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遵循生活的水彩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创作评谭 热度: 14906
刘飞燕(以下简称刘):对于中国绘画来讲,水彩画是外来艺术,经过文化的碰撞及思维上的更迭,已有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其题材、形式也经历了相应的转变。但与同样是舶来品的油画相比,虽然水彩画的创作群体很大,但在学术圈仍被认为是“小画种”,这让水彩画家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画水彩画的?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水彩作为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张有财(以下简称张):水彩画只是艺术领域的冰山一角,在西方传统绘画中水彩画有一席之地,但在国内艺术圈却被认为是“小画种”。水彩画在清朝后期传入中国,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与中国水墨画的深度融合,大大地丰富了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从艺术的角度看,在各种绘画形式语言共同融合的今天,水彩画作为绘画艺术的一分子,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发展起来。水彩画的艺术生命在国内还很年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水彩独特的个性及语言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大学时我得益于恩师的指导和提点,使自己慢慢从迷茫中走出来,从此踏上了探索水彩的艺术之路。

  刘:从绘画题材来看,水彩画具有色彩鲜明的特点,其在风景画的创作中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很多艺术家都会选择风景画创作。而我注意到您的绘画题材囊括了风景、人物、静物,其中的“客家童帽系列”是您近期的代表作品。请您谈谈创作“客家童帽系列”的缘由及创作思考。

  张:赣南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有着“客家摇篮”的美誉,其客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通过表现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形象地看到当时的历史事件、生产生活方式,不同族群的生活习俗及其思想、情感、艺术特点等。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应遵循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一亘古法则,到生活中去寻觅,去发现,去体验,去积淀。

  赣南客家文化内容丰富,尤其是服饰文化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其中客家童帽是最具典型的研究对象。但从当前的美术创作角度看,针对赣南客家童帽的研究、创作尚少。要了解和传承客家童帽的艺术之美,必须深入了解客家童帽的文化之源,并将客家童帽文化应用于美术创作,将赣南客家服饰及童帽文化传播出去,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客家文化,从而起到传承的作用。

  刘:纯手工制作的“客家童帽”现已逐渐成为“客家人”的记忆。在您的“客家童帽系列”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画面气氛、形式、造型及色彩等,让人感受到了时光中的爱与温暖。请问您对画面中造型和色彩处理方式的运用是如何考虑的?

  张:我在表现客家题材的作品时主要是通过组合和单独的造型方法来组织画面,使画面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装饰效果,在组合静物的时候要考虑主次关系,画面中可适当添加一些物体来烘托主体。同样光线在画面造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会先进行光线设计,对不同时间和场景的光线进行反复比较。合理利用光线的强弱,即有效地利用柔光及硬光的特点来实现画面所需要的效果。

  至于画面中色彩的处理,很多时候色彩的处理对画面造型的影响会多于光线、构图等,因为色彩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唤醒人们的潜意识认知和联想。如红色代表生命,积极向上,蓝色代表冷酷等。客家童帽中很多元素的用色也有其特殊的含义,代表着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客家人在服饰方面讲究朴素实用,宽松简便,普遍喜欢素色,尤其蓝黑最为流行。而客家童帽色彩却比较丰富,图案精致,透露出客家人对生活特有的审美情感。色彩能力对于一个水彩画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无论是风景、静物还是人物画创作,必须要有敏锐的色彩感知力和创造力。

  我在创作客家童帽题材的作品时,色彩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处理的:一是从光色的关系上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有光才有色,合理利用光的作用来实现画面的构成美感。二是从色彩的冷暖对比观察对象,冷暖对比不能机械化、概念化,重要的是要学会比较,冷中有暖,暖中有冷,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客家童帽上的色彩以暖色为主,画面背景却是客家人常用的蓝黑色。三是合理处理画面中色彩的明暗对比,画面中的明暗关系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画面中大的形体关系、大的色彩关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我的“客家童帽系列”背景选取基本都是藏青色为主,既从色彩上考虑到了明暗关系,又体现出了客家传统色彩—“客家蓝”在画面中的作用。

  刘:有没有哪些艺术家对您产生过大的影响,他(她)对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对于水彩画我还是喜欢写生中的那种现场感,我喜欢酣畅淋漓的水色效果,喜欢画面用笔的书写性,喜欢用畅快的勾勒来传达我的思想感情。在写生中成长是我现阶段的主要追求。从西方绘画发展史来看,面对自然直接写生,这种创作方法经久不衰,从达·芬奇、安格尔、库尔贝到后来的印象派等诸多画家,都是利用写生进行创作并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宝。我喜欢的国外水彩画家萨金特是首屈一指的,他的水彩画刷新了我对水彩的理解。那种光色的酣畅感,宽松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透明而富有张力的色彩,无不吸引着我。

  国内水彩画家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是大学时的水彩老师赵云龙教授,无论是他的绘画风格还是绘画理论对我影响都很大。我最初的水彩画就是受到他早期作品的影响,如他的《初春的阳光》《秋韵》《暮归时斜阳正浓》等作品。那些作品画面的真实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刷新了我对水彩的认识,也使我下定决心学习水彩。从传统技法到后来观念上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我都受到他的影响。当然,通过多年的工作和学习,我也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但他的教学观念、写生及创作思想一直影响着我。

  刘:您认为一名成熟的水彩画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张:画画是许多人的爱好,有些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優秀的画家,只需要会画画就行了。事实上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为一名成熟的水彩画家更是难上加难。这不仅需要水彩画家有高超的绘画技巧,还需要具备很多其他的条件和能力,比如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感受力非常重要。审美能力也是一个优秀的水彩画家所应具备的一项技能,这跟他的学识、阅历及文化底蕴息息相关。创造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水彩画家必须要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刘:在材质语言上,水彩画主要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语言,在水与色彩相碰撞的过程中会形成极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极为相似。现在很多水彩画家也开始尝试水彩与其他媒介的融渗,力图打破水彩画水性色彩语言的特性。请问您如何看待水彩与其他媒介的融合?

  张:我个人并不排斥水彩与其他媒介的融合,在国内外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艺术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只有注入新的血液,才能有新的生机和活力。水彩画在材料运用上是非常有包容性的,这为水彩画家探求新的媒介材料提供了基础,随着水彩媒介材料的运用与创新,水彩画也创造出了很多新的艺术语言。水彩画作为西方的一种绘画形式,与中国的水墨画极为相似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在使用具体的材料上,在构图、技法与观念上都有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两者的融合。自从水彩传入中国,与水墨画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二者相互借鉴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水彩的独特面貌。

  刘:相较于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水彩画的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您如何看待水彩画与油画、国画等“大画种”之间的发展差异?您认为制约水彩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张:在众多画种里,水彩画是一个极为活跃且适合展示于各类公共场所的一个画种,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中国的水彩当下进入一个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具有当代性的艺术特征。除了对于媒介的综合关注以外,中国水彩还要大大地提升创作队伍自身的艺术水准,包括艺术家的胸怀、眼界、学识及观念等。我认为画种之间本无大小,最重要的应该是艺术作品品质的优劣。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審美倾向,水彩画艺术水准的高低取决于艺术家本身,而非画种。

  刘:艺术当随时代,于水彩艺术创作而言,与时代同呼吸、共进步也是其使命和功能。您对水彩艺术的当代性是否做过思考与探索,您认为水彩画融入当代艺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张:其实作为高校老师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画更具当代性,画友之间也常谈及此问题。有人从哲学的角度谈及,有人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谈及,有的则在油画和国画等画种之间进行比较。我认为当代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就应具有当代性。我们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观念必然产生,艺术作品也会潜移默化地植入新的思想观念。所以水彩艺术的当代性并不是刻意追求来的。2022年暑假我参加了“抗疫精神”为主题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学习,也曾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进行过探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发展和实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讨新时代美术当代性的问题。当下进行的主题性美术创作被赋予了当代文化的审美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作品都离不开这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作者单位:张有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刘飞燕,江西省文联)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