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强的文学写作始终关注他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在此之前,我早已读过他的诸多诗篇,令人印象深刻。而他的散文,这还是我第一次读到。《城中之城:盟约、集散和书写》和《杂多的风景》两篇散文无论从内容的选取还是格调的确立来看,均是诗人立足青藏高原进行文学写作的具体表现。《城中之城》描写的是诗人对西宁力盟商业街区的观察、追溯和思考。诗人突破时间的界限,将力盟的历史与现实打通,博览古今,向人们娓娓道来这座“城中之城”的千年变迁。对于像我这种初到西宁的“愣头青”来说,这篇散文无疑向我及时地打开了一扇了解西宁的大门,无论是它的历史遗迹还是各色美食,都惹得我想拔腿去力盟商业街区考察游走一番。散文的文学目的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尤其是对于那些描写类的散文更应该是如此,即让读者沉浸其中并燃起他们的热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对西宁了解的深厚,以及对它书写的成功。另一篇《杂多的风景》描写的是诗人到杂多这个地方的行程见闻和思索。杂多是一个县的名字,隶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是藏语,据说意思是“扎曲河的上游”,这里自然风景和人文风俗必定十分独特,诗人对其产生强烈的书写愿望是理所当然的。我还没有到过杂多,但這篇散文却提前带领我去那里游走了一次。总体来说,诗人的散文都有这种让人身临其境的美好效果。
【作者简介】马骥文,1990年出生,青年诗人,清华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青海民族大学,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作发表于《诗刊》《上海文学》《十月》《西部》等刊,曾获十月诗歌奖、草堂诗歌奖、未名诗歌奖等奖项,曾参加第三十三届青春诗会,出版有诗集《妙体》《唯一与感知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