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
■周习海 谭 晶
通过查阅核心力量训练相关资料,结合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形式进行分析,制定了一套适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武术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参与动作完成过程协同做功的能力;提高运动员神经对相关运动链肌群的控制能力;提高运动员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以及减少运动员运动中的肌肉损伤。从而延长竞技武术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高竞技武术套路的质量。
一、核心力量训练的界定
核心稳定性是指人体在运动中通过核心部位的稳定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为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提供力量的身体姿态。核心稳定性的优劣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协作,即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训练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二、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套路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1.提高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运动员腾空动作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力量的强弱,核心区域是连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纽带,只有保持核心区域的稳定才进而自由支配四肢,这在武术套路的动作难度加定势连接难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提高多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运动过程中,核心区域的稳定姿态为四肢自由运动提供了前提和平台,为降低动作的耗能奠定了基础,使完成动作时力量的传递更为迅捷准确。这一点在腾空复合性动作中有所体现。
3.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动作学习和形成过程要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动作完成质量与完成动作的可用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核心力量的加强可以强化神经系统对各肌肉群的控制能力,促进动作自动化的完成。在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上反映为完成动作干净利索,一气呵成,稳定自如。
4.提高运动员预防伤病的能力。很多运动创伤都是因为缺乏力量而造成的,核心力量的加强可以使核心区域的骨骼关节在运动中被肌肉紧紧包裹住,大大减少运动创伤的几率。从受试运动员的反馈情况来看,运动员普遍反映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感觉核心部位的旧伤有减轻或消失的现象,而且没有发生新的伤病。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应用
1.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人体核心区域核心肌群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稳定是核心前期训练的主要目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其他运动能力,诸如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训练的前提与基础。核心力量训练可细分为核心稳定性、核心力量、核心爆发力和核心耐力训练四个层面‘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竞技运动项目之中,此话一点不假,但不同的竞技项目因动作形式与方式的不同,对于核心区域力量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本项目研究就是从发展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的核心力量水平为其出发点,以全面提升运动员专项力量水平、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竞技水平为落脚点而展开研究的。2.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武术套路运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使用是建立在传统专项力量训练理论的基础之上借鉴了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方法的使用上考虑到了武术套路具体动作的方式、方法、发力点与具体核心区域的关联性。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徒手、瑞士球、轻重量杠铃(或杠铃片)以及高杠、吊环、绳索上做各种核心力量训练与练习,在运动量的安排上尽量使用徒手或持轻器械的练习,为提高运动员的新颖度练习的方式方法尽量穿插交替使用。下面就以发展运动员核心爆发力为例,列举部分练习方法。
(1)以发展腹肌核心爆发力为主的动作练习,方式有:瑞士球徒手或持实心球仰卧起坐、吊高杠或吊环前举腿、垫上两头起等,要求与组数因人而定,若持重物次数可适当减少,每组完后立即做前拍脚、正踢腿等相关动作练习;(2)以发展背部核心力量为主的动作练习,方式有:瑞士球俯卧伸背、轻杠铃负重体前屈、垫上抱头俯卧伸背等,要求与组数因人而定,每组完后立即做相关动作练习;(3)以发展核心区域左、右侧爆发力为主的练习,方式有:瑞士球双脚抵墙左、右徒手或持轻器械练习、轻杠铃负重体左右体侧屈、垫上左、右体侧屈等,要求与组数因人而定,每组完后立即做相关动作练习;(4)发展左右旋上核心区域爆发力为主的练习,方式有:瑞士球徒手或持轻器械仰卧左、右转体练习、轻杠铃负重体左、右转体练习、吊高杠或吊环做举腿左右立圆360度回环练习等,要求与组数因人而定,每组完后立即做相关动作练习。
总之,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很多,其多数情况下是在瑞士球、绳索等弱支撑器械上进行的,一般使用的是徒手或持轻器械的运动。其实,同一个动作做法的不同也就使得其练习的结果不尽相同,如做徒手的仰卧两头起动作时如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多少,其发展的就是耐力,如要求快起慢下,快起则发展爆发力,而慢下则发展稳定性与控制力。所以,在练习方式的选择上不可僵化,主要是强调动作方法与规格要求。
3.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效果。竞技武术套路核心力量训练效果主要表现三大方面:第一,提高武术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参与动作完成过程协同做功的能力。第二,提高运动员神经对相关运动链肌群的控制能力。第三,提高运动员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1]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