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远征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13365
刘文生 唐春芳

  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曾经在东方战场上独自苦苦支撑了四年多的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参加了二战。紧接着,中国的抗战被纳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当中。1942年春,根据多方面的需要,中国政府组成远征军开赴缅甸,转战中、缅、印三国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了中华民族甘为捍卫世界和平和正义事业作出重大牺牲的精神,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英美盟军;缅甸;反法西斯战争

  一、远征军入缅作战前的亚太局势

  早在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旨在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但中国政府在事变发生后,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即寄希望于国际社会解决东北问题,结果换来了中国东北的丢失。之后是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相继沦陷,南京沦陷,中国政府迁都重庆。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没有爆发前,蒋介石政府一直没有对日宣战,但他却也在苦苦的支撑着亚洲及中国战场的抗战局面,一直没有屈服于日本的武力威胁和政治利诱。可以讲蒋介石在等待他希望出现的国际局面,他在“苦撑待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彻底放弃了“孤立主义”政策,对日宣战,在世界反法西斯的东部战场上,独立抵御和牵制着日军主要兵力已达四年多的中国终于摆脱了单独抗日的局面,迎来了英美等世界大国的大量援助和关注。

  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后,迅速向太平洋地区英美的各个占领区发动闪电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攻占了东南亚众多国家和地区,日本打算封锁中国的国际援助线,切断外界对中国抗日政府的援助,借此以迫使中国当局投降。1942年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将中国、泰国、越南、缅甸等地组成中国战区,并组成中国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随后蒋介石被公推为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美国中将约瑟夫·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战区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而言最可怕的是日本攻取缅甸会切断盟国对中国的援助生命线——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是当时中国大后方同国外联系的最后一条生命线。当年在滇缅公路的一位记者曾针对滇缅公路这样写道:“中国对日抗战以后,沿海口岸受到敌人封锁,国际交通线端赖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西北苏俄的公路维持,及至法国战败于欧洲,苏俄受制于德国,中国通越南一线又受着日寇的堵塞,西北一线又千里迢迢,剩下最能利用的一条国际交通线,就只有滇缅公路。近两年来,滇缅公路已经成为了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这段话精准的概括了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滇缅公路的重要性。滇缅公路如若被日本人切断,中国政府的抗战将失去外援,中国战场极有可能面临崩溃,反法西斯战争将受到意想不到的影响。

  对英美而言,缅甸亦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缅甸一旦被日本占领,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但是,由于英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具体利益又有所不同,他们对日本要占领缅甸的问题,在对付日本的具体策略上又有着巨大的差异。

  英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有着广泛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但对于英国政府而言,在西方与德国的战争才是英国的当务之急,在东方的众多殖民地中,印度才是英国政府最关心的一隅,印度被誉为“英王皇冠上的那颗真正最为光亮而珍贵的宝石。”缅甸的得失当然要考虑,但在无法挽回败局的前提下,英国政府会放弃缅甸死守印度。而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利益是这里的原料和市场,但在美国的整个对外贸易和投资中,欧洲才是重中之重。但英军在日军的犀利攻击下无法全身而退。在此情况下,英国向中国提出派兵支援的请求,以遏制日寇的攻击行动,并借此从缅甸抽身退守印度。中国政府为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粉碎日本法西斯封堵中国的阴谋,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和英国的请求,准备组织远征军入缅作战,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美国认为其在亚洲的主要责任应是维持中国战场的抗战局面。

  二、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中国抗战的贡献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粉碎了侵缅日军对盟国援华国际通道的封锁,保卫了中国的西南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反攻缅北、滇西历时一年半,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滇缅印战区亦是抗战历史上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唯一取得完全胜利彻底击溃日寇的战区。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能力,从而为中国的抗日总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胜利,避免了国民党战场的崩溃,稳定了国内抗战局面,极大地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中国远征军是1942-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中国远征军英勇善战,打出了军威,提高了中国在盟国中的地位。第一次入缅作战,远征军新38师以一个团的兵力救出了被日军包围的英军7000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指挥该师的孙立人将军得到英美两国的充分认可,中国军队亦受到盟军的进一步尊重。远征军第五军第200师在与日军首次交锋的同古战役中,歼敌5000余人,把数倍于己的日军硬是阻击了12天,打出了中国军威。

  缅北、滇西大反攻时,经印度兰姆加整训过的中国驻印军,更是于1943年10月开始缅北大反攻,以少胜多,全歼日本自称的所谓“常胜”部队。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狂妄的气焰。为配合缅北大反攻,中国滇西远征军也于1944年5月强渡怒江给予日军致命一击。驻印军和远征军全歼日军第十八、第五十六两个师团,重创第二、第三十三师团,使其几乎失去战斗力。缅北、滇西作战的结果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日军在陆战上的自信,自视精锐的日本陆军被他们一向瞧不起的中国军队给打败了。战场上的一次次胜利迎来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战场的越来越重视,1943年底,在罗斯福总统的建议下,中国以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战后,在重组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中国亦被确定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三、远征军入缅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而且与盟军协同保卫了印度,收复了缅甸全境,并对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丘吉尔曾不断提醒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如果“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团,也许会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大举进犯印度就确有可能。”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澳大利亚总理柯廷的电报中也指出:“如果缅甸失守,依我看来,我方整个局势包括澳大利亚在内,将面临严重危险。”丘吉尔甚至承认,如果让日本控制了缅甸,打入印度和印度洋,就会“造成我们整个中东局势崩溃”。假如日本占领了印度,德意日法西斯在中东会合,必将形成对整个欧洲战争的反法西斯盟国的包围,从苏联南方加大对苏军的压力。中国军队在缅甸的英勇作战,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使英军安全撤往印度,缓解了印缅战局的恶化,为疲于奔命的英印军组织防务赢得了时间,使英军伤亡大大减少,并得以平安返回印度,为盟军亚太地区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1944年底至1945年初,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相继发起了对缅甸地区日军的全面反攻,此次入缅作战牵制了日军几个“王牌”师团的大量兵力,并在最后的缅甸战场上给予这几个师团造成毁灭性打击。为援救缅甸战场上的日军,日军大本营不断从各地抽出兵力投入缅甸战场。但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敢于牺牲,勇于承担,不怕强敌。之后,中国军队收复缅北、滇西,为盟军收复南缅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使盟军在完全没有后顾之忧的前提下,顺利收复南缅甸。还有,正是由于中国军队的有力牵制,使正在苦战的苏联也减轻了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困境。

  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的反攻,牵制了大量日军,亦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上反攻的压力,使美军完全掌握住了太平洋上的主动权。1942年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美日之间的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由日攻美守而演变成美攻日守。纵观1942年开始的中国派遣的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至1945年初最终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取胜全过程,中国军队在亚洲战场的英勇作战,对亚太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军队出人意料地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斗争精神,使爱好和平的人民坚定了打败法西斯的信心。中国远征军为盟军的合作做出了极大地努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配合英军的对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奋勇作战,顽强抗敌,表现出了巨大的牺牲精神。罗斯福曾经这样肯定过中国的抗战:“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强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敌军”。斯大林也曾赞赏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总之,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作战,不仅打破了日本从东南亚封堵中国的阴谋,有力的配合了国内的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减轻了英美苏等盟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压力,顽强的阻止住了日本法西斯梦想的同德意法西斯会师中东的狂妄计划。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了中华民族甘为捍卫世界和平和正义事业作出重大牺牲的精神,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历史已证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已为中国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段历史的,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可磨灭。

  参考文献:

  [1]中华民国史料丛稿译稿.缅甸作战: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 [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3]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5.

  [4]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4.

  [5]秦孝仪.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作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M].台北中华文物出版社,1980 .

  [6]王晓华.试论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的作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 .

  (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