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有两个妈妈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1813
伊丽莎白·柯林斯

  

我被同性父母抚养大



  支持大学里的同志社区,自然是梅根·麦克奈进入芝加哥德保罗大学后做的第一件事。麦克奈有两位母亲,从小在同志文化中长大:每周都与“父母”一同参加LGBTQ【“同性恋社群”,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和酷儿(queer)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活动。但这是他第一次加入同龄人的同志社区,该社区在人们的偏见中曲折发展着,人们不仅质疑同性恋,也质疑像麦克奈一类人的家庭。

  “在这里我能找到自己的盟友,但令我烦恼的是,”他说,“因为同志社区受歧视,‘同性恋恐惧症让我离家后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我无法表达清楚我与盟友们的不同,无法介绍自己的父母。”

  “作为同性父母的子女,我非常理解和我一样人的感受,我们想争取同志后代应有的自由权。同性家庭让我们拥有独特的世界观,无论我们是异性恋、同性恋或双性恋,从小生活的环境让我们深深地认同同志社区的反抗行为,我们会一起为他们的权利斗争,即使我们自己不是同性恋。”麦克奈的一位盟友说道。

  同性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应对青春期的各种问题时,还要面对外界对他们性取向的质疑,并在同性文化中逐渐学会适应异性文化。由于父母的不同,他们也被视为另类。麦克奈和自己的同伴参加了一个为父母是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士的子女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的非营利组织。与参与者大多是成年人的同志社区不同,该组织专为在上述家庭长大的青少年提供帮助。

  在许多国家,同志权利斗争都非常激烈,许多同性恋子女也因此成为重点研究对象,这令这些孩子感到压抑。相关协助组织能为这些孩子提供空间,让他们自由与人讨论自己的家庭,结识和他们一样的孩子。

  20岁的科斯塔也有两个妈妈,她们都是白人和基督徒。他生理上的父亲是巴基斯坦人和穆斯林。他是异性恋者,他所在同志社区里的男性长辈教会了他刮胡子、轮滑、打球……

  同性家庭子女的身份很难分类,他们不是同性恋者,但在同志文化的渲染中长大,同时又需要异性恋者的生活。通常,孩子正式离家后,即使他们不是同志,也会被视为同性恋文化的“产物”。

  科斯塔在休斯敦的同志社区长大,一直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异性恋者的生活中去,直到他离开父母身边,去一所私立基督教大学读书。此前,除了由口角引发的几场斗殴外,科斯塔未感到特殊的歧视。他和自己的两位母亲肤色不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被漂白了一样,这常令他感到不自在,但他又无法与自己的生理父亲产生关联。

  上高中时,正值青春叛逆期的科斯塔不容别人对自己的家庭有任何不尊重,但在大学里,他每天都能听到许多侮辱同性恋者的言论,开始对自己的父母产生质疑。“我觉得自己过着两种生活,”他说,“我是异性恋者,我尊重我的父母,尽管曾经也质疑过他们。”

  娜塔莉·佩里住在爱达荷州的博伊西,和两个爸爸一起长大。上高中时,她开始接触异性同龄人,但亲戚告诉她,不能谈论自己的爸爸们。后来,她离开家到长岛的霍夫斯特拉大学读书,她终于可以不计后果地说出,自己是一个同性恋家庭长大的孩子,为此她倍感轻松:“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解脱,我终于不是同性恋的邻居了。”佩里的父母不参加同志社区活动,但也会与同性恋朋友保持密切联系。

  佩里说:“青少年时,我和父亲及他的伴侣达拉斯一起生活。通常,午饭后我们会去同志酒吧打台球,或去同志社区的橡树草坪玩耍。每年圣诞节我们都去看龟溪合唱团(一个男同合唱团)表演。我成长在90年代,正逢艾滋病肆虐时期,我们失去了很多社区的伙伴。成年后,我搬到了休斯敦,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我开始变得不愿谈及自己的家庭,想摆脱曾经的生活。作为一个在同志文化中长大的异性恋者,我或多或少仍被异性恋世界视为‘异形,这令我感到孤单。”

  “由于在同性家庭长大,我对自己的性取向选择更开放,但我不认为这是因为我的父母是同志,也不因此认为自己奇怪,我们总是遭到误解。” 同样是在同性家庭长大的芬德林说,“其实告诉父母自己的性取向,要比谈论他们的性取向更容易。”芬德林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卑,她现在已经有男朋友了,在俄亥俄奥伯林学院读书时,她就大胆地追求异性。

  法国心理学家采访了在同性家庭长大的成年子女。20岁的卡琳娜的母亲是女同性恋者,父亲是男同性恋者,她不知道为什么心理学家对她的家庭如此感兴趣。“他们想问就尽管问吧,我都会照实回答,我早已习惯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生活了。”卡琳娜说,“我一直都知道其实我的父母并不相爱,他们结婚只是为了有个孩子。我和妈妈一起生活,爸爸自己有钥匙,他想回来时就会回来。我小的时候,他每天早上都送我上学。他们相处得很好。”

  当研究者问在女同家庭长大的27岁的托马斯关于其性取向的问题时,他微笑着答道:“小时候每逢假期妈妈们都会送我到外祖父家,参加童子军训练。妈妈告诉过我男孩子是站着撒尿的,其余的都是我自己观察发现的。我从未想过自己可能会缺少男子气概,但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比其他男孩更敏感,更了解女孩的心思,这对我追求女孩很有帮助。”

  

毫无意义的争论



  无论大多数人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异性恋的孩子与同性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一些家庭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性取向多样化,同性婚姻数量增多,人工授精技术进步——这些因素都使同性家庭长大的孩子的数目不断增多。生活在同性家庭的他们,对自己的出身和父母有什么看法?他们与异性家庭的孩子有何不同?

  俄罗斯政府不认可同性婚姻,也不批准同性伴侣收养孩子。然而却无法禁止同性伴侣存在,同性伴侣抚养孩子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在法国,有25万个孩子生活在父母一方公开同性取向的家庭里,20万至40万个孩子生活在同性伴侣的家庭中。数目如此庞大,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同性家庭的孩子摆脱被社会误解的困境。

  在关于同性夫妇抚养子女问题的公开辩论中,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同性父母是否会对孩子的性取向产生影响?心理学家和性学家更倾向于否定回答。例如,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罗塞塔长期观察研究同性家庭里的孩子后得出结论:同性恋者更可能是异性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

  与此同时,异性恋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飞行员、诺贝尔奖获得者或连环杀手。一是因为异性恋夫妇数量远多于同性夫妇,二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对这个话题的进行研究,至今只有30年的时间。此外,同性家庭的孩子生活得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还要好,尤其是单亲家庭。

  父母性取向对孩子性取向影响的研究历史还不够长,儿童心理分析师安娜·斯卡维尼雅认为:“目前我们只能依靠经验,佛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至今仍在使用。我接触过大量同性家庭长大的孩子,没见过一例父母的性取向对孩子的性取向有直接影响的。”

  “同性取向形成的原因,”心理治疗师尹娜·哈密托娃说,“可能是基因问题,也可能有心理原因。但很难想象,孩子是同性恋的原因是受父母性取向的影响。父母的性情和教育是否严厉等对子女个性的影响远大于性取向。”

  此外,很多人还担心,同性父母的性爱场面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任何一对情侣,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父母通常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展示性爱场面,”尹娜继续说道,“没有理由认为同性父母在这方面就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家庭角色



  美国和欧洲的多项相关研究都表明,由两位父亲或两位母亲抚养大的孩子,更能积极地参加学校活动,学习成绩更好,更乐于尝试不同学科的选修课。此外,同性父母在学校家长委员会中也表现得更活跃。

  但同性父母也会与孩子发生争执,也存在永恒的问题——没时间陪伴孩子。在父母角色分配上,也同异性恋家庭一样,一人负责赚钱养家,另一人负责照顾孩子。家庭职责分工本就不是静态的,可以通过协商,依据伴侣的偏好选择。在同性家庭,夫妻在协商职责分配问题上,能更容易达成共识,矛盾冲突少于异性家庭。

  父母都是全职的同性家庭更多会依靠雇佣的护士、保姆、管家等,也会分配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做功课、读书和进行体育运动。但同性家庭在选择私立学校和幼儿园时,要考虑其包容性和安全性,确保孩子不会受到同龄人的歧视。

  想要从孤儿院领养孩子的同性家庭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5年两个爸爸的家庭有4万个,2010年则是3万个。

  事实上,性取向并不是同性父母抚养孩子的主要问题。关键在于,要让孩子产生认同感,并观察在他们的正常发育中是否需要克服综合性恋母情节,即无意识地被其他异性恋父母吸引。

  “综合性恋母情节的实质冲突在于,孩子开始意识到,同性父母之间存在一种将其排除在外的关系,”心理分析师斯维特拉娜·费德洛娃说,“孩子开始体验嫉妒、渴望与父母中的一方建立类似关系的情感,通常是异性角色的一方。”

  这表明同性夫妇角色分配问题的重要性。例如,一对女同性恋伴侣,其中一人要扮演母亲角色,而另一人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第三者角色”,孩子可能听到“妈妈不能爱你太多,因为她也需要我”之类的话。“第三者角色”让孩子想要摆脱与母亲的依恋关系,转向家庭外的世界。

  “在异性恋家庭中,父亲承担庇护孩子与母亲的角色,”斯维特拉娜说,“这在同性家庭中也可以做到,前提是划分出明确的‘父亲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满足孩子对父亲的爱与关怀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风险。父亲的角色较为复杂,不仅要体现在父亲的职责上,还体现在性别上。同性家庭孩子的性别观可能因此变得模糊。”

  “尤其在女同性恋夫妇教育儿子的问题上,”斯维特拉娜说,“建立父亲身份更加艰难。然而,两个女人的家庭不仅出现在现在。”斯维特拉娜回忆说:“在战争年代的家庭里,由于男人常年征战,只有母亲、祖母和孩子的家庭十分常见。所以,现在这样的家庭也没有什么不寻常的,过去祖母通常扮演父亲角色,照顾孩子和母亲。”

  幸运的是,孩子的世界不只由父母组成,他们还有机会见到其他男人和女人,比如在书籍、电影和生活。“心理学家能为我们举出很多案例证明,同性家庭与异性家庭并无本质区别,”斯维特拉娜说,“例如,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失去了母亲,只有父亲陪伴,但这对他们的成长并未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在父亲经常做饭、母亲经营一家大企业的家庭里,男孩长大后照样有男子气概,女孩长大后一样温柔贤淑。我不明白,为什么换成同性夫妇问题就总被放大。”

爱的能力



  如果父母的行为举止和教育方式无不恰当,那么同性伴侣的孩子身上会出现什么问题吗?“他们与异性恋家庭的孩子遇到的问题没什么不同,”斯维特拉娜说,“害怕黑暗、失眠、青春期躁动……都一样,不能说这些与父母的性取向有关。”

  “20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同性伴侣和异性伴侣之间的问题不存在任何明显差异,”斯维特拉娜说,“尤其在涉及到孩子的問题后,没有任何差异,除了一个——同性恋父母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不断遭到敌视。这令人担忧,恐怕这种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远比父母的性取向强烈得多。”

  当然,重要的是同志父母如何看待自己。如果他们逃避,孩子就会受到羞耻和羞辱的间接影响。如果他们狂热地为权利而战,那就要冒着将孩子也卷入激进主义的危险。而父母心态平和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一对同性恋夫妇的孩子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很快就会意识到,他的家庭是反社会的,对他来说,是接受家庭的价值观,还是接受社会的价值观,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可以接受家庭的价值观去反对社会,或是责备父母,让他们分手,”斯维特拉娜说,“但我更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和爱自己的父母,哪怕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标准型的。”

  在同性家庭,可能比经济问题更重大的一个问题是:父母如何告诉孩子自己的性取向?孩子会怎么看待父母?他会伤害父母吗?我们的建议是:

  1.坚定立场,相爱的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是一件美好的事。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重视亲友的建议,但事实上有时他们的干涉会让您的生活变得糟糕。坚持自己的选择吧。

  2.与朋友们合作。让孩子在友好的环境中成长,结识同志父母的孩子。孩子需要一个友好的环境,理解他的父母不是唯一的同性恋者。

  3.与同志社群组织保持联系,进行培训,他们会为您提供心理、法律和物质援助。

  4.最重要的是不要担心您的孩子会由于您的性取向而变得与众不同。像其他父母一样,无论您做得多么完美都无法保护他终生免受伤害。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爱和信心,使他们变得友善,应有足够强大的内心。

  5.不要害怕幸福,不要害怕异性恋的孩子会改变你的生活,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的时光。如果您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不大胆地出来直面世人的质疑,这种状态将维持更久。

  [译自俄罗斯《心理健康》]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