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诚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产生了优秀的理论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要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尊重中国实际相结合。30年前,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提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要同实践相结合,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伟大的理论,同时也是指导实践的理论。在实践中,我们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都是必须反对的,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真理。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社会规律的剖析,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规定其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因此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时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历史条件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等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典范,大胆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新环境“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又一次在实践中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引着中化民族伟大复兴一步步地成功,我们要坚持这一原则,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下,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二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一直有着很多的争议,但最大的两个错误观点就是教条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观点。前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直接作为实践的指导,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后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以前产生的真理已完全不能指导现在的实践,认为应当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两种观点都是极端的,错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该遵循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又要尊重现实社会的客观条件,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原则和立场,高屋建瓴地指导具体的实践和理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理论。只有以发展眼光、变化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化和拓展。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不断同错误的教条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相斗争的过程,不断在斗争中获取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否定两个凡是的理论,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将人们从思想上解放出来。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这一观点的经典体现。以及后来提出的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都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用之于实践的成功体现。
三是要将继承传统和合理创新结合起来。继承传统是指批判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中华人民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征和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际上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马克思主义提升和改造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使其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因此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好地运用。在继承传统的情况下合理创新也是必要的,针对中国特殊的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都大量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内容,也各自具有极大的创新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大理论成果是继承传统与合理创新密切结合的成功典范。
四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代性的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同时,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充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与时俱进,吸纳当今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关注时代的发展,吸取失败的教训,历史证明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都是在自取灭亡。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一直坚持着世界的观点、时代的观点,邓小平具有深邃的世界眼光,提出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观点,科学地判断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为确立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通过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认定,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为指导之后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发展成功进行批判地学习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相结合的实践例证。
五是将坚持与发展想结合,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宝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逾越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又是要运用到实践中,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以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为中心,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以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心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创举。
改革开始3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坚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终极真理,所以要“发展”。不能全部结论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变成中国自己的东西。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发扬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邓小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坚持的典范,又是发展的典范。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论都体现了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让我们了解既要坚持真理原则,又必须坚持价值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真理与价值相统一贯穿了发展的全过程。邓小平在领导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坚持用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指导理论创新。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制定路线、决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开放进程合乎人民的需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样体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内在统一,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直接地体现了真理性的要求。而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其价值性要求。就科学发展观而言,其理论本身也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内在统一。“以人为本”指出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性。
同样,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使我们看清要站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围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应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来推进发展。江泽民指出:“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邓小平所处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指导改革开放的进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亟待解答的现实问题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十六大以来,随着全球性问题的迅速蔓延,“如何发展”的问题凸显出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正是在这一个个的问题指引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支撑下,改革开放因循着适合中国的道路一步步推进。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本质上是一种制度文明的成功和发展模式的成功。这个制度和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回顾过去就是为了再创辉煌。改革开放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将作为一种导向,指引我们继续开拓新的荣耀。要始终相信: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是对其不断地突破。
参考文献:
[1]秋石.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求是,2002(4).
[2]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 从儒学到马克思主义[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4]列宁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9]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张琳(1986—)女,汉族,湖北人,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