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楚雄彝族歌曲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11346
李华东

  摘要:丰富的彝族歌曲音乐资源在音乐专业师生中有很好的应用与研究环境,积极推进楚雄彝族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学习研究,促进、传承、推广楚雄彝族民间音乐及民间歌曲的传播,结合专业优势加强高校与地方资源的整合和学科交叉的融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教学中应用经典彝族歌曲进行传唱和传承。

  关键词:彝族;歌曲;教学;应用

  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省的中北部。境内居住着彝、苗、傈僳、回、白、哈尼、傣和汉等25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左右。故以彝族自治州命名,楚雄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楚雄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样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楚雄彝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歌唱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而且也是一种彝族的风俗习惯。楚雄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他们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面,大多通过歌唱来反映:谈古论今,讲天说地的叙事歌有“梅葛”、“啊噻调”等;歌唱爱情故事的山歌、小调有“哺嘎”、“四句长腔”、“阿苏调”等;节日、起房盖屋、婚丧嫁娶、祭神唱的风俗歌有“酒歌”、“留客调”、“哭嫁调”等。这些民间音乐,是楚雄彝族人民艺术天才和智慧的结晶,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将以云南省楚雄州的彝族歌曲结合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为例来论述其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楚雄彝族歌曲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高校对地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服务的职责,而地方高校艺术专业也肩负着培养艺术教师应用型艺术人才,推进区域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吸收地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结合自身特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实现办学目标的根本要求。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小范围、低水平的普及推广、弘扬民族文化活动已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楚雄彝族民间音乐的现状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一是对彝族的音乐收集整理多,研究传承的机构少;二是已出版的歌曲集多,真正即兴传唱推广得少;三是业余爱好者演唱、演奏多,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接触较少;四是老年群体喜欢的多,年轻人爱好的少。目前这种现状的存在是不利于楚雄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推广传承的,也不利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对楚雄彝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因此,如何利用丰富的楚雄彝族歌曲资源在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师生中去很好地应用与研究,在音乐专业教学中推进楚雄彝族民间音乐发展,对丰富楚雄彝族民间音乐的创作内容,提升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水平,加强高校资源的整合和学科交叉融合、发挥高校的综合优势及人才培养优势以及推进地方文化艺术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促进、传承、推广彝族民族民间音乐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高校音乐专业师生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力量,有责任也有义务参与到弘扬民族文化的力量中来,需要关注一些处于频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需要继承和发扬经典,在楚雄师院艺术系音乐学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办学中,通过现有的实际条件,积极开展楚雄彝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推广研究,在教与学中直接直观地学唱、表演楚雄彝族歌曲作品,积极推进楚雄彝族歌曲作品的创作和研究,更好地促进、传承、推广楚雄彝族歌曲,音乐专业学师生通过在校期间的长期学习、研究,积累一定的楚雄民间歌曲作品,他们在以后的教育工作岗位上,对彝族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也将产生深远的实际影响。

  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由于楚雄彝族支系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各支系之间又有风格的差别,各个支系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其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富有民族性和地域特点,使得楚雄彝族的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绚丽多姿。楚雄彝族歌曲也是彝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最初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群众的集体智慧和情感体验。其特点是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词藻朴实。耐人寻味,它所涉及的生活面比较广泛。在众多的彝族歌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叙事歌、劳动歌、风俗歌、爱情歌和儿童歌等。教学中具体实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学准备方面

  教师要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先深入研究彝族歌曲风格特点在课堂实践中运用,把楚雄彝州的彝族歌曲带进音乐专业学习的课堂,在研究彝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学习并加以传承演唱楚雄彝族歌曲,把已经搜集、整理的彝族歌曲资料有机结合于音乐专业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彝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了解、接受、喜爱并达到传承应用保护的研究目的。楚雄州彝族民歌,按历史分期,可分为上古民歌、中古民歌、近现代民歌和当代民歌。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内容,并具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楚雄彝族13个支系,现存民歌数千首。楚雄州文化局编辑出版的《楚雄州民间歌曲集成》,所列楚雄彝族民歌66种,有代表性的民歌350多首。楚雄州的彝族歌曲的表现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叙事歌》,演唱长篇创世史诗和叙事诗,包括“梅葛”“喳姆”“阿噻调”“阿苏则”等。②《情歌》,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即兴编词演唱,主要有“玛莫诺”调、“芦笙调”、“阿乖佬”、“仁意调”等。③《儿歌》,即孩子们的民歌。有“娃娃梅葛”、“吃奶歌”、“放羊调”、“牛马上坡”等。④《酒歌》,用于向宾客敬酒时演唱,主要有“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来鲁钮”等。⑤《散歌》,劳作和休闲时即兴演唱,有姚安“坝子腔”、“大变腔”、“小变腔”、南华“沙街调”、楚雄“倒搬腔”、“四平调”、“小雀调”等。楚雄州东面的武定县,流行高亢激扬的“道嘎”“命熬”等用竹笛直萧伴奏的彝族歌曲,在西边的大姚县主要流行用唢呐、竹笛伴奏、音乐风格粗旷热烈的《玛莫诺》《朵西调》,在姚安县马游、前场地区主要流行节奏明快的用芦笙伴奏的“梅葛调”。中部牟定县和禄丰县部份地区主要流行的是节奏鲜明、热情奔放的用小京胡、龙头月琴伴奏的“左脚调”,西南部的南华、楚雄县、双柏县主要流行用大小三弦伴奏的“阿乖佬”、“阿苏则”,双柏县主要流行用月琴伴奏的婉转悠长的“阿噻调”,通过分类、比较等方法把这些内容归内整理,这是声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彝族歌曲首先要了解并熟知的。

  (二)教学方法方面要灵活多样

  根据彝族歌曲的特点可以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简单易学的作品先布置给学生作为作业自己学唱,象《阿老表》、《敬酒歌》、《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喝》等这些曲目旋律不复杂,歌词朗朗上口,演唱技巧要求不高,在大一年级学生中就可以学唱,在下一次声乐课上以回课的方式加以检查。属于对唱的作品就以对唱方式练习,要做到人人能对唱,在声乐小组课上还可以以对歌比赛的形式来完成这一内容,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了解彝族歌曲的特点。象《梅葛调》、《过山调》、《放羊调》等歌曲,就要在学生有声乐基础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唱腔要求,这些歌曲要一对一的进行声乐技术与技巧教学训练。根据学生声乐学习的进程在每个年级安排进适合的各种类型的楚雄彝族歌曲。在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类别的彝族歌曲的基础上可以专门进行彝族歌曲演唱专场音乐会,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对彝族歌曲传承的最好展现形式,对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对外可以扩大影响力。

  (三)教学评价方面

  要在声乐考试中对该类歌曲有一定的要求,在各阶段要求演唱不同难度的彝族歌曲,每次考试除演唱其他歌曲外规定演唱一首彝族歌曲。这种情况类似彝族地区小学生的双语教学,只不过换成了歌曲演唱,要让学生以同等重视层度对待艺术歌曲和本地方的彝族歌曲。

  (四)教学保障方面

  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以作业方式布置学生观摩一年一度楚雄火把节,在彝人古镇进行的民间对歌比赛,现场表演对歌可以使学生得以充分感受彝族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历史承传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从朝霞唱到夕阳,从落叶唱到花开,一天接着一天的日子,一年接着一年的岁月,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民族,这就是历史;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形式带着学生们去实地如彝族聚居较集中的乡镇采风,楚雄彝族的酒歌和酒一样在彝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若生活中没有酒,生活就没有了勃勃生气。酒让人们知道长幼尊卑,荣辱美丑。去到在牟定和武定的彝族寨子里可以亲自感受彝族进门迎客调的热情,桌上劝酒歌的豪情,走时留客调的深情,亲身经历现场的的氛围,对学生加深了解彝族相关的名俗风土人情、了解歌曲的特点、把握演唱风格方面大有益处。还可以把一些简单易学的彝族歌曲请表演者口头传唱记录下来,回到课堂整理出来并加以传唱;把收集到的难度小的彝族歌曲作品在声乐课中布置给学生演唱。

  三、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研究中需要突破的难题一是教师方面,教师长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形成定势,需要深入透析本地彝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学习相关的楚雄彝族文献论著,进一步积累理论和技术知识,从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方面研究楚雄彝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及变化等,形成调研方案。二是学生方面,学生入校以来绝大多数接触的都是全国高校艺术类通用的教学内容,怎样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接受楚雄彝族歌曲的音乐文化元素,了解继承和发展彝族传统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思和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创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楚雄彝族歌曲演唱学习方面,由于彝族歌曲的种类繁多,教师要研究有代表性的楚雄彝族歌曲唱腔特点,要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要按内容和作品难度分类逐步形成分年级的有楚雄彝族特色校本课程内容。目前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材都是全国高校艺术类音乐专业通用教材,几乎没有涉及到楚雄彝族歌曲的音乐内容,仅在《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有提到,要在教学中和《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这门课程结合楚雄彝族歌曲演唱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作品加深理解,学唱楚雄彝族歌曲的过程中更加贴近于彝族歌曲的音乐本质,要在楚雄彝族民间音乐素材上深入开掘,发挥其强烈的民族个性,充分体现楚雄彝族歌曲的特点,让学生喜爱,乐于传唱,在教学中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调查文献资料、经验总结、比较研究查阅楚雄彝族音乐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选取适用部分内容来选编楚雄彝族歌曲音乐作品,形成校本课程教材的初步模式。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系音乐专业推广,由声乐教研室教师录制范唱光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汇总分析,进一步完善,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措施、意见。真正达到传承应用的目的。只有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引领学生传承推广。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艺术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