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8974
■袁明琴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析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中对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基,对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间合著的一部哲学巨作,他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觉角度以科学的方式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调——“现实的人”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理论前提为“现实的人”,以用来区分“德国的批判”。“现实的人”的发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的历史观的关键所在。这里的现实的人不是与世隔绝的人,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生产、生活并且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人的存在。因此,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应当是人,但这种人不是任意想象的、抽象化的人。他们特别指出了“现实的人”和抽象的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在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活动的人。联系到我们今天所从事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若从“现实的人”出发,就会把今天的十几亿中国人在想什么、正在干什么、正在追求什么,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诠释

首先包含了人的体力、智力、才能、志趣以及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可以按照社会的需要从事各种体力活动脑力劳动,可以根据分配从事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是指人可以是自己的展现自己的才能技术,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成为能手,俗语有云行行出状元,人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原因是因为人又思维,可以按照自己或他人的意愿进行创造。作为社会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发挥自己的个人所长,使得社会认同自己的存在,从事各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的社会活动,已使得自己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根本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个人不但在物质生活中诞生,而且在物质活动中发展。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不仅给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更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赋予人的各种天赋和潜能的发挥,是人的能力的不断地丰富和提高,同时也是人的个性的丰富和发展。

(二)重要条件——消灭私有制

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私有制对于个人的发展的危害是会造成严重的两级分化,剥夺大部分的个人发展的权利。因此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共同体,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终极目标。全人类都在为了这个终极目标在努力奋斗。

(三)有效途径——消灭旧式分工

在马恩看来,人的自我异化与片面发展,其根源并不是在于人自身或人的自然本性,而主要是旧式的分工。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片面畸形发展。劳动者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每个人都只熟悉整个生产的某一个部分,发展自己能力的一方面而荒废了其他方面。只有摒弃旧式分工,自己将自己从旧式分工中解脱出来,发展自己的爱好天赋,自由发展,才能使人的社会性得以发展。

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首先,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与人的全面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和谐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发展互为前提的相互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质是“以人为本”,而这又是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核心。其次,可以帮助人在认识其全面发展上的一些误解。在现实生活中人会受到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不能达到全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离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需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甚至政治文明来作为发展基础的。另一方面,社会人被很多错误的思想困扰着,社会人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这是一个只有在共产主义那样理想的社会里才能达到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遥不可及的。

五、结论

认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我们要在社会主义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自身条件,时刻提醒自己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认识的过程中要正确区分不一样的社会不一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以此来区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同层次。只有做到了这些,人的全面发展才会得以正确的体现。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参见巴加图利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J],1984(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