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变废为宝:从海洋垃圾到彩鱼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1413
萨利·麦克穆伦+++李立平

  垃圾成为艺术:澳大利亚土著将危险的沙滩垃圾变成了彩色的鱼。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张渔网在太平洋的潮水中漂流。有些只有几米,有些却长达6公里,网罗住一切出现在它们漂流轨道上的东西。这些被遗失或丢弃的“幽灵之网”的自然分解过程可能长达600年,它们中的很多都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岸线的沙滩上着陆。用海洋垃圾制成的彩鱼艺术品

  12年前,捕虾渔民里基·古恩建立了一个小组,在沙滩上寻找渔网,拯救困在网中的海洋生物。如今来自40个土著部落的志愿者们致力于完成海洋保护组织“澳大利亚幽灵网”发起的任务:在长达3000公里的荒凉海岸线上巡逻,拯救遭遇危险的乌龟、海猪和其它海洋生物。

  在巡逻了短短几个月之后,志愿者们找到的渔网就堆积如山了。里基·古恩希望能对其进行再利用。他找到了来自昆士兰州的艺术家苏·里安。里安在该州的洛克哈特河沿岸和土著居民合作过。一场在全国范围内征求创意的比赛赢得了热烈反响,收集到很多再利用这种人造纤维的建议,从吉他背带到手提袋,不一而足。不久,里安就启动了“幽灵网艺术项目”研讨会。一位正在制作彩鱼的艺术家

  这位艺术家惊叹于渔网的色彩、种类和纤维厚度的多样性。“我真的感到很兴奋,因为我还从来没有处理过这种材料。”她说,“而且,这也是让广大民众知晓这种‘幽灵网危险性的一个好机会。”

  目前,苏·里安正和来自澳大利亚北领地的不同部落合作。不仅是致命的渔网,人字拖、塑料和玻璃等其他漂浮垃圾也在一双双灵巧的手中变成了漂亮的艺术品。数量庞大的沙滩垃圾

  在纺织、制毡、打结、缝制成篮子、玩具娃娃、雕刻品等各式物件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手工技术,艺术家们还使用了现代加工工艺。大大小小的彩鱼或鲸尤其适合用来让公众对“幽灵网”引起关注。

  “环境的威胁在一双双巧手下变为艺术品,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可能是唯一一个我们希望原材料有一天会耗尽的项目。”苏·里安说。

  [译自德国版《读者文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