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过程,构建充满活力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实施,中学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已经成为一切科学的应用工具,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数学更是无处不在。
一、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解与内涵
关于数学应用意识没有完全明确的界定,相关文献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应用意识的刻画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基本依据。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初中与高中阶段主要是程度上不同,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该更自觉、更主动,涉及的范围更广泛。具体地说,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高中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学生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这样获得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才有可能真正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语言、知识和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二、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理论基础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思想主要是“数学现实”、“数学化”思想。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接触到的特定的“数学现实”即人们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体,其中既含有客观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包含个人用自己的数学水平观察这些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三、开展高中生数学应用性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也尝试在多个课例中进行了数学应用意识的渗透,有的是一整节课,有的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从教学的效果看,教师有意识的在适合的地方进行应用意识渗透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另外有关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以后的教学也积累了资料。下面举两个实例说明:实例1“不等式的性质”的问题情境
“在糖水中加入糖后糖水会更甜”大家都熟悉,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上面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被很快吸引过来。然后利用建模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决定甜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糖水的浓度,肯定学生的观点。再进一步提出如何进行适当的简化和假设表示出糖水的浓度。于是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纷纷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分析后得出假设原来的糖水溶液的质量为a,其中的溶质(糖)为b,加入的糖为m,那么原来的糖水的浓度为b/a,加入糖后的糖水的浓度为(b+m)/(a+m).更甜的含义也就是说后来的浓度比原来的浓度大,表示成数学式子为b/a<(b+m)/(a+m)。课后学生反映这样上生动有趣。像这样从学生自己经历的生活背景引入,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实例2教育储蓄问题
(1)背景 教育储蓄,是一种零存整取的定期储蓄存款方式,是国家为了鼓励城乡居民以储蓄存款方式,为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开办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为了孩子将来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为子女办理教育储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
(2)搜集资料 为了解决“教育储蓄”的一系列计算问题,加深对它的印象,请同学们分组收集“教育储蓄”的有关资料,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网上主题词检索,各大银行直接询问。
(3)呈现问题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请同学们提出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参考问题)
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支取的本息共多少钱?
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a元,连续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支取的本息共多少钱?
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3年,到期(3年)时一次支取的本息比同档次的“零存整取“多收益多少钱?
设计一个回报率更高的投资方案。
(4)分组讨论求解以上问题的方案,并实际解决这些问题。
(5)完成个人或小组的“课题研究报告”
(6)在班级或年级中召开小型的研究成果报告会,让学生组的代表报告成果,对问题求解有特色、合作学习有收获问题挖掘有创意、结果呈现有个性、自主专研有创新的成果予以肯定鼓励和表彰,评价突出“生生之间的评价,教师的鉴赏和点评”。
总之,知识应用素质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应用型问题有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多视角的横向联系,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其多功能的教育价值早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它已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认识评价社会的一个窗口。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