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促进 “非遗”产业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8185
程慕斌 江厚荣

  据国家文化部统计,全国现有87万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省级前三批“非遗”目录已达万余种,“非遗”的各种表现形式及最终形成的商品和衍生品更是多达10万种。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3年之内形成3000亿人民币市场交易额。非遗产业化前景广阔。在农村乡民社会“非遗”项目的“产业化”探索方面,各地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既传承了传统的“非遗”技艺核心和文化蕴涵,又在文化内部规律允许的情况下有所发展。“非遗”项目走向市场或通过市场而实现其价值,是某些项目与生俱来的特点。无论是大众消费的“非遗”项目,如年画,剪纸,风筝,玩具,编织,绢花等,还是高端产品如雕漆、云锦、玉雕、木雕、木作等,无不通过市场而实现其价值。但市场还不是或不等于产业化,或可说,仅仅是通向产业化的第一步。产业化是生产加销售两个领域的链接与整合。据专家认为第一步是商业化,第二步是提炼文化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一、我市具备非遗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基础

  我市文化底蕴厚重,境内拥有大量的非遗项目,其中著名的有宣纸、宣笔、徽墨、皖南花鼓戏、徽雕(皖南木雕)、徽剧、髹漆以及许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这些项目具备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1、工艺美术类。我市非遗项目中的徽州木雕、砖雕、石雕、竹雕、皖南木雕、髹漆、漆画、皖南剪纸均属于传统工艺美术范畴,这些项目流传历史悠久,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元素丰富。

  2、传统技艺类。据初步调查,我市传统制作技艺类非遗项目较多,比较著名的有:宣纸、宣笔、徽墨、花砖制作技艺、枣木梳、竹编、字画装裱以及绿茶、火腿等多种食品制作技艺,这些传统技艺至今仍保留在生产过程中。

  3、民俗戏曲类。流传我市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民俗文化主要有赛琼碗、安苗节、跳五猖、秋千台阁等,戏曲有徽剧和皖南花鼓戏。这些非遗极具地方特色,是徽州文化和宣城文化的活化石。

  二、我市具备非遗产业化发展的产业优势

  我市许多非遗项目在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下,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前景广阔。例如绩溪县的徽墨、木雕、砖雕、髹漆等传统非遗产业蓬勃发展,据了解目前全县徽墨大小厂家12家,产值2000万元,拥有“中华老字号”、省著名商标,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省传习基地等多项殊荣。另外,宣纸、宣笔、花砖、字画装裱等具有一定的行业基础。宣城市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绩溪县是“中国徽墨之乡”,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这些城市名片都与非遗密切相关,发展壮大非遗产业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制定出台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依据《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以及最近文化部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促进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1、研究出台非遗产业化激励政策。非遗项目大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旧有的维系非遗生存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逐渐淡化,非遗的传承发展面临现代化的挤压。例如由于实用功能的退化,导致徽墨的消费市场和产销量大幅减少,绩溪县的徽墨企业也由上世纪80年代前的近30家,锐减至当前的12家,而且大部分企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规模小、布点散,处于季节性生产状态,难以做大做强。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出台扶持非遗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常必要和及时。在融资方式、用工补助、人才培养、税收优惠、产业指导、市场推广、产品营销、技艺传承、非遗保护、企业发展等方面摸索探讨,制定鼓励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工艺美术业发展策略。近期文化部发布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工艺美术业纳入十大重点产业之一。我市的工艺美术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依据《倍增计划》,制定我市工艺美术业推进行动方案,切实促进产业化发展。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意识。有效保护传统技艺,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促进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密切结合,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根据我市工艺美术业的现状特点,拟选择宣纸、徽州四雕、徽墨、皖南木雕作为突破口,建设产业园,提升传统工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3、文化旅游业发展策略。文化是旅游之魂,我市文化旅游底蕴丰厚,徽文化、宣城文化交相辉映,可以利用各地丰富的非遗项目深化文化旅游内涵,打造旅游新亮点,提升旅游的整体品位和效益。一是利用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丰富文化旅游内容。如绩溪县湖村的秋千台阁表演、石川的跳旗、上庄的火狮表演、郎溪县的跳五猖等,都是吸引游客的优秀乡土文化资源。二是利用独具魅力的技艺展示,拓展文化旅游空间。如龙川的澄心堂纸制作、徽墨手型墨制作体验、宣纸制作展示等,为旅游增加亮色。三是利用民歌、徽剧、花鼓戏等演艺节目,深化旅游的文化内涵。绩溪县的紫园常年进行徽剧、民歌、黄梅戏表演,为景区增加人文景观,增添文化气息。

  4、艺术品业发展策略。艺术品业是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重点行业之一,我市发展艺术品业得天独厚。根据我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资源优势和浓郁的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书画艺术业和民间古玩交易市场。书画艺术业包括培训、装裱、创作、交易、收藏以及相关衍生行业,规范培训市场,打造培训航母,发挥地方书画装裱特色,建立若干创作基地,建设书画交易中心,利用国家公共美术馆免费开放政策,建造市级美术馆。培育古玩市场,规范管理,不断扩大规模和影响力。如绩溪县从2010年利用民间力量着手培育古玩交易市场,发展至今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增。

  非遗产业化发展是保护传承非遗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市文化资源丰富,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的有益尝试,政府要整合资源,建立协调机制,制定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在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寻求突破,进而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我市非遗的产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绩溪县文化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