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作为我国文化的集大成者——汉语,一直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名族文化的精髓所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作为我国文化象征的汉语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处理好汉语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利于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于我国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一、新时期我国汉语对外传播的现状
(一)世界各国接触汉语的途径增多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从一个文化较为封闭的国家转向一个文化较为开放的国家。首先:由于对外政策的转变,使得我国更多的学者、学生和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国外事务,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将我们的母语—汉语带到了国外。其次:由于对外各个领域的交流频繁,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士有了进距离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文化甚至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汉语的对外传播的能力也就提高了。第三:由于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区域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汉语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官方职称和政府支持,这是我国汉语对外传播途径增加的一个关键因素。(二)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
世界各国近些年来,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吸引,很多国家大学教育中都专门开设的汉学课程,这对于汉语对外普遍性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另外我国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很多国家都开办了诸如孔子学院的汉学机构,使得汉语的对外传播常态化和稳定化,这样就为汉语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且详尽的学习载体。(三)汉语的功能发生了转变
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母语的汉语的地位也发生了明显的提高,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和论坛中,汉语都被指定为官方语言。汉语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单一传播功能转变为一定的政治功能。在此种情况下,汉语的对外传播就更加对样了。(四)汉语对外交流方式多样
近些年来,我国汉语对外交流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方式,例如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以及每年针对外国留学生举办的各类汉语比赛,都很好的促进了汉语的对外传播。二、新时期我国汉语对外传播的制度设计
(一)加强汉语传播的机构设置
近些年来,孔子学院的普及确实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中国文化热潮”。然而要真正做到提高汉语传播的对外能力,还应该加强相关的机构设置。笔者认为,我国政府或者文化职能部门可以在某些国家建立自己的汉语学校,使得更多的国外学者和学生能够以治学为目的,系统、深入的学习汉语知识。另外,笔者认为可以建议我国文化职能部门与世界各国一对一的语言文化传播合作机构,这样就可以把语言文化的传播的范围由民间扩展到官方。这样极大的有利于汉语长久的对外传播。(二)设立汉语能力等级测试
为了确保汉语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用不断提高,笔者认为应该设立汉语能力等级测试。对于来我国境内留学的外国留学生,应该规定其参加我国教育部门安排的汉语能力等级测试,并按照考试成绩颁发成绩单。另外留学生所获的汉语能力等级测试成绩应该与其所申请的学校要求接轨。另外对于前往我国境内的外国教师,也应该有相应的汉语能力等级测试考试成绩作为证明。(三)大力推动汉语文化的全面传播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提高汉语的对外传播能力,只针对汉语本身采取的措施也只是一时的,为了汉语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全方位推动汉语文化的全面发展与传播。例如:将更多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剧以及宣传片推向国外,另外可以把一些民间的传统语言艺术(如:安顺地戏、昆曲等)通过一定的渠道展示给更多的外国朋友。这样汉语才对外传播就显得更加全面了,从侧面有利于汉语的对外传播。结束语: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面对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升温,作为母语国的汉语推广者,应研究发达国家推广自己语言的历程,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语言推广方针政策。汉语是中华名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推动汉语的对外传播,关系到汉语未来的国际生存空间和受众人群,新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用行动推动汉语的对外传播,提高汉语的对外传播能力。
[1]王宁.汉字的优化和简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