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民对上大学的需求基本满足以后,已逐步转向选择上同类质量好、特色鲜明的大学。因此,人才质量、办学特色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之一。对新建民办高校的民办高校,拟上下共同努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在现有基础上,强化四项特色培育,即服务面向的学科特色“两有两强”人才特色,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特色,全员内控质量监控特色。
一、服务面向的学科重点行业地区特色
1.以面向重点行业、地区服务为主,形成服务面向的学科特色。湖北十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装备制造业、船舶、轻工、物流等)和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区域重点产业,是民办高校选择服务面向的主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2.专业学科整合服务与重点行业、区域对接。以重点产业、行业为对象,多个专业学科整合,提高服务实力。不同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学科建设内涵都应集中与服务面向的重点产业、行业对接,按重点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制定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零距离对接。并以主干专业学科为主,其他多专业服务面向重点集中,建立双向对接机制。与此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及发展方向,以多专业学科融合,凝炼选择科技研究与开发的主攻方向,组成跨专业学科、跨系的研究团队,进行科技攻关,提高民办高校科技服务能力及专业学科建设水平。
3.实行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校企结合。以服务面向的重点行业、产业、企业为主,深化校企结合、产学研用结合、官产学结合的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内涵。其一,校企结合或产学合作教育。建立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是基本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可与重点行业、产业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订产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推行7+1、3+1等人才培养模式。其二,产学研用合作科研与技术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进而学生受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学型院校,可联合申报、合作承担研究项目,共建共用研发基地及创新平台,共享成果,共同成果转化,形成互惠互利、双向发展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努力,使服务面向学科特色不断凸显出来。
二、适应现代社会的“两有两强”人才特色
“两有两强”人才特色,“两有”指具有适应现代变革社会的综合素质,具有“实、新、宽”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五种基本能力,“两强”指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强。1.培育目标,定位中小企业、基层应用型人才为主。
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型人才。但我国社会人才需求学术研究型人才相对是少数,需要量大面广的是应用型人才。随着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新科技的发展,传统社会人才需求供给观念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变化。根据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特点,其人才培养的去向,定位应“两个为主”;一是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二是以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基层及基层实际应用、运作岗位为主,这才有利于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对接。
2.培养具有对现代中小企业适应性较强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从知识与能力结构来讲,主要是“实、新、宽”,即理论知识要实用、要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变革的要求,知识面相对要宽,有的需要复合性。企业对能力、要求“一专多能”对综合素质要求有事业心,有从基层踏实肯干做起的开拓奋斗与团队合作精神,有承担企业倒闭、失业的风险,有勤于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和点子的改革创新精神。因此,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应适应现代中、小企业要求与之对接。
3.构建现代适应性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知识、能力结构,形成“两有两强”人才特色。根据现代中小企业、民企以及基层岗位特点,应在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内涵,对综合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作出相应规定,并在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中予以反映及计划执行中予以落实。其一,具有适应现代变革社会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最基本要求是要爱党爱国,有事业心、有从基层干起的的意识和开拓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承担挫折、风险的心理及体质,有诚信的品质。
其二,具有“实、新、宽”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五种基本能力。知识结构要反映“实、新、宽”的特征和高校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相对稳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小企业实用有效知识关系、传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现代日新月异新科技知识关系、较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面与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及专业知识关系。较宽的知识面不等于基础理论宽、厚,主要是基本知识面宽一点、新一点才够用。
其三,突出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强的人才特色。创新是现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只是创新型人才层次不同,有一般创新型人才、拔尖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运行中,要克服走极端的倾向。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关系。
三、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特色
适应现代经济、科技发展及现代变革性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两有两强”的人才,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要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必须改革,形成多种校企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1.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不断线的培养模式。其一,实施项目引导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典型的工程项目或企业生产产品项目结合贯穿教学过程,理论与实际融合组织教学。其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计算机软件应用于分散的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结合。其三,将专业培养的最基本核心技能分解到课程、实践环节,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行强化与提高。并将创新实践环节纳入集中性实践环节。
2.产学合作、校企结合培养模式。其一,四年本科有一年或半年在企业进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学生上岗实习,结合企业实际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校企共同指导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部分学生在合作单位就业。其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投资,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合作研究技术创新教学项目,引入先进理念与最新技术共同培训学生,双向受益,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其三,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或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兼职教授形成“双师型”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3.课程教学分级联系实际教学模式。其一,基础课与专业应用实际层次结合。一方面基础课教学内容加强专业针对性,注意结合专业应用实际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学方法采取以特殊到一般的教法为主,特别对抽象难懂的概念、定理采取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其二,专业课与生产应用实际层次结合。收集不断变化的生产实际的案例组织教学,特别是毕业生服务去向的重点行业、企业的实际,少讲多用,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三,伴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也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小论文、小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性思维。
4.实验实习分级指导模式。其一,实验教学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基本级是保证主干课的主要实验项目,一定比例学生能动手操作,避免全班大多数实验数据雷同现象发生。提高级,在保证提高学生基本实验动手操作比例的基础上,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及分组开放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实效。有的还可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对实验项目进行更新、开发,对课程设计、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其二,生产实习的基本级是到校外生产企业现场介绍性、参观性实习,杜绝不结合专业、不走出校门的无效实习。生产实习提高级是跟岗实习或者部分顶岗实习、上岗实习。教学改革的艰巨性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实验实习以及课程设计大多由基本级不断向提高级转变。
5.毕业设计(论文)分级指导模式。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综合反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设计(论文)本身质量是衡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水平的重点。其一基本级。选题与企业实际结合程度较紧密,模拟实际题为主。没有或很少有大而空、结合专业、结合实际不紧密的选题。设计(论文)成果规范,有结论,有学生自己见解。错误较少,或无明显错误,没有无结论或以介绍性为主,没有自己见解的情况。其二,提高级。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结合程度较高。不仅一般是模拟实际题,还有部分真刀真枪的真实题。设计(论文)成果规范,有明确的设计或研究结论,有某方面创新点。有的被企业部分采用。毕业设计(论文)应底线达到基本级,逐步向提高级提升。
6.学生创新能力多方式培养模式。民办三本院校学生对实践、创新尝试的兴趣高于理论教学。因此要激发其兴趣,并支持学生敢与名校同台竞争。其一,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多独立思考,培养善问“为什么?”,助于思考及敢于质疑的创新性思维。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学生出创新性成果。其二,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制度化,健全组织领导及对师生的激励机制,提高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参与面,形成创新氛围,组成跨专业团队,提高高层次获奖率。其三,组织与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出书、创作作品、获取专利及小制作、小发明等。其四,允许并鼓励有余力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系选课,有条件的还可到举办高校、跨校选课,拓宽知识面,为出创新性成果、提高毕业生竞争力奠定基础。
四.全员内控的质量监控特色
民办高校的学生上学付出成本比公办高校高,民办高校更应重视质量保障监控。按教育部“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与实施民办高校“全员参与,行政管理、评估、督导相协同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且制度化、常态化。1.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确立教师、学生在质量监控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参与内部质量控制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质量责任意识,教师自查自律与教师互查互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结合。引导管理干部及管理服务人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质量意识,参与质量监控,增强为教师、学生服务意识和行为。
2.教学行政管理的分级责任制及检查、调控。在教学决策层的统一指挥下,教务处等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系、教研室,建成决策、执行、管理系统,实行院、系、教研室教学质量三级责任制,并建立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与巡视制制度、听课制度、评教评学及信息员反馈制度,以行政管理制度、手段进行质量监控。
3.三级督导制的全过程监控。独立院校建立举办高校、学院、系三级督导。在院决策层统一指挥下,设立相对独立的督导室机构,对三级督导沟通协调、计划指导、分工合作,对教学运行实行全过程监控、督教、督学、督管,并分不同形式及时反馈与改进。
4.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诊断、导向及促建促改。在院决策层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内部专业教学评估、课程评估、系级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职能部门教学服务评估以及多类教学单项评估,年度教学数据统计、工作计划与总结等内部评估制度。与行政管理系统协同运行。充分发挥评估的诊断、导向功能,指导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达到以评促建促改的功效。
民办高校特色培育的过程,也促教学改革、内涵建设与发展的积累过程。民办高校已有上述四大特色的基础及多种闪光点,只要上下同心进一步强化民办高校四项特色,一定会培育出更鲜艳的特色之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