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自足与开放

时间:2023/11/9 作者: 星火·中短篇小说 热度: 13998
范晓波

  他們令我吃惊的程度是一样的。

  有些人早期与后期作品的变化比两个作者的区别还大;有些人从年轻时开始,写作面貌多年恒定不变,似乎在用一生的时间重复同一个作品。

  从理论上说,两种方式都可能造就优秀作家。

  现实中常见的情况则是,不少写作者因审美旨趣过于偏狭,写作始终停滞在初级阶段而不自知。

  是的,最可怕的不是停滞,而是不自知。他们很容易终生绑定某种流派甚至某个作家,有时还因此产生幻觉,以为有了愚忠,粉丝就能分享到偶像的光泽。

  越是水准业余的作者,偏执和武断的程度就越高:

  “我只读古典诗词,现代诗都是垃圾。”

  “我只关注外国小说,中国当代小说都是舶来品。”

  “诗人我只认某某,其他的都不足挂齿。”

  …………

  决绝的眼神和语气令任何劝谏都显得多余而虚弱。

  或者,这决绝的本质也是一种虚弱,所有异质的美对他都会构成打扰。

  这迫使我重新思考一些品质,比方说自足。

  原本,对作者而言,美学上的自足是从事创作的起点,惟自足方能把杂音屏蔽在外,以便静心培育独特的文字气象。

  问题是,自足一旦过早和过度,就会变成自恋和自囿,扼止活力和成长。

  很多人正是如此,刚涉猎文学不久,对写作有了一管之见,便认定这管中所见即真理的全貌,之后便曾经沧海难为水,不仅疏于学习,且为了维系自信拒不承认他者的优秀。

  “在我即将沦为文学迷信的殉葬品时,卡夫卡在川端康成的屠刀下拯救了我。”这是小说家余华在迷信川端康成多年后读到卡夫卡时的感言。我想,这样的拯救在其文学发育史上应该不止发生过一次,他长河般起伏流动的写作履历佐证了这一点。

  其实,许多作家都表述过类似心迹,只不过,他们没用屠刀和拯救这么惊心动魄的比喻。

  过度自足和随波逐流对写作的危害其实是一样的。

  走得远的写作者基本都是自足性和开放性结合得比较妥帖的人。

  攀岩运动很形象地阐释了这点。

  你要先抓牢一个位置以支撑身体,然后腾出手脚来寻找新的立足点,交替往复。

  抓与放交替的次数越多,你所到达的位置一般就越高。

  2017年1月3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