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当代英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主要依靠形态变化、连接词及介词(短语)标示;而汉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的显性逻辑不及英语小句复合体多,小句间关系比英语更多地依靠语义相关性,其意合句内在的语义逻辑关系主要依靠话题的统辖功能、遵循逻辑律的语序以及语境来实现与表达。
关键词:英语;汉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语义逻辑;对比分析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英汉对比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在语音、词汇、语义方面涉及较多。相比之下,英汉语言现有结构对比方面则偏少,且大多集中在小句层面,很少在小句复合体层面进行比较与研究。
从功能语法出发,Halliday认为小句复合体由主句及其他修饰主句的小句构成,小句通过某种语义逻辑关系彼此组合起来形成小句复合体。汉语中也有类似的定义,“一个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构成复句的单句成为分句。复句中各个分句在意义上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由此看来,小句复合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依赖某种内在语义逻辑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小句构成的句子。为了弄清英汉小句复合体各自的语义逻辑特点,本文拟从当代英汉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出发,对其中的英汉小句复合体内部语义逻辑联系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
一、语义相关性
英语小句复合体中的小句之间与汉语复句中的单句之间在语义上通过相关性联系起来。Li 和 Thompson首次提出用“是否话题突出”与“是否主语突出”两组语言特征来划分自然语言,并将汉语划为典型的“话题突出型”。自那以后,人们普遍认为汉语为“话题突出型”,而英语为“主语突出型”。英语句法特点是全句按主谓一致原则在主句主干上进行空间架构,且动词形态变化多样;而汉语的话题与述题之间没有“主谓一致”,动词也无形态变化,句子结构复杂灵活,复句中单句间的联系就更多地依靠语义相关性了。英汉语小句复合体中的语义相关性主要通过照应与词汇衔接来实现。
(一)照应
照应关系的产生是由于一个词语的解释不能从该词本身获得,而必须从该词所指的对象中去寻求。照应有人称照应、指示照应、与比较照应三种方式。英汉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都大量地使用第三人称照应,且为了使指称关系明确,都较多地使用了回指手法。英语小句复合体中的人称照应还可通过关系代词who, whom, that等来实现,但在汉语复句里出现类似情况则常用人称代词表示照应。汉语复句里的指示照应里,由于没有定冠词,因此需用“这”、“那”或零指称对应英语“the”的指称作用。一般而言,汉语注重达意,凡是能不用照应手段就不用,而英语由于要求结构完整必须将指代关系一一表明。
(二)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有复现与搭配两种:复现包括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义词及泛指词;搭配则指词汇项的习惯性共现。英汉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在词汇衔接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汉语复句中词汇重复手段的使用比英语小句复合体更为频繁,仅孙梨的《山地回忆》一文就有31处之多,而英语则倾向于采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因为英语表达通常要求避免因重复造成的单调,当碰到同一所指时,常用同义或近义词代替,而汉语则不太刻意避免重复,相反为了表达情绪或结构的对称,还会有意识地使用修辞性重复。英汉语小句复合体中词汇项的习惯性共现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共现的具体词项及人们对具体词汇的心理预期也不相同。
二、逻辑异同
形合/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中一对重要的概念。英语注重形合,句子结构可以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加以扩展和组合,形成纷繁复杂的长句;汉语注重意合,少用甚至不用连接词语,因而语段结构流散,但语意层次分明。这种连接手段或连接词语就是英汉小句复合体小句的一种内在逻辑。小句复合体的逻辑是指各小句间的语序具有象似性,既符合时间律、空间律、因果律或轻重律等。按是否有标记来划分,逻辑又可分为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
(一)显性逻辑
显性逻辑是指小句复合体中用起连接作用的词(及其形态)、短语或标点符号来标示内部各小句之间的关系。英语小句复合体中标示逻辑关系的这类词或短语包括连接词、介词(短语),以及非限定小句中的动词非限定标记;标点符号包括标示言语投射的逗号与引号,表示小句间并列关系的分号等。
现代汉语复句里也有表示单句间显性逻辑关系的并列连词与从属连词,统称关联词,但大概只有一半的复句使用形合手段标示小句间的关系。例如,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中的870个复句中,456个为形合句,占52%;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531个复句中240个是形合句,占55%。再者,汉语复句里没有类似英语非限定动词及其标记。汉语复句中的言语投射标示通常用冒号,而不是像在英语中那样用分号。汉语复句中的标点符号标示还有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号,表示详述的冒号与破折号等。
为了进一步对比英汉小句复合体中显性逻辑差异,笔者分别从地道的当代英汉短篇小说中各选出6篇,共12篇,1568个小句复合体进行分析归纳,分析结果请看表(1):
英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大量使用连接词,更加明确了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起连接作用的介词或介词短语使用较少,而汉语短篇小说复句中的关联词使用量远不及英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同时,英汉短篇小说都有大量使用了标点符号标示的小句复合体,基本上为用双引号标示的直接话语投射。由于短篇小说篇幅有限,它的语言浓缩性特点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文字来传达最丰富的意义内涵。而直接话语投射直接、生动,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很重要的作用,成为短篇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语言手段。
(二)隐性逻辑
A.语序象似性
汉语语序具有高度象似性,采用的是“直接投射模式”,而英语则是“间接投射模式”。 刘宓庆认为汉语在表达思想时采用的是思维向语言直接外化的方式,而不是像屈折语那样,采用间接的方式;后者中间必须有一个形式/形态程序装置,接受思维的投射,才能转化为语言的表层结构。徐通锵则将印欧语称为间接编码型语言,汉语为直接编码型语言。前者需要用语法手段调整语言范畴与概念范畴的关系;后者则无需这样的调整,因为现实在直接编码型语言中得到直接的反映,语言范畴与概念范畴趋于一致。汉语的这种语序象似性在汉语复句中具体表现为汉语构句时音义语块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时间律)、事理发展的逻辑顺序(因果律)、观察的空间顺序(空间律)及心理感觉的轻重度(轻重律)向右作线性铺陈,逐步交代、层层推进。复句生成依据的时间顺序又可细分为现实的时间律、抽象的时间律和心理的时间律。
B.话题有关性
话题是汉语句子语义结构中的某个语义成分,是述题所关涉的对象,而有关性则是构成主题的必要条件和唯一条件。屈承熹认为,无论是透过语义或语境,只要这个‘有关性能成立,那么就可以确定该指称对象是一个话题,而该命题也就可以确认为述题。正是由于话题与其述题之间存在的这种关涉性联系,即复句中的所有单句或音义语块共有相同话题,共同话题统辖全句,成为复句内部的关键性逻辑连接。
笔者从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中选出6篇经典作品,对其中小句复合体话题有关性进行分析归纳,分析结果请看表(2):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话题省略是构成当代汉语短篇小说中小句复合体小句间隐性逻辑关系中比较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三、结论
英汉当代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的差异在于:英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主要依靠形态变化、连接词及介词(短语)标示;而汉语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的显性逻辑不及英语小句复合体多,小句间关系比英语更多地依靠语义相关性,其意合句内在的语义逻辑关系主要依靠话题的统辖功能、遵循逻辑律的语序以及语境来实现与表达。存在于当代英汉短篇小说小句复合体中的语义逻辑差异有英汉语形态、句法及思维模式的原因。认清英汉当代短篇小说里小句复合体中小句之间语义逻辑关系的异同对于英语短篇小说教学、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英汉当代短篇小说互译,提高翻译质量与可读性也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Matthiessen,C.M.I.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ird edition [M]. London: Hodder Arnold, 2004.
[2] 廖序东. 廖序东语言学论文集.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3] Halliday, M. A. K., Ruqaiya Hasan. Cohesion in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 朱永生, 郑立信, 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5] 苏建红. 英汉小句复合体内部衔接对比研究 [J]. 江苏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6).
[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7]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8] 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9]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 [A]. 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0] 徐通锵. 语义句法刍议 [A].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C].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11] 申连云. 汉语复句的生成规律与英汉翻译 [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2(2).
[12] 吴中伟. 现代汉语句子的主题结构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王叶丁(1981-),男,江西余干人,硕士,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认知文体学、高职英语教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