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因而,有效保障钢琴教学质量,解决钢琴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是现代钢琴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改进钢琴教学方法、提升钢琴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钢琴教学;教学模式;解决对策
一、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
专业的钢琴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演奏人才,目的是通过专业的指导使学生具备娴熟的钢琴弹奏技能和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然而在具体的钢琴教学活动中许多院校过多的注重培养学生演奏技能和钢琴弹奏的难度,忽视了对钢琴教学的艺术把握,缺乏较为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拟定,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此外,钢琴教学的对象在钢琴演奏水平和音乐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现阶段的钢琴教学模式缺乏因人而异的针对性练习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钢琴学习系统性的把握。
(二)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音乐人才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和全面。目前的钢琴教学普遍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轨。许多院校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练习钢琴等级考试中的曲目,缺乏培养学生为歌曲伴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导致学生的弹奏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等级,却不具备即兴伴奏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许多院校缺少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使学生所学内容不能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三)师资力量与学生数量不成正比
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通常采取个别授课方式进行一对一教学,这种直接的点对点指导方式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指导。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钢琴教育不断发展,选择音乐专业或将钢琴作为主课进行学习的学生逐年递增。钢琴教师的师资力量的完善速度远远不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原有的个别授课模式逐渐转变为小组授课或集体授课的形式。一个老师要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接收到的专业指导大大减少,继而导致钢琴教学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
(四)忽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钢琴作品是表达个人情感的艺术形式,钢琴演奏的过程是进行二次创作和情感再现的过程,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之上,赋予个人独特的艺术感觉,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内容、情感和意境。然而许多院校却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演奏技巧教学,缺乏对钢琴作品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难以对钢琴作品的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会,盲目追求高难度的练习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改进钢琴教学模式具体措施的探讨
在现阶段不断完善钢琴教学体系、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全面迅速的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和综合素质是相关院校和钢琴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积累经验、予以有效解决措施是改善钢琴教学模式,提高钢琴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一)明确教学目的,进行趣味教学。
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必修课程之一,是将理论、专业和演奏技能紧密结合的艺术基础课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系统的拟定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具体教学方案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巩固和掌握。钢琴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性音乐人才,不断提升学生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寻找钢琴教学的兴趣点、应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丰富课程的内容设置等方式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目前的钢琴教育经历着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式也逐渐趋向于灵活性、多样性和互动性。在此基础之上钢琴教师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争提升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伴奏和即兴伴奏。与此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继而实现专业学习的最终目标,将钢琴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实际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以独奏形式为主,还应该增加合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为音乐事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三)平衡师资力量,科学安排授课时间
钢琴专业教师是钢琴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引导者,是决定钢琴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专业钢琴教师的匮乏和师资力量的不平衡严重阻碍钢琴教学体制的建立和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现状,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大对钢琴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改善钢琴教学环境和钢琴教育工作者的薪资水平,吸引更多相对成熟的专业化钢琴人才投身于钢琴教育事业之中。此外,还要注意合理的安排授课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时段进行个别授课,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实行双向选择的制度,使钢琴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而且有助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和共同进步。
(四)加强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学生进入作品的演奏练习阶段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音乐形式并且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对钢琴作品的看法,并且帮助学生将个人的艺术感觉应用于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使演奏过程更具表现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奏水平和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可以进行学习侧重点的适当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钢琴曲谱的分析、研究和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
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欣赏和表现来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素养、调节身心和提高品位。钢琴教学的实质是进行音乐艺术素质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弹奏技法和音乐表现能力进行良好的统一才能保证钢琴作品的艺术美感。因而钢琴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为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为我国音乐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