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CiteSpace的出版国际化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现代出版 热度: 14502
◎ 余兴发 宋海玲

  

一、理论基础

在经典的FDI理论中,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能很好地诠释出版企业的国际化组织行为。邓宁理论的最初版本是建立在所有权优势(O)、区位优势(L)和内部化优势(I)上, 并解释了出口、许可证交易和FDI三种进入模式的选择(林季红,2007)。比起中国本土的出版企业,跨国经营的出版企业具有区位优势,比起东道国的企业具有某种特定优势,比起图书出口与许可经营又具有内部化优势。

  从资源基础论的角度看,出版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可使企业获得更多有利的全球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能力。国际化也提供了更多的无形资产跨国使用机会,有助于企业实现更大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陈立敏,2014)。出版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东道国的作者资源、编辑资源和地理优势。

  从组织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国际化过程中,企业能够获得在本土不易获得的国际化知识与特定市场知识,较非国际化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我国出版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优秀出版企业的先进出版理念、出版模式,并把这些知识内化到图书以及数字产品与服务中去,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3年,原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出版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学界出现了出版国际化的研究热潮,研究将出版国际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图书等实物的进出口以及版权的引进参与国际化,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版权输出贸易和项目合作等方式,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资本与服务实现出版国际化。诸多学者对出版国际化的具体路径以及版权保护等相关措施做了研究,但是尚未形成成熟的出版国际化理论。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1.研究问题

  近20年(1998-2017)我国出版国际化研究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近20年出版国际化领域研究热点与知识基础有哪些?

  近20年我国出版国际化研究领域国际基金论文比的情况如何?

  2.研究方法

  本文以文本挖掘及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1 R6为主要工具,从知识图谱绘制、主题词聚类、关键节点文献等方面考察研究动态。数据来源为 1998-2017 年CSSCI数据库国际化出版研究的相关论文(搜索时间为2017年10月13日),以篇(名)词“版权输出/版权贸易/版权逆差/出版并含走出去/出版并含国际”搜索, 搜到558篇文章。来源文献包括作者、标题、来源出版物、摘要、参考文献等消息,其中参考文献共1 872条。

三、结果与讨论

1.总体趋势与特点

  近20年我国出版国际化研究论文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有波折。两次发文高峰出现在2003年与2012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家政策的推动。2003年正式把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一系列重点工程相继推出,这对我国出版国际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012年高峰的出现与2011年、2012年《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出台密切相关。

  另外一个影响研究成果总体趋势的因素是出版业的体制改革。自2003年起,我国出版社开始转企改制,到2010年底,除了几家公益性出版单位,所有的出版社完成改制。出版社对改制后以及后改制时代的发展道路、发展措施进行探索,国际化出版成为发展必须,版权引进、版权输出、资本输出等出版国际化举措成为热点话题。

  2.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在CiteSpace功能与参数页设置相关参数,时间切片slice length为1, time span为1998-2017年,Node Type选择key word,每个时间切片选择Top50,连线强度选择Cosine,三个阈值C、CC与CCV的赋值以默认的参数即可,得出出版国际化研究的关键词共词网络聚类图(见图1)。关键词反映出的研究热点有几个大的聚类:#0走出去、#1版权输出、#2版权贸易、#3版权保护、#6国家利益(#4出版企业与#5出版不具有实际研究意义,在此忽略)。聚类图中节点的整体大小反映了节点被引或者出现的次数,节点的年轮圈代表不同年份发表论文的数量,某个年份的年轮越宽,则代表在相应的年份上被引用或者出现的频次越高(李杰,陈超美,2016)。图1中,Q值(0.5038)大于0.3,表明该聚类结果是稳定的。

  

  图1 我国出版国际化研究的关键词共词网络聚类

  第一个热点是出版“走出去”。出版社凭借自身丰厚的出版资源,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进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做出了贡献。从“走出去”节点施引文献的施引历史看(见图2),“走出去”这个节点随着时间推移其频次的变化(2017年有些文献CSSCI还未收录,故2017年的频次可忽略)总体走势上扬,个别年度有波动。在578篇CSSCI文献中,从2010年开始这个关键词才开始出现,在2011年、2015年出现频次较高,达10次以上,近20年共出现60次。

  

  图2 “走出去”词频的年度分布

  在我国出版“走出去”的聚类文献中,资本输出与数字出版国际化是近几年出版“走出去”的热点。李朋义(2008)认为中外出版企业资本层面的合作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资本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出版业竞争格局与走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出版社逐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大资本输出布局。在此聚类中,关键词“数字出版”共出现17次,从2012年才开始出现,而且当年出现频次即达到年度顶峰7次。这表明数字出版日益成为国际化出版研究领域的热点。

  第二个热点是版权贸易。长期以来,图书出口、版权贸易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主流方式。诸多学者对版权贸易做了有价值的研究。版权贸易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版权引进、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关键词“版权引进”共出现32次,且出现频次呈下降趋势。关键词“版权输出”总频次为59次,“合作出版”为11次,且二者出现频次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在我国版权贸易研究领域,版权输出、合作出版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

  文献主要解析了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版权输出的结构以及具体路径。柳斌杰(2008)强调发展版权贸易不单纯是“走出去”,它的功能和作用应包含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走出去”三个方面。从版权输出的区域结构上看,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版权输出数量显著增长,版权贸易逆差进一步缩小(王珺,2014)。在版权输出选题结构方面,姚宝权(2015)强调要以科技类图书作为“走出去”的突破口。

  版权输出的具体举措方面,近20年文献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强调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版权保护工作,健全版权贸易管理制度(赵志刚,2015;杜晓沫,2012;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2004);二是增强国际营销力度,建立版权海外代理机制(刘佳,2016;张克非,2007;董锦瑞,2005);三是人才储备方面,要着力培养优秀的版权贸易人才与翻译人才(黄书芳,2015;陆阳,2015;范军,2014;王秋艳,2014);四是要充分发挥出版行业组织的作用,为出版“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潘文年,2010;黄先蓉,2008)。

  第三个热点是版权保护。与版权语义相近的高频词有版权保护、版权合同、知识产权、版权集体管理、版权产业、图书版权及世界版权公约,共计频数为17。而且《中国版权》与《著作权》等期刊发表的文章也有30多篇,这都凸显了出版国际化进程中业界对版权保护问题的关注。制约我国版权贸易的最大因素就是和国际对接的版权保护系统的缺失。相比其他国家较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中国的版权保护还比较滞后,还未出台专门的数字版权保护法(周敏,2015)。虞正春(2007)分析了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人员容易混淆的七个相关概念。赵卜慧(2002)建议制定必要的行业政策法则,提高版权贸易从业人员的出版法制观念。

  第四个热点是关注“国家利益”。关键词聚类图的右下角还有一个较大的聚类,即#6国家利益。诸多文献阐述了我国出版国际化与民族复兴、国家利益的关系(聂震宁,2016;蔡晓宇,2015;严隽琪,2015)。文献强调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可以低成本先行,出版“走出去”是一种产业发展路径、对外传播载体,更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政治战略。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分布情况

  近20年CSSCI期刊出版国际化研究共有18篇文章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7篇文章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国家社科自科基金论文比从2005年的0.04提高到了2016年的0.16,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出版国际化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6-2015年出版国际化领域国家基金论文比为0.04,略高于同时期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整个学科的国家基金论文比0.03,但是与同时期管理学、社会学、考古学、宗教学与民族学(肖宏,2017)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出版国际化方面的研究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20年来出版国际化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个别年份有波折,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为资本输出、数字出版、版权贸易、版权保护等;在研究方法方面,非实证研究方法占主流,定量研究方法应用甚少;在国家基金论文比方面,国际化出版研究方面的文章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建议今后出版国际化的研究可在三个方面推进:

  第一,研究可往跨学科方向推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从期刊分布的分析情况看出,出版国际化涉及资本输出方面的兼并与重组,涉及版权贸易,经济管理学的一些经典理论都适用于我国出版的国际化问题研究,一些文献发表在《中国版权》等法学领域,涉及中国出版国际化过程的版权保护问题。还有一些文献发表在语言类期刊,如《中国翻译》,聚焦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译介工作、翻译人才的培养。今后的研究可进一步结合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语言学来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中国出版国际化的问题。

  第二,出版国际化尤其是出版“走出去”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柳斌杰提到通过版权贸易,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改变世界文化发展生态,发展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建议“大家不要把版权贸易当成一般问题看待,而要当成战略问题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在实证研究方面,可加强定量方面的分析。比如结合引力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尝试将文化软实力界定为几个可量化的指标,探讨版权贸易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另外,也可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与我国出版“走出去”的关系,为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提供出版国际化方面的建议。

  (余兴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社长;宋海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外语研究专业博士生)

  注释:

  ① 林季红.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局限及进一步发展的新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07(9):9 3-102.

  ② 陈立敏.国际化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争议[J].南开管理评论,2014(5):112-125.

  ③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④ 李朋义.国际出版合作:地球村时代正在到来[J].中国出版,2008(9):13-14.

  ⑤ 柳斌杰.大力开展版权贸易 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走出去[J].中国出版,2008(9):5-8.

  ⑥ 王珺.“十二五”上半期新闻出版走出去成就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4(6):3-7.

  ⑦ 姚宝权.“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与路径选择[J].中国出版,2015(9):51-53.

  ⑧ 赵志刚.文化强国战略下我国版权贸易逆差分析[J].中国出版,2015(5):12-14.

  ⑨ 杜晓沫.2001年-2010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分析[J].中国出版,2012(5):40-42.

  ⑩ 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北京地区图书版权贸易问题的主要对策及理论透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4(9).47-51.

  ? 刘佳.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路径探析“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的文化输出[J].科技与出版.2016(4):85-89.

  ? 张克非.略论我国出版社的版权输出现状及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07(4):121-124.

  ? 董锦瑞.我国扭转版权贸易逆差路径分析[J].经济问题,2005(2):76-78.

  ? 黄书芳.话语权视阈下中华文化典籍翻译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思考[J].中国出版,2015(7):61-63.

  ? 陆阳.“出版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J].编辑之友,2015(11):78-80.

  ? 范军.关注出版走出去进程中的译介工作[J].中国翻译,2014(7):1.

  ? 王秋艳.出版走出去打好六张牌[J].中国出版,2014(9):61-65.

  ? 潘文年.中国出版走出去——出版行业组织的作用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2):9-13.

  ? 黄先蓉,张裕.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出版行业组织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编辑, 2008(4):32.

  ? 周敏.数字化出版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5(7):31-36.

  ? 虞正春.图书版权贸易的七个常见误区[J].编辑学刊,2007(3):11-15.

  ? 赵卜慧.入世后我国版权贸易面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5):129-132.

  ? 聂震宁.关于制定“一带一路”出版业走出去相关规划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16(10):4-7.

  ? 蔡晓宇.中国出版十年“走出去”历程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出版广角,2015(7):42-46.

  ? 严隽琪.出版走出去任重道远[J].中国出版,2015(18):3.

  ? 肖宏,张义川,等.从文献大数据看近十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状况(2006-2015)[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1):90-12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