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世界自然基金会:商业巨头的帮凶?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3376
拉尔斯·朗格瑙

  作为全球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世界自然基金会为拯救野生动物和雨林展开国际行动。但如果近距离观察它的工作,就会发现,比起造福环境和濒危物种,帮助工业界获利才是其首要目的。图为世界自然基金会2008年的一次公关秀。

  大型跨国集团乐意在广告中展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熊猫图标,因为这一绿色元素给消费者“购物就是行善”之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卖出商品。“可持续性成为价值连城的魔法。”记者、电影制片人和作家威尔弗里德·惠伊斯曼说。他先后为影片《熊猫的契约》和书作《WWF罪状书》搜集资料多年,曾为此前往阿根廷、智利、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美国和瑞士。他表示,自然保护只是一个美好的幻象,这一著名的自然保护机构并非如它所宣扬的那样绿色。

  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宣传重点是保护大型野生动物,比如老虎、鲸、北极熊和大象。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曾在博茨瓦纳的猎象之旅中摔断髋骨,而这个猛兽猎人当时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西班牙分会的名誉主席。实际上,基金会领导层中有这种业余爱好的绝对不止他一个,曾任基金会主席的英国菲利普亲王就至少杀死过一头老虎,1961年基金会成立时的联合创始人中也有猎人。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设计和资助成立的卡万戈赞比西跨境保护区还设有所谓的“狩猎季”。“这样,非洲野生动物终于再度属于白种猛兽猎人和西方狩猎旅游公司,一切简直就和从前一样美好。”惠伊斯曼写道。

  世界自然基金会称非洲大象濒临灭绝,为它们募捐,然而实际上,一些国家的大象是太多了而非太少。与此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伙伴正在非洲南部大量狩猎包括大象在内的大型野生动物,赚取高额利润。

  在卡万戈赞比西的部分地区,狩猎已成运营良好的经济部门。同样的,世界自然基金会用老虎图片设计出世界末日般的宣传广告,为“拯救老虎”募捐,称地球上的野生老虎只剩4000只,其中约100只生活在印度的坎哈国家公园。前往那里的游猎之旅单价约1万美元,就这样,世界自然基金会成为了旅行社的首席合作伙伴。

  由于老的自然保护区不断扩大,新的不断产生,越来越多的居民不得不加入搬迁行列,尽管他们数千年来一直都和这些动物共同生活。惠伊斯曼写道,世界自然基金会从一开始就视环保为殖民主义的延续,“仅仅在非洲,就有1400万人不得不违背自身意愿搬迁,为野生动物空出地盘。”世界自然基金会宣称,这是自然保护史上最黑暗的章节,但他们已经从中吸取教训,严禁强制搬迁。然而,现实要残酷得多,比如在乌干达,不得不为山地大猩猩旅游项目让出地盘的俾格米人正濒临灭绝,而世界自然基金会靠“大猩猩之旅”从那里的环保旅游业中直接受益。又比如基金会的印度分会甚至借助一项法院决议强迫居民加快大规模搬迁速度。

  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不从跨国企业收取捐赠,因为不接受本该批评的对象的资助,才可能实现平等协商。与它们不同的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不致力于批判弊端,而是想“拥抱”工业界,并试图以此改变大型跨国企业的行为。基金会挪威分会一位鲑鱼专家的工资多年来都由全球最大的鲑鱼供应商美威集团全额支付。这一点即使是在基金会内部也备受争议:接受工业界捐赠的世界自然基金会还能独立行事吗?

  根据基金会德国分会的数据,企业捐赠只占捐赠总收入的约7%,但其他分会的数据要比这高得多。伦敦汇丰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之一。如果它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个气候保护合作项目捐赠1亿美元,这笔钱会立刻直接转账到项目资金账号,汇丰银行也不会作为捐赠者出现在基金会的结算表中。此外,基金会的收入还包括企业支付的熊猫图标广告许可证费用。真正环保人士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掌控基金会主要职能领域的是来自经济界的经理或公关专家们。由于允许合作企业砍伐雨林,世界自然基金会遭到各方批评。图为苏门答腊岛被砍伐的森林。

  印尼的棕榈油产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有批评指出,世界自然基金会所宣扬的“可持续”的棕榈油生产其实根本不存在。图为运送棕榈果前往印度尼西亚中苏拉威西省一家工厂的卡车。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的一次环保行动中,一只注射了镇静剂的黑犀牛被从南非一个盗猎重灾区运出。该组织在非洲的一些保护活动备受批评。

  智利鲑鱼行业的生态灾难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持有世界鲑鱼产量1/3的美威集团在挪威和智利海岸饲养鲑鱼。鲑鱼是食肉鱼,须食用大量野生鱼类,摄入丰富的蛋白质。鲑鱼生产不具有可持续性。惠伊斯曼写道:“为得到一公斤鲑鱼肉,需要杀死4~6公斤野生鱼类,将之加工成鱼饲料……美威是个‘双面怪兽,在挪威是绿色企业,在智利却破坏海洋生态,摧毁当地人的生活。”在智利,养在巨大笼子中的鲑鱼被投喂大量抗生素,可谓“游动药店”。惠伊斯曼表示,通过给予美威集团“可持续图标”的使用权,世界自然基金会对这一备受质疑的大规模养殖行业表示了支持,尽管这种图标“在生态认证上毫无价值”。

  就这样,世界自然基金会“绿化”了工业界破坏环境的罪行,而且为此收费。世界最大的棕榈油企业丰益国际被允许砍伐30万公顷森林,其中只有约2%的面积被用作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却将之视为谈判成果。很多洗涤剂和化妆品中都含有棕榈油,对这种宝贵植物油的渴求真正开始于欧洲人发现它是一种产自植物的可再生能源后。在婆罗洲岛的印度尼西亚所属部分,森林被砍伐殆尽,曾经是为了生产木材,如今是为了开辟棕榈种植园。惠伊斯曼批评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利华、拜耳、汇丰银行举行圆桌会议,在文件中规定自身义务,分发可持续凭证,将森林砍伐合法化,称只要不涉及尤其值得保护的物种就都可随意。当然,在他们眼中,现在根本就没有什么“尤其值得保护的物种”了。

  此外,一些國家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分部支持转基因技术,比如转基因大豆种植和交易大国——美国、阿根廷和荷兰。转基因大豆首先是为欧洲市场准备的,绝大部分被制成“生物柴油”。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一些政治家说过,如果真的存在为获得生物柴油而焚烧森林的情况,那么我们就要在欧盟内要求供应商提供可持续性认证。世界自然基金会参与发起了“负责任的大豆圆桌会议”,转基因大豆在其认证图标的帮助下“优雅”地钻进了欧洲市场。世界自然基金会还多次授权转基因企业孟山都和嘉吉使用可持续图标,助其塑造绿色进步的企业形象。

  [编译自德国《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

  编辑:周丹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