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等心的日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 热度: 10813
天 问

  心脑移植手术能救命,可惜全球的备用心脏实在不多,病人往往是等不到心脏,就一命呜呼了。

  在发达国家里,一个备用心脏的等候期平均为207日,病人早已等得奄奄一息,医药费则变成天文教字,令人咋舌。

  捐心人太少

   病者就像显旋天宇间的小鸟那样,到处寻觅,不断等待,地面上没有垂死的人,他们就不能活。大部分能够捐出心脏的人都不愿意捐出器官。随着人类寿命愈来愈长,备用心脏求过于供情况更趋严重。1999年,美国共有5万人需要换心脏,其中95%换不到心就去见了上帝,事实上他们中间只有7683人幸运地列入全国心脏移植的等候名单,其中仅得了2340人获得新心脏。

  即使最后得到心脏移植的患者,亦难逃备用心脏短缺的影响。由于备心脏优先分配给等候名单中病情最严重者,也就是说,病况较乐观、疗效相对较显的人,注定没有获得心脏的优先权,而获得心脏的幸运儿,亦早巳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费用极高昂

  一名有机会接受心脏移植的病人,平均手术前的准备费用62000美元,手术费10万美元,手术后首年“保养费”5万美元,此后每年2万美元的抗排斥药物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亦得服药。那张医院帐单,动辄45英尺长,蔚为奇观。

  由于心脏短缺,不少医生为了多取得一个心脏,宁愿冒上较大风险,他们对可卡因瘾君子和老迈病者的心脏亦照单全收,去年美国的备用心脏10%来自50岁以上人士,而1989年的相关比例仅2%。更有甚者,离开人体达4个多小时的心脏,亦会物尽其用,尽管医生分明知道不新鲜的心脏远期效果并不看好。

   副作用不少

  1999年1月,美国开始实施新例,准许病人回家等候心脏,以削减住院开支。一些医院开始让病人系着支持生命仪器出院返家,好处是病人可与家人相聚,精神会较愉快,缺点是仪器或药物偶有失灵,病人分分钟会失救致死。

  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由于服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头发不再生长,并出现包括骨质疏松、白内障和癌变等副作用。

  前景不明朗

   一般来说,当出现一个备用心脏以及选出接收器官的幸运儿后,院方为了让心脏在最短时间内抵达医院,会要求警方协助护送器官。当器官还有约30分钟就抵达医院时,医生才开始为病人操刀,当器官已运抵医院楼下时,医生才把病人的左心室支持仪器拆除,把那个胀大了的、毫无生机的病心切除。

  手术过程中,心脏局部缺血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三十分钟。病人手术后首月的死亡率为7%,第一年的死亡率为16%,第五年的死亡率是33%,不明朗的因素终生相伴。

  [摘自香港《百花月刊》]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