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继聪, 1971年生,云南楚雄人,中国作协会员。有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中华散文》《北京文学》《民族文学》等刊。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辅。出版散文集《炊烟的味道》《收藏阳光》。曾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云南文艺奖励基金奖等奖项。
滇中有一句俗话:“一个医生在紫溪山区行医,只要带上点阿司匹林,三个月不用回家取药。”说的是滇中紫溪山区草药丰富,只要在背篓里带一把小锄头,就可以一边行医,一边沿路采挖草药。
滇中还有句俗话说,紫溪山区,一屁股坐下去,至少可以坐着三棵草药。甚至有人说,滇中的地面,随便拔起一棵草,都有可能是很好的中药。
童年时,中草药与我的生活关系很深。我采挖过很多中草药,熟悉很多中草药,吃过很多中草药,能够健康成长,能够活到大,与密布滇中的中草药有极大关系。童年的记忆,乡村的记忆,就是一部与中草药关系密切的记忆,而且历久弥新。我感恩滇中的中草药,记忆里满是草药香。
破土叶
破土叶,也称九里香、透骨草,是一种藤蔓类草药,它的叶子很像苹果叶子,芳香扑鼻,乡村女性一辈辈都习惯采它来熬水洗澡洗身子。
每年端午节,乡村人除了采挖菖蒲、艾蒿等草药回家驱邪避害,驱除蚊虫,还会采摘些破土叶来给成年女性洗澡。一般也就是女人们自己悄悄采摘一把破土叶,于午后家里没人的时候,或者深夜,悄悄刷洗大锅,把芳香的破土叶放进大锅里,熬煮一锅九里香水,倒进大盆里,坐進去,一边嗅着一缕缕随着水汽飘逸起来、萦绕于屋子的破土叶芳香,一边抹洗她们女性的身子。
沐浴熏香乡村女性的身体,破土叶功劳不小。乡村女性也是健康迷人的,她们的美丽,由于长期辛苦忙碌,尘土满面,因此被蒙蔽。夜深人静,她们抹洗干净一身的尘垢,恢复昔日的魅力,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芳香的破土叶绝对不只是被乡村女子用来沐浴熏香,杀菌消炎,我总觉得它还是不知道用香水,或者说用不起香水的乡村女子自己配制的一种很奢侈而又很平常的土“香水”。我喜欢这样的土土的香水的味道。
我的母亲,一个地道的乡村女性,从来不曾见过什么香水,更不曾用过,地道农民的父亲也从来没有给她买过。但是,在我的印象中,辛苦劳累的母亲,每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突然芳香扑鼻,身上飘逸着我最喜欢闻的这种神秘的乡村香草的味道。
每每此时,母亲总是显得更加青春美丽,显得心情很好,精神很好,很迷人。那时母亲还很年轻,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长长的披到屁股后面,但是由于辛劳忙碌,有时会沾满草茎庄稼叶,落满灰尘,也许免不了还有某些女性身体上的困扰。所以,每月抽出这么几天,母亲趁我们睡下后的夜深人静时分,或者趁午后我们上学去了、家里无人的时候,就会熬煮巨大一锅使满屋子生香,使满院子生香,使满村子生香的破土叶香水,幸福惬意地沐浴熏香,那一分钟的母亲一定是很惬意很幸福很骄傲的。试想,有哪一个城市女子能够像她一样,能够像我们乡村女子一样享受这样一大盆的香水?能够像我们乡村女子一样享受这样一屋子一院落的芳香?
我总觉得,像我妻子这种城里的女子们现在用的,用高级的、小小的玻璃瓶子装着的什么玫瑰味道的、其他味道的香水,即使是闻名全球的法国香水,味道也没有那时从我母亲身上飘逸出来的九里香味道香。那是一种像苹果味道,又不是苹果味道的芳香,似桂花味道,又不是桂花味道的芳香,是一种陈香。
我母亲生我的时候,全身起了龙浆大疱。担心感染到我,母亲急得大哭,外婆就采回许多破土叶,熬煮了一大锅香水给母亲洗浴。之后,母亲全身的大疱慢慢好了。应该说,我得以健康成长,破土叶功劳不小。
滇中的一切草药中,我最感念,感情最深的就是这名字土土的破土叶。
金银花
金银花,金黄,银黄,纤柔高雅,很漂亮,是一种柔性的、女性的植物。每次想到她,我总觉得她是一位女孩子;每当想起她,总觉得似乎是想起了家乡一位久违的漂亮乡村女子,想起了青梅竹马的那个乡村女子。把她拿来做药,我总觉得很有些可惜,有些残忍,有些于心不忍。
她长在山坡或者田埂上,附着在荆棘或者山茅草身上。初发出地面的金银花藤,柔柔的。我总觉得她是躲在山茅草丛中或者是地面下的某个淘气女孩子的细舌头或者纤细的手,那么突然伸出来,送给人一种温柔,一种春天的温柔,一种春天的细细的纤柔腰肢,然后随着微风吹过,她突然又收缩回她细细的舌头,或者细细的手,细细的腰肢。
每年三月里,金银花开放,一直要开到夏末。
三月干燥,田埂上,山坡上,好像感觉不到一丝水汽,呼吸不到一丝水汽,骄阳似火。但是,只要有金银花水灵灵地开放,柔柔地张开她们娇嫩的小嘴巴,只要能见到她们湿润、纤柔、娇弱、苗条的身躯,整个干燥炎热的滇中世界,立刻显得不再那么火热,不再那么干燥了,甚至有些湿润感觉,凉柔感觉了,热烘烘的空气好像也不再那么热,好像还有了水汽弥漫开来,氤氲开来,扑面而来,整个脸上就好像一张纸被水洇开来一样。
喉咙痛,感冒咳嗽,我们都会去采摘金银花回来泡水喝。
去上学,或者放牧牛羊时,路过山坡,路过金银花攀爬的荆棘刺蓬,我们会采摘金银花。
上学的路边,沙溪边,芦苇和荆棘长得莽莽苍苍,荆棘刺蓬里串了密密麻麻的金银花藤蔓,好像是为荆棘刺蓬缀饰了奢华的花环,金黄、橘黄、银黄,煞是好看。
我们那时家里很贫穷,生病没钱去医院看,去大队赤脚医生那里看,收费便宜一些,不过也舍不得去看,除非是高烧不退。即便是发高烧,父亲也会瞒着我们,去老四合院里、老屋里找一只什么大蜘蛛,擂碎了兑水给我们喝下。这样往往就可以退烧。
如果是金银花开的春末夏初,或者有金银花叶子的季节,我们就自己去采摘金银花或者金银花叶子回家泡开水喝。
离我们家最近的金银花,在村外西山脚下,我们家的一块菜地边。有时感觉喉咙痛,去摘菜的时候,我们就会顺便摘几茎金银花,开放的花朵或者小小的花骨朵都行,拿回来泡水喝;也可以扯一茎嫩嫩的金银花藤蔓泡水喝。
金银花花骨朵绿色,临近花开,转为淡绿色,泛出淡淡的金黄、银黄,逐渐转为纯然一色的金黄、银黄。
看金银花成熟的过程,觉得她像极了一个青涩瘦弱身子单薄的乡村小女子,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虽然纤弱单薄些,不过照样能够逐渐成熟芬芳,美丽绽放。
没有金银花,我们这些乡村子弟无法成长起来,健康活到今天。美丽的金银花,牺牲了她的美丽和生命,为我们消炎解毒,治疗感冒,治好了我们的一病又一病。没病时,我们把她用来泡开水喝,微苦又淡淡甜淡淡香;在炎热的盛夏,喝着她,心里烦躁的我们得以心静。她陪伴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寡淡乏味的乡村孤寂时光。
现在进城了,我依然感念金银花。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师范学院坡下的一户人家,虽然已经被城市包围,但是由于居于半坡上,既不靠上,也不靠下,得以保存了一院古雅沧桑的黛青瓦房。院子里,竟然有两大蓬金银花,每年春夏都要爬满半面瓦墙和门楼,蹿上屋瓦,把一屋瓦金黄、银黄、娇弱、纤柔、湿润的美丽奉送给城里的人们。这样的人家肯定还保留了一腔乡村人家的古朴高雅,保存了一腔欣赏金银花、以金银花为伴的脱俗情怀。
和瑞祥农贸市场边的一户人家,竟然也在大门旁栽种了一蓬金银花,金银花爬满大门。一位老奶奶,在大门外金银花下卖一些腌萝卜、腌橄榄之类的小食品。每次走过,我都要看看他们家的门楼和爬满门楼屋瓦的金银花。一天,我跟老人买了一碗腌橄榄,坐在他们家门楼下,一边欣赏他们家的金銀花,一边吃橄榄,一边与老人说话,说他们家的这一蓬爬满门楼的金银花。
这样的人家,守住这样一蓬金银花,就守住了一种乡情,一种古朴,一种高雅。
很喜欢这样的金银花人家!
黄连
黄连,滇中楚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三种,一种就是云南比较多的“小黄连”,医生简称云连,清凉败火,治疗上火、喉咙痛、疮疖肿痛、拉肚子等等;另外一种叫马尾黄连,治疗肠胃病,当然也可以清凉消炎败火;再一种是鸡脚黄连,具有泻火、燥湿、解毒、驱虫等功效,可治百日咳、急性肠炎、痢疾、伤寒、热盛心烦、肺结核、疳积、蛔虫病、咽喉肿痛、失眠、口疮、痈疽疮毒、湿疹、烫火伤、酒毒、胎毒等。
不过,我们一般都是挖小黄连来用。我们最熟悉小黄连,所以一般说的黄连,就是指云黄连“小黄连”。
黄连广泛生长于滇中,路边、坡坎、沟箐、山崖上,都多黄连。
每年春节,黄连就发出新芽,黄绿黄绿的,煞是好看。怪得很,黄连那么苦,它的嫩叶却是酸酸的。春季里,缺乏水果,缺乏稀罕食物,人嘴里寡,我们小孩子想吃点鲜味,就沿着山路边去采摘黄连叶子来吃。在炎热干燥的春季里,我们被黄连叶子酸得龇牙咧嘴,皱眉撮眼,却都觉得很爽,酸得全身痉挛,全身筋骨舒爽。
黄连属于荆棘植物,老辣的叶子边上也有细刺,所以我们又叫它小棘刺。
黄连开花,花细小,黄绿色,好看,但不引人注目。花谢了后,结出米粒一般大小的绿果子,酸酸的,等到熟透,转为黄绿色、黄色,也有点甜,酸甜可口。我们也经常摘它来吃,一团团摘下来,送进口里,囫囵嚼几下,匆匆咽下,也是全身被酸得舒爽无比。
那时,我们喉咙一痛,咳嗽,嘴岔子长疔疮,父亲都会叫我们自己扛上锄头,去山野挖黄连回来熬水喝;有时我们不等父亲叫,自己就会扛起大板锄或者条锄去挖黄连。
黄连确实很苦,熬出黄连水,我们端着碗,挨近嘴边,已经感到苦味扑鼻,痛苦得肠胃痉挛,不敢送到嘴边。为了要让我们喝,父亲就会接过碗,自己毫不犹疑地咕嘟喝一口,然后说也不太难喝不太苦,让我们喝,一口气喝完,不要犹疑,不要回味。
等到吹凉了黄连水,我们照着父亲的样子,一仰脖,毫不犹疑地,咕嘟嘟一口气喝完。真的不太苦,等到回味到有点苦,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父亲就要我们赶快去喝口水漱漱口。
小学时,我们采挖过无数黄连。那时,大队以卫生所为依托,开始收购各种草药,并且用水泥箍了几个巨大的池子,浸泡提取收购来的黄连。我们因此利用周末、寒暑假采挖中草药卖给大队,甚至下午放学后也去采挖,以此自筹书费学费,减轻家里的负担。小孩子都扛着大板锄或者条锄,疯狂采挖各种草药,其中很多就是黄连。于是,短短一两年间,密布滇中山野的野生黄连遭到大量采挖,差点被挖绝。
还好,黄连繁殖能力很强,只要挖剩一段根须,它就有可能重新发出芽来。
山野被我们挖得千疮百孔,我们也因此自己凑足了读小学的费用,甚至还有余钱交给母亲,母亲很高兴。因为采挖黄连等草药,跋山涉水,我们这些乡村孩子也获得了一些有关药物学、植物学的知识,并且获得了无穷乐趣。
黄连只有根茎药物成分含量高,可以做药,大队就不收购茎梗,只收购地下根茎,因此采挖其实很不容易。它伸进很深的地下,地面的荆棘只有一两尺到一两米高,但是地下的根茎往往扎得很深很长。根茎的收购价格很高,但是采挖很不容易。
采挖,背回家,刷洗干净,用砍刀砍切成片,晒干后,就可以拿到大队去卖。大队按成色收购,然后把黄连倒进池子里,加入什么东西浸泡,黄连的有效成分就慢慢溢出来,沉在池子底上。再慢慢把池水排干,用纱布把黄连粉滤出来,晒干,就可以拿进城去卖了。
后来,我家和二伯父家等人家也在家里修了池子,自己浸泡加工黄连。在采挖和加工黄连的过程中,我们乡村孩子丰富了生活、知识,增添了乐趣。
这一段与苦苦的黄连有关的记忆,飘逸着中草药味道的记忆,如今想起来却有一种香香的美好感觉。
酸浆草
酸浆草,是一种治疗腹胀、消化不良、肚子痛的草药。
生活于乡村,见长辈们采挖各种草药治病,耳濡目染,因此也就记下了它的功用。
乡村人生病,很少会想到去看医生,而想该采挖什么草药。其实想都不用想,乡村人无论大人小孩都清楚很多草药的药性。这当然不奇怪,因为滇中草药太多,治疗什么病的草药,滇中会没有呢?
肚子胀痛,我们有时就会采摘一把酸浆草回来熬水喝。或者把它拿到石臼里、碓里、碗里慢慢捣碎,或者不捣,放进锅里熬煮水喝。肚子痛、腹胀可能就会慢慢减轻,逐渐消除。
酸浆草密布田埂、菜地边和山坡,甚至有时院子里的泥地上、果树下也会发出几茎来,慢慢攀爬延伸开来。它细瘦,但是发得很多枝蔓,叶子细小,开黄色小花,结绿色小果。
我们小孩子在田埂上或者路边玩,玩得口干舌燥,有时就会随手从田埂上或者是路边揪一把酸浆草来吃,可以生津止渴。
我们那时缺少吃食,喜欢扯它来吃。它的茎叶和花苞、花朵、小果子一起,一把扯下来,拍拍灰尘,就丢进嘴巴。小女孩们讲究些,可能会寻找个泉眼水塘洗洗。我们男孩子可不这么讲究。
酸浆草酸酸的,开胃,助消化。我们有时是因为肚子饿,或者嘴寡,才采摘它吃,可是越吃越饿,越吃越嘴寡。
虽然酸浆草很多,但是为了采摘它,我们还是经常争抢吵架,甚至打架。
很多次,我们男孩子为了争抢它,和村里甚至邻村的孩子争吵,干架。为了采摘它,我们和女孩子们斗嘴。
酸浆草可以活血化瘀,杀菌消炎,可以做敷疗外伤的药。儿时我们跌伤了腿脚,痛得腿伸不开,脚不敢落地,嗷嗷叫。父亲会采摘一把酸浆草,和其他活血疗伤药一起捣碎,给我们敷在伤口上,再用纱布绷起来。伤口就会慢慢愈合,腿就慢慢能动了。
我看见中成药中有一味药叫败酱草,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我家乡的酸浆草。
蒲公英
蒲公英,家乡滇中人叫奶鹅菜,拔起它,它的根就会流出奶汁一般的汁液,鹅爱吃它,家乡人经常拔它来喂鹅,因此叫它奶鹅菜。
我们拔它,其实当然不只拿来喂鹅,也拿它来做猪食,喂兔子。鸡鸭当然也爱吃它,牛也吃它。
读小学初中时,缺乏猪食的雨水季节,我经常与母亲一起,各自背着个大花篮,漫山遍野,满田坝去找寻采摘野生的猪食。其中,我们采摘得比较多的,就有奶蒲公英。春季温暖,油菜和麦苗地里、地埂上多蒲公英;夏季多雨,烤烟地里多蒲公英。
春季的蒲公英肥嫩,有的人家也会采摘它来做野菜,切细拌进麦面里,油炸粑粑吃。这样带着春天味道的野菜,揉进麦面中,油炸出的粑粑当然很香。
采摘它,它的伤口处立即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很黏稠,粘在手上,比较难洗干净。
它是一种草药,清凉败火,能治疗喉咙痛、疮疖肿痛和感冒,但是因为家禽和家畜爱吃它,所以我们不爱采摘它来做药。
滇中的蒲公英,开紫色的花,叶子的形状像一嘴尖牙,狮子牙齿。
它的叶子从根部上面一圈长出,围着一两根花茎。花茎是空心的,折断之后会有白色的乳汁。花由很多细花瓣组成。成熟之后,花变成一朵圆圆的伞,莹白轻柔,风吹过,会分为带着一粒粒种子的小白伞,飘向山野。
我们儿时,上学放学路上,喜欢轻轻地采摘下它,轻轻凑近嘴巴,噗噗地吹散,它像一个个小小降落伞,随风飞向很远,它把我们的希冀和梦想带向天涯。但是它随风飘舞一阵,其实也就降落在不远的山野里了,并没有真的把我们的梦想带向天涯,我们小小的心里因此有时也会失望和惆怅。
我还在老家那时,家里经常养着一群灰兔子,几只鹅,我们经常会趁到庄稼地里干活或者到菜地浇菜的机会,在田间地头顺手采摘一把肥嫩的蒲公英,拿回家来喂灰兔子和鹅。
后来我进了城,病了喜欢看中医,中药中常常有产自家乡山野的这种平常草药蒲公英。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从小与这么多中草药关系密切,忘记不了它们,特别是这密密麻麻生长于田埂和山野的蒲公英。这小小的蒲公英,这制造出莹白美丽的小小降落伞的蒲公英,到底没有把我的心真正帶向天涯。家乡山野的蒲公英,小小的花,小小的伞,缚住了我的心,让我的心无论腾起多高,飘出多远,最终都要随着它莹白纤柔轻盈美丽的小小降落伞,飘落家乡的山野和田坝。
现在,儿子也喜欢吹蒲公英,随我回老家,他有时也会随我去田间地埂采摘一把蒲公英,拿回家喂兔子或者鹅。
臭灵丹
臭灵丹,没有小黄连(云连)那么苦,略微有点臭,苦臭;微香,又不似金银花和破土叶那样香。我们小孩子很害怕吃它,甚至闻见它的味道都心泛,但它却是消炎退烧、治疗咽喉肿痛和感冒的灵丹妙药,所以滇中人叫它臭灵丹。
臭灵丹的生长繁殖能力堪与蕨类、飞机草(紫茎泽兰)相比,院墙周围,墙脚上,甚至墙缝里,砖缝里,墙头上都会发出茁壮肥嫩的臭灵丹,绿油油的在风里招摇。更令人震惊的是水泥地板的院子里,地板裂缝里也会发出臭灵丹,除了蕨菜和飞机草,我没有见过生命力这样强大的植物。
我们老家房子周围,每年到雨水季节,就会长出无数肥嫩的臭灵丹。鸡们在臭灵丹丛中钻出钻进,但是不会啄食它。
它的样子很像烟草,特别像草烟、旱烟,表面像烤烟一样有一层厚厚的油,很粘腻,闻着又像烟草一样腥臭,所以我媳妇他们家乡的人叫它野烟。当然,它除了这一点,与烟叶就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了,不能拿来抽,也不能提神醒脑。
我们感冒发烧,喉咙痛,小时候很不愿意用臭灵丹做药,但是当我们逐渐长大,大概到读初高中时,就也会采摘臭灵丹来熬水喝了。
臭灵丹苦臭,所以我们也是捏着鼻子喝,小时候偶尔喝臭灵丹熬的水,父亲就是这样捏着我们的鼻子喂我们的。
小苦参
小苦参,它的根茎肥嫩,像人参,不过很苦,因此滇中人叫它小苦参。
它苦,比黄连还苦,还让人恶心,但是它不属于荆棘,它的叶子像苎麻,又不太像,可以长到 一米左右高,叶子像一蓬乱发向四周飞开。
小苦参是一味很好的胃药,治疗各种胃炎,不过由于太苦,没有多少人敢采挖原生态的小苦参来熬水喝。我们那时还是小孩子,父母亲也还很年轻,没有胃病,从来没有采挖小苦参来做药吃过。
大概在一九九七年左右,家里盖新房,是一院砖房。由于我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三年了,二弟也已经娶了媳妇,家里负担不太重了,为了避免自家人太辛苦,所以父亲请了砌砖建房师傅,是两位富民镇的师傅,一老一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