心的痛苦并没有让她失去理智。在牛高山的策划和努力下,其他两个姓石的同学,一个当兵,一个在家人的短浅目光中做了记工员,然后做了队长。牛青山上高中的愿望才实现了,一直到上大学。

  牛高山夜不归宿的时候,马兰花追着后面打,大声地教育儿子要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马兰花的声音很大,故意让全村的人听见。实际上是让大家知道自己教育儿子,在村里的人心目中有地位,不让别人看不起。石大虎去世了。作为队长的父亲去世了,女儿秀云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在牛高山的婚姻大事上,马兰花对石秀月很满意,在提亲送彩礼的事情上,拿出平时一分一分积累下的钱,买上了在当时大户人家都满意的彩礼,请媒人说媒提亲,该做的风风光光地做。马兰花不让秀月家丢面子,也不让别人家看不起这个“小户人家”。

  马兰花的愿望是,等儿子们长大成家,嘴里含着冰糖听广播,过上幸福的日子。牛高山的成长和牛青山的求学不是一帆风顺的,妈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经历了说不尽、道不完的辛酸。

  进取的“高山”

  高山,巍峨高大,志向高远,有青春的力量。牛高山,有着牛一般的坚韧,有牛一样的强壮。牛高山是妈妈拖油瓶的孩子,妈妈嫁给了牛侉子,过上了几天好日子。在牛侉子得食道癌去世后,作为家里的长子,自然挑起大梁,担起了家庭的重任。牛高山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记工员,当他第一次拿到记工簿,逐一核对人头的时候,非常激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当村支书石大坚从公社里得到了一个奖励——一辆手扶拖拉机时,牛高山非常渴望成为手扶拖拉机手。他在农场上表现非常出色,第一个摇响了拖拉机,并把拖拉机开得非常地顺溜。最终村支书石大坚出于私心,把拖拉机交给了王全,就是希望能留住王全的心,和自己的侄女成家。牛高山没有气馁,抓紧一切机会表现自己,比如在墙上刷标语等。结婚之后,和秀月一起在石大坚家做牛做马干活儿,包干了所有的活计,包括到井边挑水,做饭,干农活儿,就是为了能在石姓家族统治的石台村有一席之地,有尊严地生活。

  牛高山不但自己积极要求上进,在弟弟高考差三分的情况下,竭尽所有力量供弟弟复习。他央求耿大爷帮忙留下弟弟住宿,把家里好的农产品送给耿大爷,懂得感恩。牛青山畢业后,哥哥又操心弟弟的工作分配,到处联系熟人找工作。牛高山“不安分”,动员村支书学着安徽那边分田到户,谁能担得起这个重任呢,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但是这个出发点是为自己和老百姓着想,尽管没有成功,却有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后来牛高山又当上了村支书,想尽办法搞活经济,做好带头人的工作,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许多资金需要自己先垫着,吃力又不讨好。

  经历了丢官、复职的曲折遭遇,真实地折射了农村青年挫折不断却上进的复杂历程。一个不服从命运安排的牛高山,内心就有一股犟劲,硬是在家庭、工作、生活中,靠着自己的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村庄人的命运。

  知本的“青山”

  青山,充满了生气,朝气蓬勃,有旺盛的生命力,有着美好的前途。牛青山是文中的“我”,是整篇小说的见证人,甚至是叙述者。他以一个叙述者的眼光,看透了整个洪泽湖畔的人世沧桑,历史变迁,过早地懂得了人情冷暖。

  牛青山初中毕业了,成绩不用说的,奖状贴满了墙。在妈妈马兰花的教育下,他读书非常地勤奋,成绩自然特别地好。可是在那个时代,仅仅成绩好,不一定能上高中,而是需要村里的书记推荐,给名额才能有上高中的机会。石集高中一直是牛青山的目标,每次赶集的时候走过学校,总是要停下来看看,看着人们打篮球都羡慕得不得了。其他两个姓石的男孩其实对读书没有兴趣,自然也就成全了他。但是考大学成了他的一个坎儿。分数少三分,没有考上大学。这对于这个小户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他听说,自己去查分可以要几分就可以上大学的时候,他简直就呆住了!一个农村的孩子哪里知道有这么复杂的事情,信息比较闭塞,也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消息。这一切更坚定了一家人一定要他考上大学的决心,一定要考出去,脱离农门,做个体体面面的城镇人。endprint

  牛青山到泗洪中学复习,一家人自然支持,妈妈和哥哥简直到了拼命的程度,把家里所有的好的东西,衣服、食品都按时送过去。但是因为经济太困难,在学校里能吃饱肚子,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牛青山的努力没有白费,最终考上了不需要交多少学费的师范学校,成了村庄里唯一一个没有靠推荐自己凭本事考上的大学生。由于家里实在没有什么人脉,最终分配工作的时候吃了亏,被分配到一个离家有一百多里的学校。但是在牛青山一家人的心目当中,这已经足够了。最后,在曾经喜欢他的恋人的介绍下,他娶到了镇里供销社的小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安分守己,积极上进,在那个上学靠推荐,毕业分配靠人际关系的年代,一个“小户人家”的子弟,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的,有着一家人的帮助,有着机缘巧合。无论怎样,知本感恩,是牛青山最显著的特点,也是广大农村青年的优秀品质。

  贤惠的“秀云”

  秀云,云彩洁白,自由自在。秀云的家里情况比较好,父亲石大虎是小队长,自己是女民兵队长。秀云平时爱美丽,下地干活儿的时候也穿着很好看的衣服。马蹄袖花褂,束着腰身,低腰黑裤,裤管细长,戴着一顶草帽,脚蹬一双塑料凉鞋。就是放在今天,也是绝对时髦、绝对时尚的打扮。秀云喜欢和牛高山一起干活儿,肩靠着肩靠得那么近。牛高山也觉得和秀云在一起有说有笑,干活儿不累。追求自由的女孩,自由恋爱和牛高山结了婚。秀云对高山一家人都是比较关心的,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尽管是个经济一般的家庭,但是由于一直是婆婆在当家,自己很想当家的愿望没有实现,内心失落。但是在支持牛青山读书的问题上,尽管有波折,尽管有矛盾,大体上是支持青山读书的。一方面青山读书读出头,对这个家庭是有帮助的;另一方面,青山如果考不上,回到家里,对他们来讲也是个负担。有些实际问题需要去直接面对的,在权衡中理性地抉择。

  丈夫当上了村里的支书,本以为可以风风光光,像以前的书记一样有权有势。但是由于农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形势发生了改变,再加上丈夫是一个勤勤恳恳工作、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秀云在面子上是过得去了,成为了书记夫人,但是在经济上,还是一般。由于村民不能及时上交村里的一些费用,书记收不上去就是工作不得力,工作能力差,所以把自己家里的钱拿出来垫。有的时候家里的钱不够,还要跟亲戚借,跟朋友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秀云深明大义,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

  秀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年轻女性,我们不能用完美的标准去评判一个农村妇女。在秀云身上体现的贤惠品质、大局意识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她像一朵自由自在的云彩,永远装饰着洪泽湖畔晴朗的天空。

  纯情的“秀月”

  秀月,阴晴圆缺,多愁善感,命运多舛。石秀月的父亲石大强,是一个有着小心眼儿、目光短浅的农民,正是他造成了女儿不幸的命运。秀月有着美好的爱情,喜欢上了王全——一个南京来的下放户。王全家住着全村唯一的一座瓦房,有着神一样魅力的收音机。许多老百姓喜欢到王全家的巷口乘凉。秀月喜欢上了喜欢说酸话的王全,父亲石大强极力反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给他拎草鞋都不要的人,不能做自己的女婿。而且王全一家说走就走,以后怎么办呀?父亲的考虑不是多虑,是有实际根据的,从小农意识的角度,可以理解。

  秀月和王全的故事先是围绕一本书《第二次握手》展开,两情相悦,秀月怀孕了。王全又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子,经常回南京探听什么时候可以回城。在焦急的等待中,秀月的肚子一天天大了。由于十分贤惠美丽,善解人意,连王全妈妈也破天荒地愿意秀月到她家陪她一起住。秀月的地位似乎得到了承认,满心喜欢。父亲石大强野蛮地阻挠使她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喝农药自杀,幸亏牛高山及时发现。在医院抢救住院的过程中,秀月懂得了一切,完全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远嫁他乡。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家庭贫困。在书记牛高山的帮助下,秀月再次回到了家乡石台村。秀月养羊致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在牛高山借钱上交的时候,秀月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帮助。

  王全成了大老板,但是年迈妈妈的生活无人能照料得好。秀月变卖了全部的家当,跟王全一起到南京,照料王全妈妈一直到临终。由于王全有了自己的家庭,秀月没有掺和到这个家庭里,独自留在南京,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对王全的妈妈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服侍她走完了最后的人生道路。

  秀月是美丽的,为情而困,走上了轻生的绝路。醒悟之后,自力更生,搞副业养家,帮助曾经对自己有恩情的人。她是那个特定时期女性的代表,像月亮一样皎洁,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淡雅的“秀菊”

  秀菊,美丽有生气,生命力强。要经受得住考验,才能散发出幽香。石秀菊是村里会计石大龙的女儿,石大龙是村里识文断字、会打算盘、心软面善的人,经常救济牛青山一家。大家很疑惑,他父亲为什么不给秀菊念书?当牛青山一家人在争取高中名额的时候,石秀菊跑来安慰牛青山,一定能够有高中念。那时候,村里只有一个推荐上高中的名額,自己的亲哥哥石小虎是推荐的对象之一。牛高山在装潢结婚的房间,床上铺满了花生和红枣,秀菊用火热的目光看着,说早生贵子。当牛青山在防震棚里和秀菊开玩笑说到,古代读书人有一张桌子,一盏灯,有个狐狸精陪着读书就行了。秀菊含着眼泪说,她没读过书,做不了狐狸精。那一刻,一对年轻人陷入了沉默。其实,双方的心思彼此都懂。

  牛青山到城里复习高考,秀菊看到他脚上没有好的棉鞋,花心思做好了一双精致的棉鞋,特别有一副含义深刻的蓝底红线绣的鞋垫子,尺寸是在平时一起割草目测的,多么用心的女孩呀。可是,为了不让牛青山分心,考上大学,妈妈和哥哥齐上阵,一致反对,甚至不让牛青山回家拿日用品,而是由哥哥牛高山送,一直到高考结束。后来才知道,秀菊被人糟蹋过,身体不干净。何况,一个大学生好不容易翻身做了老师,家里人不会找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工作的媳妇的。秀菊到远方做了保姆,后来就没有多少音讯了

  在“秀”字辈的姐妹中,秀菊无疑是最令人同情怜悯的,是谁造成的,是什么原因,探究起来让人心痛。一个农村女孩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有着自己的心上人,可是有情人总是难成眷属。社会的偏见,价值观的偏颇,批判也好,鞭挞也罢,秀菊悄无声息地消失在社会的洪流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形象,常读常新,令人惋惜唏嘘。

  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既生动地体现了小说的思想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小说的艺术价值。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和认识。作者王清平先生主要通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表达自己对洪泽湖畔农村固有的各种矛盾冲突,对以家族为纽带所形成的乡村社会结构的反思与批判。牛高山和牛青山兄弟的人物形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秀”字辈姐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记忆里,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程国斌,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初级中学高级教师。系盐城市教育系统作协会员,曾在《中国教师报》《参花》《语文世界》《盐城晚报》《泉州日报》 《四川政协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