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曹植乐府诗的文人化倾向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上) 热度: 12000
司若兰

  建安时期军阀割据,战火不断,国家不幸诗人兴,这一时期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诗歌创作由乐府诗转向文人诗。曹植是乐府诗文人化转变的关键人物。

  一、体裁的创新

  建安时代,曹操独树一帜,首先以乐府旧题为题,按照两汉乐府诗歌的风格作诗,之后以三曹为首,文人纷纷效仿。三曹所写的乐府诗,大部分是不入乐的。曹植也放弃了应曲当歌的作法,并且因情定题,不再受乐府旧题的体裁约束。他极端自由主义的性格促进了这样的创新。在曹丕称王之前,曹植虽然也随父出征,感受过天下的动荡与不安,但在曹操的庇护之下,他过着优游宴饮的贵公子生活,饮酒作诗,养尊处优,最终形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贾斯荣评价说曹植是一个“浪漫不羁的天真性格的人”。自由的人有着更活跃的思想和更卓越的创造力,曹植能突破乐府固定的曲调,尝试诗歌新体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题材的转变和形象的塑造

  曹植乐府诗内容的转变促进了乐府体裁的发展。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其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等十二个门类,乐府诗以现实主义的诗风和叙事的手法表现社会,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而曹子建在原有的写实基础上,将自己的际遇与情感杂糅入诗歌当中,展现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上山采蘼芜》以及《孔雀东南飞》在汉乐府中是重要的表现弃妇题材的叙事诗。《上山采蘼芜》中,弃妇偶遇故夫,两人的对话叙述了事件经过。以故夫的喜新厌旧突出弃妇的悲剧性,批判了不合理的父权制度。曹子建前期有《弃妇篇》,较《弃妇篇》用词文雅许多。开篇写院中石榴绿叶随风飘动,花红如火的景象,以光彩琉璃之色形容石榴花开的盛景,运用比兴手法,开花未结果的石榴树是刘勋妻子的化身,而前来抚冀、悲鸣的鸟则是古代社会千千万万的弃妇,在父权社会她们没有地位,无法反抗,被丈夫抛弃后也只能默默哭泣。《弃妇篇》从主旨上看,秉承汉乐府的叙事性,又因为有了具体的诗歌背景,情感哀怨深沉,表达了曹植对其有着不幸遭遇的弃妇们的同情。

  由此可以看出,曹植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叙事,向表达个人化的情感迈进。他在《七哀诗》中以浮沉对比表现思妇的缠绵情谊,实则表达对兄长的不满以及被排挤的抑郁与哀伤。

  三、表达形式的扩充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诗赋欲丽”,肯定了诗赋娇丽清峻的语言美。鲁迅先生说:“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谓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诗歌亦然。

  在建安时期,乐府诗逐步由民间采歌到文人创作,汉乐府诗歌语言质朴,平实率真,叙事清晰即可,而曹植用字精当,意象奇特,想象瑰丽,将乐府诗歌由口语化推向美化和雅化。

  曹植的想象瑰丽奇特。在《鰕鱓篇》中,以“鰕鱓”和“燕雀”比喻争权夺利的浅薄小人。“泛泊徒嗷嗷”化用屈原的诗句“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将执政者比喻为水中随波逐流的鸭子,只会嗷嗷呼叫。曹植意指曹叡不恤国事,只保全自己名利,同那些庸庸之辈一样,只知“潢潦”与“藩柴”,不去想世界之宽广,没有志士的远大理想和宽广胸怀。“长歌正激烈,问者壮之。”这样壮丽雄奇的想象在汉乐府中是少有的,而曹植将之发展为自己的风格。

  此外,曹植还善于利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心中的愤愤之情,把充沛如江海的情感通过别出心裁的意象表达出来。“天才所直观看到的是一个迥然有别于其他人所看到的世界。”天才就是指有着超凡的智慧和清楚认知的人,如果把曹植定义为“天才”,那么曹植眼里看到的事物就不再是表象那般肤浅,他在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也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曹植乐府诗中使用的意象丰富,例如“转蓬“、“桂树”、“少年”、“黄雀”、等等。在《七哀诗》中,创造的“明月”、“高楼”、“思妇”一组意象成为后代诗歌的范本。以《野田黄雀行》为例,曹植以丰富的意象暗示自己的无助感。“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悲戚的风欺凌高树,又搅乱海水,树与水却又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凶恶的鹞捕食柔弱的黄雀,黄雀惊惶失措不小心落入网内。高树、海水还有黄雀都暗示着曹植现在困苦的处境,曹丕欲杀其亲信丁仪、丁翼,曹植被曹丕放逐并且打压,失去了立身之本,自己都无法保证自由,又有什么能力救助友人呢,只能把想象中的少年当成救世主,拔剑砍断罗网,救助黄雀使之转危为安。“篱间雀”喻指被禁锢的自己和亲友们,无法摆脱被束缚的命运,赋予了众多意象的新内涵。

  曹植也不是一概的标新立异,追求奇绝意象,他继承了《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和汉乐府中美人喻君子的传统,在《美女篇》中写道,“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表达他怀才难遇的愤愤之情。

  建安时期,乐府诗的文人化倾向与当时文人的审美标准有密切联系,曹植的乐府诗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创新与拓展使得汉乐府诗歌逐步转变为文人诗。

  参考文献:

  [1]叔本华.叔本华思想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

  [3]黄节.黄节注汉魏六朝诗六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 王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