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刍议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工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群文天地 热度: 8009
■王 静 文晓丽

  刍议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工作

  ■王 静 文晓丽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的管理水平和等级,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更新观念,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现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科学化管理,对促进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价值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博物馆文物藏品具体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就提升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效果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博物馆馆藏物品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引言

博物馆作为文物保存的主要场所,馆藏文物的保护质量,是反映一个博物馆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将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藏品的品质作为博物馆等级的重要划分标准。文物藏品的质地和内涵,决定着博物馆的性质。例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作为我国的宫廷历史类博物馆,馆内的藏品数量超过十万件,藏品以清代宫廷传世文物为主。如此数量的文物藏品,只有构建科学的档案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挖掘藏品的文化价值。

一、博物馆文化藏品精细化管理手段

文物藏品作为国家重要的物质文化财产,一般固定好以后不能随便的进行搬动。藏品的库房需要具备全面的防火、防盗以及防污染功能。博物馆里面的光线能改变文物的颜色,也可以使文物的材料产生质变,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对文物藏品产生影响。因此,博物馆文物藏品需要固定的库房进行存放,藏品库房需要专人管理。在聘用藏品管理人员时,不能通过兼管或者临时工来管理。库房的管理人员是接触藏品最近和最多的人,需要加强组织培训,做好出入库房手续的管理,对每个入库藏品要做好清单的储存。

  做好文物藏品的管理,主要包括防火管理、防盗管理和防破坏管理。防火管理就是定期对库房里边的易燃易爆物品的检查,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控制库房内的用电情况。放到管理要通过加强日常值班监督,检查库房门锁的安全情况,通过使用电脑报警系统自动控制电子门锁,实现整套安全监测装置如红外探测仪、摄相机等的自动扫描跟踪,先进的电脑门锁还可以做到以管理员的指纹或角膜为密码,防止文物藏品的失窃。防破坏就是轻拿轻放,带上手套,保持博物馆内文物藏品的干净。

  由于博物馆文物藏品种类较多,藏品的质地不同,因此其保养和处理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博物馆纸质藏品保护时以防潮、放光线为主,做好馆内光源的控制和有害气体对纸质藏品的影响控制。因此,需要馆内空气清洁干燥,防止各种灰尘散落到这类藏品上,做好自然通风处理。博物馆纸质藏品的防霉和防蛀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可以借助杀菌杀虫剂来对藏品进行熏蒸。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防霉药纸。因为纸质藏品的特殊性与复杂特点,一些藏品很难使用数据化的形式进行保存。所以,当文物档案实现了数据化管理,标准化的纸质档案也是必备的文本保存方式。

  对于纺织品文物藏品,要加强对光线的控制,因为纺织品藏品对光照特别的敏感,国强的光照,会使得纺织品藏品产生褪色、变形等问题。低温环境更适合纺织品藏品的储存,纺织品的最佳储存温度是十七点二摄氏度,湿度是百分之五十八,在纺织品的防虫处理上,使用麝香草酚蒸进行消毒,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木器藏品在保存的时候,要做到不能让其自然干燥,需要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做好木器湿度的控制,对于湿度过大的木器,要做好防霉防菌处理,最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做好木器藏品的防虫、杀菌工作,因为造成木材损失的重要原因就是虫害。

二、创新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工作

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作为开展研究工作的一首资料,为旅游事业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提供服务,当需要进行相关藏品查阅的时候,档案能够准确有效的提供藏品的相关数据,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藏品的提取量,保护藏品的同时,提高了使用效率,在博物馆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制定编写“藏品档案册”时,在档案的封面要填写藏品名称、藏品级别、总登记号、分类号、档案编号、制档日期、制档人和年、月、日,还要有搜集经过、铭记、题跋、鉴藏印记等,文字要求准确、精练,字迹要求清楚整洁。文物藏品档案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展品资料,更好地传播历史、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为藏品的安全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一旦藏品受损则有案可查,从而避免藏品重大损失的发生。

三、提高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信息化水平

档案信息化作为一个综合的概念范畴,信息化既有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又有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实践。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成为实现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藏品档案管理是从文物的接收、文物的鉴定、文物等级、编目,文物建档等等,包含了大量的工作。电子计算机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储藏功能,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使用意义。博物馆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促进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效果的有效提高。

  文物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借助于数字化手段来进行的,这就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保护、管理和整理工作等,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和依据。博物馆文物藏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文物藏品指标信息的采集、文物藏品影响信息的采集、文物藏品信息的微机录入等三大部分。文物藏品影响信息的采集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拍照方法,进而对文物藏品实施多角度的拍照,强调文物藏品的立体特征,充分保证影响信息的质量。文物藏品信息指标登记表和文物藏品的影响信息采集好以后,通过计算机完成电子档案,方便文物藏品的档案资料查询,有效的提升了文物藏品的管理水平。

  由此得知,文物藏品的档案建立,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藏品档案科学化程度提高的基本要求。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实现 博物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水平,通过互联网的使用,能够快速高效的搜集和传播相关藏品档案信息,保证文物藏品能够快速、广泛的传播开来。逐步使博物馆藏品档案的保存、编目、检索、提用、流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电子文档不同于纸质的藏品档案信息,容易受病毒攻击和丢失,对此,应采取刻录光盘备份,同时输出一份纸质文本存档。。在使用计算机藏品档案管理系统时,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督和使用,杜绝因为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入侵造成的损失等,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系统的日常维护。

四、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研究

藏品档案信息作为博物馆里面藏品基本信息的载体,主要内容有藏品在馆内的分类号、藏品的名称、藏品的年代、藏品的具体存放位置、藏品的具体作者、数量、总登记号以及来源情况等等。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研究作为文物保护的基本工作,通过研究藏品管理制度、管理规范等,提高藏品管理的效果,对于妥善保管馆内的文物、降低差错的出现率,提高藏品信息的使用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文物藏品日益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更新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博物馆文化深入研究,充分发挥社会效能。文物藏品档案深入研究的目的,在于对藏品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为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宋夏南.浅谈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J].云南档案,2008,(07).

  [2]胡均.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与实践[J].兰台世界,2008,(03).

  [3]朱薇.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博物馆、纪念馆藏品档案管理初探[J].丝绸之路,2009,(12).

  [4]詹静.博物馆藏品档案与计算机藏品管理系统[J].北方文物,2006(03).

  王 静(1972.2-),女,陕西铜川人,本科,初级职称,铜川市文物旅游局,研究方向:文物考古;文晓丽(1971.8-),女,陕西耀县人,大专,铜川市文物旅游局,研究方向:文物考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