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前,一个地处厦门岛东部,与台湾金门岛隔海相望,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时代的劲风中率先觉醒。
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福建厦门。
传说,一千多年前,成群的白鹭把金黄的稻穗衔到这片四季如春的海湾。从此,嘉禾美树、天风海韵,养育了一方儿女,造就了一座美丽富饶的城池,打开了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大厦之门。
1981年10月15日,一聲开山炸石的炮响,掀开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崭新的一页。
1997年9月8日,作为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标志的国际会展中心首期工程在莲前奠基。同年,莲前派出所随之成立,扛起护航会展中心及周边16平方公里大开发、大建设的神圣使命。
鹭江潮奔涌,沧海放长歌。当年布衣斗笠、结网驾船的渔村,如今已经成了扬帆世界、胸怀全球的特区窗口。金砖厦门会晤,五国元首齐聚莲前;金鸡电影节,聚光灯一次次投向莲前;九八投洽会、国际马拉松赛,四海宾朋一次次欢聚莲前……
26年风雨兼程、岁月峥嵘,26年与特区共成长、与时代同脉动。当年初出茅庐的莲前派出所,就像一艘破浪远航的帆船,一路领先、一直领跑。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公安部集体一等功,连续三届全国公安执法示范单位,2022年5月荣获“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2023年1月当选全国“公安楷模”……一面面星光熠熠的奖牌,记录着他们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奋进足迹。
特别敢创新、特别能战斗、特别暖民心、特别讲奉献,辖区刑事警情连续九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多年位居全市前列,队伍始终保持零违纪……一个个莲前记录、莲前经验,镌刻着他们扎根社区、服务人民的无悔誓言。
首任所长、全市首个一级公安英模白鸿辉,二级英模郑成忠、一等功臣陈世强……一个个缀满星光的名字,诉说着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艰辛过往。
“志昆啊,今年咱们所里有这么多的好事、喜事,快拿出来看看吧……”说话的是被大伙围坐在正中的首任所长、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白鸿辉。
每年的8月18日是莲前派出所的建所日,每位在所里工作过的民警有时间的都会赶回来看看。聚会的现场就在派出所二楼的“莲心”文化室。现任所长陈志昆提前一周成了这次“家庭聚会”的总导演、总策划,带领大家见缝插针,利用勤务间隙把原本靠在落地玻璃风雨走廊上的五张长桌一字排开,墙上挂着各个时期派出所民辅警的合影,桌上摆满了大家的工作照、全家福照片,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从照片中的青涩面庞到眼前的两鬓斑白……尽管身份转变、容颜已改,不变的始终是一份“回家”的喜悦,满满都是回忆。
“老所长,您看,几个月前刚去北京领回来的,还热乎着呢!”陈志昆赶紧起身,从荣誉室的最顶端,双手把奖牌取了下来。
老白所长接过奖牌,双手一沉,一边端详一边抚摸,说道:“这奖牌分量可真重啊!”
身边的第四任所长、现任思明公安分局政委陈志煌赶紧接过话茬儿:“志昆,这我可得说说你了,咋去北京领个奖,还瘦了一大圈呢,水土不服还是压力太大?”只见他一边说一边走过来搀扶老白所长,来到荣誉室的大屏前。
老白所长摘掉老花镜,仔细看着陈志昆所长2022年5月25日参加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的画面。
老白所长1959年11月出生,1981年就穿上了警服,从警的第一站就是地处鹭江之滨、伴随着厦门解放首批成立的鹭江派出所,治安责任区就在与鼓浪屿隔海相望的第一码头、鹭江道。作为中国面向海洋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口、码头不仅是厦门这座海港城市发展与腾飞的第一“发动机”,也是连接城市记忆母体的“文化脐带”,记录鹭江两岸百年风华、演绎厦门风情的“活化石”。
但对一名治安民警,尤其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民警来说,眼前的热闹喧嚣、灯火阑珊就远没有想象中这么浪漫了。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是黑恶势力的主要聚居地,码头帮派林立、鱼龙混杂,社会丑恶现象泥沙俱下、层出不穷。1983年厦门“严打”的第一枪就对准了这里。
1983年7月的一天,老白所长照例下社区走访,照例从鹭江道返回派出所加班。一切似乎都如同往常一般平静。
“查某囡仔(闽南语,意为小孩子),这条路是我们家的知道吗?把钱拿出来,给大爷买盒烟抽就放你过去……”
“哥,我还在读书呢,没有钱,下次好不好?”
一条阴暗逼仄的小巷,一个铁桶般的身影死死堵住了小女孩的去路。“铁桶”并不算太高,目测身高也不过一米八(后来测定是一米七八),但体重肯定在两百斤以上(后来测定是一百二十公斤)。“铁桶”挡在巷口,遮住唯一的光亮,小女孩眼前一片漆黑,似乎没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小朋友可不能说谎哦,你不是刚从家里拿了钱,我可都看到了……”“铁桶”又往前逼近了两步,还从怀中掏出一把匕首,一道阳光正好从腋下透了过来,照在白晃晃的刃口上,寒光更加刺眼。
“不行……不行……那是交学费的……”说完,女孩把胸前的书包抱得更紧了。
不能再等了!
为了避免刺激歹徒,造成场面失控、伤害小女孩,老白所长以最快、最轻的步子,从巷子另一边绕到“铁桶”身后。
“住手!我是警察!”老白所长一声大喝,趁“铁桶”四处张望之机,猛然跳起蹬了一下身边的墙壁,借助反弹的冲击力,从侧面纵身将“铁桶”拦腰抱住,两人一起摔倒在地。这一抱,老白所长立刻感到“铁桶”非比寻常——那腰太粗、太壮,没有一点儿虚肉,硬邦邦的全是腱子肉。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闽南人,老白所长个子不高,长得也很精瘦,才一百四十来斤。一个回合下来就发现,他俩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硬拼能行吗?
可以!只要够快!扑倒“铁桶”后,老白所长趁他还没反应过来,顺势腾起一屁股坐在他身上,一只手死死掐住“铁桶”拿刀的手腕,另一只手用胳膊肘把他那一脸横肉往地上猛压。
“铁桶”也绝非等闲之辈,相持不过半分钟,立马缓过劲来,用尽全身力气,硬顶着匕首朝老白所长脖子的方向一点一点靠近。
一米、八十厘米、六十厘米……眼看刀刃就要架到老白所长的脖子上,“铁桶”脸上露出一丝轻蔑的奸笑,紧握匕首的右臂青筋暴起,还在不断加压加力,似乎已经感受到了“胜利”女神的眷顾。
可老白所长没有丝毫放弃的意思,尽管一条胳膊已经被“铁桶”铁钳一般的大手扣住,指甲也已经嵌入肉中,鲜血直流,依然还在死死僵持。刀片在阳光下反射出一张愤怒而倔强的脸,滚热的汗水沿着两鬓流下,在这张还略显稚嫩的脸庞上留下几道深深的刻痕。
七月的风如同燃烧不尽的火,吹着坚硬与顽强。就在刀口距离脸颊只有三十厘米之际,老白所长猛地松手,顺势躲开刀口刺来的方向。“铁桶”刺空后,老白一个“反关节”,猛力下拉,用肩膀猛磕,匕首嗖地飞了出去。
手中没了刀,“铁桶”更加歇斯底里,两人紧紧扭打在一起。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搏斗。说实话,若一比一地比试力气,老白所长还真不是对手。那一刻,他就像一条蟒蛇,用两条精瘦而有力的胳膊,死死缠住“铁桶”的上半身,随着“铁桶”一起翻滚。
好在几分钟后,增援民警赶到,才算把“铁桶”彻底制服。
“先别动,让我喘……喘口气。你们要是再不来,我就下嘴了,咬住他脖子,咬……咬死他!”这件事后,辖区的居民都认识了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愣头青”,个个拍手称快。至此,长期盘踞在这一带的地痞也收敛了不少,有很多还离开了鹭江。
那年,老白所长才刚刚24岁、从警三年,就荣立了从警生涯的第一次个人三等功。
后来,老白所长的传奇故事就更多了——
1988年,调任梧村派出所任户籍民警,接管全市唯一的火车站周边治安工作。仅仅五年,就直接破获各类案件125起,参与重大特大案件27起,从中挖出犯罪团伙13个、成员87名,追缴赃款赃物价值50多万元。
1994年,调往莲花派出所任副所长,分管全市第一个商业、住宅新区。到任后,他以新兴的居民区为试点,率先推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使辖区流动人口管理从无序走向有序。两年内,就让刑事案件逐年分别大幅下降2522%、3157%。
直到1997年,老白所长奉命组建新成立的莲前派出所。那时,他才38岁,却已是响当当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这些荣誉在当时的厦门警队都是绝无仅有的唯一。
可以说,老白所长是“扛着红旗到莲前”,让呱呱落地的莲前派出所,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注入了崇尚荣誉、创优争先的英雄情结。
想到这儿,陈志昆所长赶紧把刚分配来的五名新警招呼了过来,对他们说:“机会难得,听老所长给咱们讲讲莲前所的历史吧,这也是你们入警的第一课。”
“说起咱们所的历史啊,还得从‘莲前’这个地名的由来说起……”老白所长的一席话,把众人的思绪拉回到了建所之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今天的莲前派出所是厦门岛内主城区辖区面积最大的派出所。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令人骄傲的标签,在建所之初却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厦门,直接参与领导和主抓了经济特区建设初期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他直接领导制定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发展擘画了全球视野、全球站位的宏伟蓝图。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调研时做出“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科学论断,指明了厦门进入“全特区”时代的城市均衡建设发展路径,拉开了厦门实现城市化动力结构转型的序曲。
而“提升本岛”戰略的主攻方向之一,正是地处厦门岛东部,由莲花、前埔两个公社合并而来的莲前片区。
“本岛提升看东部,东部发展看莲前。”从当时人们口口相传的这句口头禅,足以窥见“莲前”当年的炙手可热。
“当时,整个辖区16平方公里土地上,不是农田就是工地,到处坑坑洼洼。除了会展中心,还有全市首个统建安置房项目、东部开发最早的拆迁工程,几乎都是同时动工。”回忆起那段金戈铁马的建设年代,老白所长不自觉拉高了嗓门,单单一个金鸡亭小区,改造面积就超过3000亩,一下子就涌进来一万多名工人。
很快,莲前派出所首批15名民警从四面八方赶到莲前。他们之中,有从全市各分局各警种选拔的精英骨干苏志雄、胡跃生……有刚刚从警校毕业的新生力量吴瑞珍、林金法……点点星光,汇聚成炬。
第一次下社区实地踏查。老白所长担心工地太多,把刚配发的“宝贝疙瘩”——警用汽车颠坏了,还特地嘱咐大伙换了几辆警用摩托车。但其实也不是太靠谱,摩托车卷起扬尘,犹如耕波犁浪的飞舟,在大坑小坳之间上下翻飞,才跑了一圈,就颠掉三颗螺丝。
踏查的重点是特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地标性建筑——国际会展中心工地。那里紧邻黄金海岸线,原本只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滩涂,路况就更糟糕了。老白所长实在心疼警用装备,带着大伙儿干脆把车停好,改成步行。
刚刚吹填而成的地基还有些松软,走上去深一脚浅一脚,没几步就裹满了淤泥,脚步愈发沉重。
置身如火如荼的特区建设现场,老白所长心潮澎湃、激情涌动,更有一丝担忧——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比例严重倒挂,怎么管?走访巡查路况这么差,怎么办?
老白所长横下一条心,把临时办公用房索性选在了紧邻工地的外口公寓。首批来的15名民警,每天跟民工一样,八个人住一间房,就连食堂、洗手间,都与他们共用。有空的时候,还总拉着他们一块儿喝茶、聊天、打篮球。“只有跟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打成一片,他们才会把咱当自己人,有啥事愿意告诉咱,帮着咱说话。”时至今日,老白所长的警务理念依然还是那么朴实,但却最管用。
说起建所创业之初的事,大伙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但印象最深、聊得最多的,还是老白所长的“三赶”——
第一“赶”就是站着开早会,把民警“赶”到群众中去。
不到群众中,怎知群众事?每天早上8点,所有人在大厅列队集合,老白所长逐一清点,用他标志性的闽南普通话布置工作,声音洪亮,语音急促。随后,夹着公文包在各个楼层巡视一圈,时不时发出“嗯哼”的闷咳。
听到老白所长独特的闷咳“警告”,大伙儿也都心领神会,立刻警觉起来,各自背上警务工作包,下到各自社区。
每次说起这事,民警沈碧海总是调侃老白所长是“站长”,站着开会全市绝无仅有。老白“站长”却说,派出所是派到群众中去的,站着开会,说完就动,贴靠群众。
一日之计在于晨。把民警“赶”到群众中去,预示着莲前民警的每一天都从群众中开始。
第二“赶”就是“家长式”管理,把单身民警“赶”回派出所。
清晨的“站式早会”、闷咳指令每天雷打不动,到了晚上,老白所长同样从不缺席,一把发黄的藤椅、一杯浓浓的铁观音茶,无论明月高悬还是疾风骤雨,总会稳坐在大厅门口,直到所有人平安回所、安全到家。
这也是老白所长定下的规矩——除重大任务外,单身民警一律回所留营住宿;工作日禁止饮酒。也难怪,首批15名民警中大部分都是刚刚从警校毕业的“新兵”,年轻人刚刚走入社会,同学之间相互串串门,聚个会并不为过。可老白所长觉得,聚会、串门也得有个度,10点前必须回所。“加强八小时之外管理,净化朋友圈、社交圈,是孩子们走好从警之路的‘第一颗扣子’,必须从刚开始就系紧扣好,以后形成习惯了就不会走歪路。”
第三“赶”,就是贴靠群众,辖区有什么风吹草动必须第一时间赶到。
从群众满意的点滴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点滴问题改起。这是莲前民警笔记本扉页上记着的第一条“所规”。带着这份承诺,他们在建所之初就首创警民联系单办事制度,为民服务做到“一次办成事、二次送上门”。
1997年11月的一个下午,连接会展中心主场馆的莲前大道下水管道施工现场。一群村民手拿锹头、木棒,气势汹汹冲了进来。
“这是我们西林村的地知道吗?要想挖过去,就得用我们的水管!”
“项目部统一标准,凭什么用你们的?”
双方争执不下,火药味越来越浓。就在火拼快要爆发的关键时刻,一名并不算魁梧的民警赶了过来。多次劝说无效后,他把自行车一横,直接冲到了最中间,一声大喝“谁再往前一步,除非从我身上跨过去”,把双方都给镇住了。现场沉静十几秒后,村民语气明顯软了下来,陆续撤离施工现场。
这名危急关头敢于冲到最前面的民警,正是老白所长。接下来的两天,他带领民警四处奔走,牵头街道、村委会、开发商成立“重点项目保障组”,配套工程与村里的劳务公司签合同,依法依规保障特区建设。
再后来,他们还前移管理触角,在每个村组建立群防群治队伍,推动组建“服务保障中心”,把小卖部、超市等配套设施开进工地,就连当时流行的录像厅、台球室等娱乐设施都统一考虑,最大限度减少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村民的摩擦。通过“把管理融入服务”,率先探索出了社会共治的雏形。
与群众靠得最近,就是将服务做到最优,群众有需求第一时间有人帮,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有人管。辖区这么多年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从没有发生一起阻挠施工、耽误工期的情况。
平安成绩单的背后,写满了一代代莲前民警风雨兼程、步履不停的奋斗足迹,也付出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努力。那时候,民警每天下社区雷打不动,还要随身带上毛巾、换洗衣服,遇上急事回不来,在村里、在工地过夜都是常有的事。
直到如今,建所之初立下的这些爱民为民传统都毫无保留地延续了下来。
莲前派出所建所26年,历任8任领导班子、8任所长,200多位民警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大多数已经在各分局各警种挑大梁、担重任,成为厦门公安队伍里的中坚力量。共同推动辖区刑事警情连续九年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平安莲前”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良好的“家风”传承,激励着一代代莲前公安人“衔泥筑巢”,淬火成长,百炼成钢。说起一路走来经历的大战大考,莲前民警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金砖厦门会晤安保。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9月,全球的目光、全世界的高光,聚焦在厦门这片兼容并蓄的东方热土之上。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10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展开对话,全球约1000名工商界人士聚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记录这些历史性时刻的,正是位于莲前派出所辖区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
莲前派出所民警蔡海滨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厦门人,1984年出生,2007年警校毕业,2014年来到莲前派出所。金砖厦门会晤那年,他正好是负责盛会主场地——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的社区民警。
说起当年经历的那场安保大战,海滨说得最多的话语是“这一仗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提起最多的词语是“主场、主责、主力” 。
确实,为了这场国家级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海滨同莲前派出所全体民警、辅警一道,提前一年投入安保大决战。“5+2”、“白+黑”,一轮又一轮采集人员信息,一遍又一遍核查人员底数。目的就是要彻底摸清社情民意、看死盯牢各类重点群体,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会展中心主场馆周边治安绝对安全。
可当时,莲前派出所辖区人口总数超过15万,尤其是紧邻主场馆的城中村就有大大小小四个,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可想而知。
“除了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的城中村,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数辖区的东坪山!”
东坪山地处厦门岛南部山脉的中段,与梧村山、大厝山、观音山等群峰连成一片,号称特区的“绿肺”。尤其是主峰云顶岩海拔3396米,是厦门岛的最高峰。明朝末年,郑成功踞守厦门,曾于云顶岩上修筑一座瞭望台,旧时游人登台观日,四望环海、金光潋滟,群峰参峙、谷壑纵横,被列为厦门旧八大景观之首。
可在当时,青葱掩映下仍有不少民房散落其间,不仅高科技手段派不上用场,更有些地处深涧幽谷、群峰之巅,路没有,门牌地址也没有。今天刚登记核实清楚,说不定过几天又多出来一间房,连住的人也换了一批。
里面住的什么人?干什么的?必须赶紧弄清楚!
在绝对的胜利面前没有退路,蔡海濱也从没想过后退。他一头扎进大山,沿着水管、电线,用土办法一路攀爬、一路摸索。足足三个月时间里,每天的太阳刚刚在迷雾间若隐若现时,蔡海滨就背上行囊上山。清晨,空气都带着潮湿的泥土味,树枝遮起了微弱的光亮,垂落的树叶拂过额头脸颊,时常可以感受到有虫子在耳边嗡鸣,引起阵阵瘙痒,好像下一秒虫子就要飞到耳朵里。
有时候,因为太过于专注前方有没有路,或者有没有突然窜出来的野狗、毒蛇,又因为夏天太热微张着嘴,不经意就会有飞虫、吊虫直接飞到嘴巴里,合上嘴的一刻,舌头上仿佛还有东西在蠕动,一阵阵恶心。
有一次,蔡海滨正要踏查山顶的几处独立民房,突然窜出来一条大黑狗挡住去路,不停地狂吠,死活就是不让过,向前一步,就有要冲过来咬人的架势。为了赶快上山,蔡海滨不得已横下一条心,拼命冲了过去。大黑狗也像发疯一样,追着蔡海滨不放。海滨顾不得看路,尖锐的树枝在脸上划开一道道口子,还是强忍着伤痛一路狂奔,好几次还差点儿被地上的树枝绊倒,滚下山崖。
就这样,在恶狗的“激励”下,蔡海滨仅用了半个小时就爬上山顶。脸上的血口子一道一道,多得数也数不清,嘴巴里也不知道是虫子还是错觉,五味杂陈。
来到老乡家,蔡海滨抱住仅有的一根水管,一顿冲洗,这才缓解了过来,赶紧登记核实人员信息。就在这时,大黑狗也晃晃悠悠地爬了上来。原来,它是老乡看家护院的“门神”。
后来,随着蔡海滨上门的次数越来越多,跟这个“门神”也慢慢熟络起来,不仅再也没有遭遇搏杀,好几次它还陪着蔡海滨翻山越岭、探路开道。
8月,离金砖厦门会晤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也到了天气最热、清理排查任务最重的阶段。
此时,经过连续三个月的实地走访,蔡海滨基本摸清了东坪山的整体概况与人员信息。不仅如此,他还结合每天的踏查情况,实时更新形成了一份翔实的手绘地图。每座山上有几座房子、住什么人、走哪条小路最快,在这张地图上逐一标记了出来。
安保是一时的,但守护平安、为民服务是一辈子的。又是整整一个月,海滨强撑着身子,从岩石上爬过、从树林间蹚过,为山里的每家每户挂上了自行编撰的门牌号码,有一次还直接晕倒在了办公室。自那之后,大伙儿都有了经验,出发前先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防止中暑。直到现在,朋友圈里还流传着海滨带领大家出发前,拿着藿香正气水干杯的照片。
当海滨踩着凳子、梯子,给村民们挂上蓝底白字的门牌号码那一刻,村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从此,他们网购有了准确地址,家里拉宽带、水电煤气开户等生活消费,也更方便了。
这项改革创新举措,也很快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开来,成为“一标三实”中标准地址的最初实践。
这种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深深刻在莲前所骨子里的不懈追求。莲前派出所建所短短26年,先后承担12项全局性改革试点任务,全市率先实现智慧安防小区、智慧校园全覆盖,率先配备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率先应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风险预警模块……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每一次重要创新探索,他们都力争成为领头雁、先行者;公安工作现代化阔步前行的浩荡队列中,总能在第一方阵看到他们的矫健身影。
经历一次次创新实战洗礼,民警说得最多、最骄傲的,还是2012年承担全市综合警务改革的试点任务,率先探索形成“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逐步推向全省。
当时,辖区实有人口总数达到历史上的顶峰20万,人口流动越来越快、治安状况越来越复杂。但与之相对的是,传统警务模式靠值班表排班,民警三到四天一个班,雷打不动;一张值班表管好几年,全所民警围着警情转,被动接警,疲于应付;一些案件破得不够快、治安热点防得不够准。
是墨守成规,还是逆势破局?莲前派出所果断选择了后者。
“莲前的改革创新,从来不是为了博眼球、搞花架子,要改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时任所长、现任思明公安分局政委陈志煌回忆,当时他们紧紧盯住传统警务模式痛点,重组警力、重构流程,率先组建“两队一室”:社区警务队实行网格布警,一心扎在社区强服务、搞防控,提高见警率;案件办理队实行“以巡为主”的勤务模式,把接处警时间、巡逻半径缩小了四分之一;综合指挥室专门设立值班长制度,实时动态布警、弹性用警,调度指引两支专业队伍协同作战、一体响应,主动跑下去找活干,赶在警铃响起前消除隐患,从源头上实现平安不出事。
“所有这些警务调整,都是以释放警务潜能、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陈志煌政委介绍,比如群众纠纷报警,以前由轮值民警接办到底,但大多数情况下,轮值民警不一定了解情况。现在由综合指挥室派单给熟悉情况的社区民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效率显著提高。
全新的警务模式,带来的是警务效能的全面提升,仅仅一个月就扭转了飞车抢夺、溜门盗窃等治安乱象,当年刑事警情大幅下降363%。但对民警个人来说,改革就意味着阵痛,必须跳出早已习惯的“舒适区”,工作节奏更快、工作量更大了。
但敢创新、不服输的莲前公安人没有动摇。每一名民警,无论多大年纪、什么经历、什么岗位,都坚决服从勤务部署安排,就连六名女同志都与男民警一道,背着“八大件”参与高峰站点、平峰巡线,动态接处警,全所上下齐心协力,实现了综合警务改革平稳过渡。
内勤王喜盛,一方面协助所领导反复测算警力、制订方案,一方面部署勤务、保障物资,连续6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就在改革启动前夕,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综合科民警吴瑞珍立刻顶了上去,尽管是名女同志,但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毫不含糊。
当年的教导员胡跃生,身患高血压多年,本来已经批准提前退休,但还是主动留了下来。他说:“改革是咱莲前的大事,我再坚持两年,等改革成功了,再安安心心地走!”
改革创新是一种气魄,一种胆识。莲前派出所的改革创新,正如眼前的这片海,既有“浪打天门石壁开”的畅快淋漓,也有“明月满前川”的宁静细腻;既有永不停息的锐意创新,也有精打细磨的工匠精神;既讲究打破、开拓與融合,又讲究传承、延续与规范。
经过连续11年探索实践,莲前派出所的“两队一室”新型警务模式不断磨合、不断完善,如今,厦门市公安局已经搭建起“两队一室”规范化建设的四梁八柱,率先实现全市53个行政派出所“两队一室”机构与编制全覆盖,并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要求,率先出台“两队一室”改革指导意见、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工作机制实施细则,不断将改革先行优势转换为领跑优势。
2021年,莲前所再次为全局智慧社区警务工作试点探路,依托综合指挥室接入全市社区警务大数据基座,打造“一屏总览、一台通办、一键统管、一体运营”的智慧社区警务平台,全面整合基础排查系统、重点人口管控系统、治安管理系统等31个常用系统平台,对上承接市局、分局下发的任务标准件,对下组织民警按图索骥开展精准打防管控,有效解决了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在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上闯出了一条新路。
莲前派出所辖区学生代表向警察叔叔表示感谢
“派出所是最基层的警务实战单元,一个‘针眼’要应对各警种各部门的‘千条线’。现在有了智慧社区警务平台这个‘腰’,牵引带动警务流程的根本性变革。”现任所长陈志昆介绍,智慧社区警务平台依托全市鲲鹏超算云构建,不仅能实时碰撞比对数据,而且配套建立了标准化、智能化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民警职责清单,每日派发任务清单、实时督促落实,通过警务标准化落实警务责任制,控得早、打得准,越打越起劲。
建强多维感知的“最强大脑”,更要畅通如臂使指的“灵巧四肢”。在社区一线,莲前所率先实现118个小区、37个校园智慧安防全覆盖,率先配备新一代移动警务终端,并在智慧社区警务平台框架下,配套研发民辅警使用的“e治理”APP、网格员使用的“网格通”,根据不同角色权限,开发“点一点、扫一扫”等便捷操作,实现基础数据“一网采集、全网更新、后台留痕”,省去了不必要的表簿册填报,切实为一线民警减负增效。辖区13万常住人口信息采集率、准确率,常年保持98%以上。
事实上,莲前派出所早在2008年起就在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市推进“城中村”整治亮灯、畅通、安防、消防“四项工程”建设,最大程度压缩违法犯罪空间,治安热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发案率大幅下降;2013年,莲前派出所又推出数据采集信息化、监控覆盖多维化、星级管理智能化、综合治理社会化的四位一体“城中村”管理模式,通过信息主导警务、出租房积分考评星级管理等创新措施,不断破解“城中村”管理瓶颈问题。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脍炙人口的《少年先锋队队歌》,传唱大江南北,激励无数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就在厦门莲前。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解放军万炮齐发,打响“八二三炮战”。莲前与台湾金门隔海相望,首当其冲成为满身硝烟、直面炮火的海防前哨。
当时,莲前第四中心小学的13名少先队员成立“前线少年支前活动大队”,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边学习边支援前线。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16岁。年纪轻、力气小的同学负责接电话线、擦炮弹、送茶水,像洗衣服、挖战壕、站岗放哨这些需要力气或者比较危险的工作就由几位年龄比较大的同学来承担。
1958年,厦门市团委授予他们“英雄小八路”称号。1960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根据“英雄小八路”的事迹,拍摄了同名故事片,电影中五位少先队员手拉手用身体将电话线接上时,高唱的正是电影的主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10月,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正式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而如今,“英雄小八路”纪念馆成了莲前派出所新警政治教育的必到“打卡点”。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的豪情壮志,而且对新时代莲前派出所的战斗故事如数家珍。
警花陈律穗出生于1999年,身材高挑,面容清秀,看上去很文静、乖巧。可她印象最深的,却是不怕死、敢亮剑的厦门公安第一个一等功臣、莲前派出所民警陈世强。
35年前的一天,三名歹徒从湖南流窜来到厦门,携带一支“六四”式手枪、十发子弹,还有一些螺丝刀、改锥等工具,潜入村民黄某家盗窃。
“你们干什么的?来小偷了,快来啊!”黄某回家当场发现后,一边追赶一边呼喊,附近的邻居、村民纷纷围了过来。
三名歹徒夺路而逃,匪首赵某掏出携带的手枪,朝紧追不舍的人群开了一枪。冲在最前面的联防队员蔡某当场腹部中弹,应声倒在一片血泊之中。
现场30多名群众顿时乱作一团,有的往楼上跑、有的找墙角,还有的随手抄起木板、锅盖之类的“盾牌”,一边掩护一边往后退。
歹徒眼见大伙都被吓住,仿佛瞬间又看到了希望,不停地挥舞着手中的枪,叫嚣道:“往后退!谁敢过来我就打死谁!”
“大家后退,让他走!”陈世强躲在人群中,不时发出指令,掩护群众撤退。
眼见匪首赵某准备逃跑,陈世强瞅准机会,一下子冲了出来,朝天开了一枪,大喝一声:“我是警察,放下武器!”然后冲了上去,直到把歹徒逼入一条小巷。
“嘭!”歹徒侧身又朝陈世强追赶的方向开了一枪,幸亏子弹打偏。陈世强面无惧色,依然步步紧逼,与赶来增援的民警一道当场抓获一名歹徒,随后又将另外两名歹徒抓捕归案。
事后,律穗问老陈,明知歹徒有枪,为什么还要冲上去?老陈却微微一笑,淡淡地说了句:“现场哪有那么多时间犹豫,都是本能反应。现在想起来,也有些后怕,但不后悔,谁叫咱是人民警察呢!”
“群众有危险,第一个冲上去!”律穗出生在警察世家,读的是警校,对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可她到所里的第一天,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战斗气息。后来还拜老陈为师,暗下决心要和师傅一样,当英雄、冲在前,绝不给莲前丢脸!
办案队民警曾纪元是个标准的00后,从小就梦想着穿警服,当警察,保家卫国。“很庆幸,从警的第一步就来到莲前派出所这个光荣的战斗集体,成为‘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的一员,尽管任务重、压力大,但收获更大。”
作为全所年纪最小的民警,他选择加入办案队,心中最崇拜的是勇斗持刀毒贩的莲前派出所办案队老前辈、二等功臣杨苏闽。
2005年5月的一次缉毒行动中,老杨现场制服了一名毒贩,可另外一名毒贩突然手持两把开山刀冲了过来。老杨的右小臂被当场砍断,脖子、肩膀多处中刀,血流不止。但他仍强忍着剧痛,用尽全部力气死死抓住歹徒,直到戰友赶来将毒贩抓获,自己却昏迷在血泊之中。
还有莲前派出所现任最年轻的社区民警赵昱,他心中的英雄是社区警务队长、“黑猫警长”林威。
2018年底,东浦路上的一处八层居民楼顶楼着火,火舌从门窗喷出,火光把漆黑的夜空染得通红。林威带着10名巡逻队员骑着摩托车、电动车率先赶到。作为社区警务队长,林威对这片区域再熟悉不过了,根本来不及瞻前顾后,往前冲成了本能。
他立即将队员每两人分成一组,挨家挨户疏散周边五个梯位的居民。
看到居民陆续下楼,一向心细的林威担心有遗漏,对着居民大喊:“还有谁没下来的?大家都是认识的邻居,互相核对一下。”
“顶楼的张大妈还没下来,小孙女还在家呢!”
林威心头一紧,带着队员和消防员就要往满是烟雾的楼道里面冲。可整栋楼已经断电,门禁紧锁,根本打不开。
救人十万火急。林威一个箭步冲到最前面,使出浑身力气,强行把楼道铁栏杆掰开一道缝隙,让体型瘦小的队员先挤进去,再从里面打开门禁。
楼道里满是烟雾和水,灰色的浓烟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林威带头冲上顶楼,敲开房门,只见一名阿婆正急得团团转,不知所措。林威进屋看到客厅里坐着一名约五岁的小女孩,被浓烟呛得不断咳嗽,眼中涌出泪水,林威大声喊道:“不要怕,警察叔叔来了。”小女孩主动向林威伸出双手,他一把抱起,又顺手抓了一条湿毛巾搭在女孩头上,招呼队员们搀扶着阿婆下楼。
从楼上下来时,林威两个鼻孔全是黑烟,浑身上下湿透,警用皮鞋已经被水泡得发胀。好在阿婆和小女孩,还有周边楼栋里的数百名群众疏散及时,无一伤亡。
如今,这名小女孩已经读到了小学二年级,但对那天发生的事仍然记忆犹新,尤其对救她的警察叔叔念念不忘。今年警察节,小女孩还特意画了一只“黑猫警长”送给林威,对他说:“叔叔,我觉得你和‘黑猫警长’一样厉害。”
……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莲前派出所作为厦门岛内主城区辖区面积最大、人员密集场所最多、安保任务最重的派出所,每一天,都在战斗;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奔跑。这些新生代莲前民警万万没想到,从警的第一战就是高标准的疫情防控歼灭战。
疫情发生后,厦门空港入境旅客量迅速攀升至全国第三,而厦航空乘部、空勤基地、生活区都在莲前;全市首批三家入境隔离酒店、首例本土确诊病例还在莲前。与此同时,辖区还有18个核酸监测点、6家隔离酒店、1个方舱实验室,还有日常接处警、执法办案……
每一个岗位都需要警力,每时每刻都在经历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双重压力和考验。
那段时间,所长陈志昆每天就像流水线上的“工长”,最揪心、最重要的事就是每天反复测算警力,让每名警力身兼数职,把时间占满、任务排满。可就算这样,也只能勉强维持警务运转。
2021年7月,就在警力最吃紧的时候,又传来辖区群众确诊的消息。并且这名病例确诊前,曾到莲前派出所户籍大厅办证,导致10名民警、8名辅警被隔离。
当晚,莲前片区已经赋黄码。但如果依靠现有已经超负荷运作的警力肯定“崩盘”;如果指令外线警力增援,进了莲前必然隔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封。
当晚,所长陈志昆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街道上昏黄的灯光,透过玻璃洒入办公室,玻璃上清晰地倒映着一个人影——陈志昆手里拿着一支笔,眼前摆着一沓纸,一脸愁绪,反复测算着警力,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他不断揉搓着自己的眼睛,眼中布满了血丝,在纸上画来画去。没有思绪时,就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自己一个人打转,一直到深夜。
第二天,天光渐明,阳光从漫天迷雾中探出个头,但很快又被按了回去,仿佛一条难缠的丝线,一次次地缠住乌云,又一次次地被迷雾所吞噬。但初升的朝阳终究是要从云层的雾幔中挣脱出来的,就像满天乌云终究抵挡不住赤诚的热爱与执着的坚持。
一大早,忧心忡忡的所长陈志昆照例巡视各办公场所,却发现剩余的全部外线警力,无论是在家备勤、轮休,还是在外办案、病休的,没有一个退缩,全部赶回所里。正在福州出差的办案队长唐宁,通宵驱车500多公里,凌晨才刚刚踏进派出所,马上就带着大伙准备物资。
陈志昆所长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鼻子却一阵阵泛酸。他知道,兄弟们没有挂在嘴边的豪言壮语,但都在践行“没有大家哪来小家”的道理。他知道,兄弟们冒着感染、隔离的风险,主动赶回所里投入战斗,家里的妻儿老小肯定放心不下。
抗击疫情不容闪失,平安回家同样一个不能少!
“同志们,除了每天接处警值班民警补休半天,所有民警轮流驻点涉疫场所。隔离酒店、封控区最危险,我和教导员第一组,还有谁先上?”
“我党龄最长,我上”、“我最年轻,我上”、“我家里没负担,我上”、“我上!我上”……话音刚落,队列里,每一个人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右手。
快退休的老民警陈世强抢着到一线,所长担心他年纪大、吃不消,他却说:“抗疫不分年纪!是警察就得上!是党员就要冲!”
民警林金法刚刚因喉癌做完手术,尽管发声都很困难,还是毅然请缨驻守隔离酒店,随身带着笔和纸,把疫情防控常用语做成“提示卡”,用传纸条这种“无声”的方式,安抚隔离群众,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副所长韩开阳的岳父是郑州人,刚刚在地铁积水事故中遭灾,但他悄悄地取消了探亲行程。
莲前派出所民警带领社区工作者,为困难群众发放防疫物资
还有的民警是双警、警医家庭,他们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夫妻双双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还有的民警家里老人生病、子女入学,但为了战“疫”,都二話不说取消了已经定好的行程……
连续60多天,除了每天接处警值班民警补休半天,全警在岗在位、以所为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涉疫管控零疏漏、涉疫场所零警情,共同捧起了抗疫专项集体二等功的奖牌。
如果说疫情防控就是一场事关群众生命安危的歼灭战,那反诈防骗、守护群众“钱袋子”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持久战。
莲前与台湾金门仅一海之隔,架根天线就可以接收到对岸的移动电话信号,因此成了台湾诈骗分子新目标。
随着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打响针对诈骗犯罪的“猎狐行动”,莲前公安人应声参战、雷霆出击,向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猛烈进攻。
2008年,莲前派出所获取了一条跨国短信诈骗案件的线索,受害人不仅涉及国内十几个省份,还包括韩国、缅甸等好几个国家。
大战在即,全所上下斗志昂扬,也有一丝担忧,这么大的案子,单靠一个小小派出所啃得下来吗?
民警关建国带领专案组,连续10个月奋战、辗转十几个省份、协调几十个部门,甚至联系国际刑警组织,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涉案金额高达60亿韩元。破案难度之大、牵涉范围之广、涉案金额之高,不仅创下当时全国之最,也打响了莲前反诈的“第一枪”。
初战告捷。但莲前派出所征战的脚步从未停歇。大数据时代,诈骗犯罪进入高科技对抗的新阶段,给打击防范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冲锋号再一次吹响。莲前派出所持续做实反诈“厦门经验”基础一环,全面激活高效落实预警指令“末梢神经”,与被骗对象分级分类、见面劝阻,把群众劝阻在“被骗路上”,成功率达100%;组建莲心反诈小分队,走社区、入工厂、进学校,构筑起线上、线下反诈矩阵;不断壮大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朋友圈,社区大妈、店铺商家、外卖骑手,都成了流动宣传哨。
去年11月份,市反诈骗中心发来一条预警信息,洪文石村一出租房,男子刘某正在接听涉嫌诈骗的电话。值班民警陈建华带着辅警立即赶往出租房,途中不断给刘某打电话,却一直占线。“不好,他可能在和骗子保持通话。”陈建华找到刘某的暂住处,对方戴着耳机在床上接电话,怎么大声喊都充耳不闻。
情急之下,陈建华拆了出租房的纱窗,操起窗台上的空茶叶罐敲栏杆、敲桌子,声嘶力竭地喊着:“开门、开门……”刘某这才放下电话,停止与骗子的通话。不久,他又跑到派出所投诉:窗户被弄坏了,要陈建华赔偿。还好,在派出所领导的耐心解释下,刘某终于幡然醒悟。
拦下差点儿被诈骗的财产,却被群众误解、甚至投诉,陈建华的心里“苦”。但他说,相比老百姓钱被骗走,他的委屈不算什么。陈建华果断拆窗拦截诈骗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之后,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网友们叫他“破窗警察”。
2022年,莲前派出所辖区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在多年持续下降基础上,再降199%。
擎起枫桥旗,筑牢枫桥魂。除了高频率的安保攻坚战、高标准的抗疫歼灭战、高密度的反诈持久战,莲前派出所矢志不渝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赢了一场场爱民为民的“平安之战”,把“人民公安为人民”刻进阔步前行的每一个年轮。
2021年8月的一天,辖区一个商业广场的手机店被盗,店里的手机、电脑被洗劫一空。疫情之下,商家本就处境艰难,再遇上这样的糟心事,更是雪上加霜。报警时,店主瘫坐在门口,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
当天上午,办案队队长唐宁就带领队员们开足马力,进入战斗状态。但案发时间在凌晨,有限的几个监控画面几乎都是黑漆漆的,偶尔飘过几个人影也根本看不清正脸。现场勘查组同样困难重重,相邻的早晚两个时间点,并没有发现可疑人员进出商场。案件看似无从下手。
战斗陷入胶着的关键时刻,往往是耐力和意志力的比拼。要想最快速度破案、最短时间追赃,从视频监控画面里找線索是最有效的手段。画面黑,就把亮度调到最高,时间长了眼睛刺痛还是咬牙坚持;画质差,就降低倍速,09倍,07倍,直到05倍速,几乎是一帧一帧慢动作回放。一段三分钟的现场画面,唐宁带着三名侦查员,八只眼睛足足看了三个小时。
“停!手上拿的杯子放大!再放大!”
“队长,这奶茶店商场里就有一家,附近还有好几家呢!”
此时,距离店主报案已经过去五个小时。队员们顾不上休息,顶着烈日、啃着面包,身后的衣服已经全部浸在汗水中,但还在一家一家地查监控,比对时间轨迹以及嫌疑人的体型、衣着特征。终于,在三公里以外的另一家商超发现了这伙人的踪迹。随后,又马不停蹄赶往400多公里外的宁德宣城,将六名犯罪嫌疑人抓获,不仅追回了所有被盗财物,还连带破了外地盗窃案件五起。此时,距离报案仅仅过去了16个小时。
人找到了,但爱民为民的战斗并没有结束。经过调查,六名嫌疑人都是十四五岁,从贵州老家辍学的孩子。面对这一群稚嫩又慌张的孩子,得要想办法让他们重返校园,走正道才行啊!
依法办案的同时,唐宁一边千方百计与贵州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一边尽最大努力劝导孩子,打开他们的心结。
过了两天,贵州当地教育部门就派专人来厦门把孩子接了回去。临行前,唐宁特地叮嘱孩子们回去以后好好读书,还塞了几本课外书在他们的背包里,回家路上慢慢看。
今年的警察节,唐宁还收到了孩子们发来的照片和祝福短信,看到孩子们已经回到课堂,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不仅抢劫盗窃之类的大案大事开足马力,查到底、帮到底,哪怕丢的只是一枚小小的耳机,同样不小看,不小办。
去年年底的一个夜晚,一位年轻妈妈几乎是冲进了派出所值班室。
“民警同志、民警同志,我儿子的耳机……耳机弄丢了!”只见她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一边还用手指着耳朵直比画。
80后民警王鑫是办案队的主力,越靠近年关手头上的案子、急事越多,正忙得焦头烂额。
听到这事,王鑫真有点儿哭笑不得:“一个耳机,至于吗?”
“找得到吗?什么时候能找到?”对方一直追问。
王鑫只能放下手中的档案,耐心问道:“你先跟我们说说当时的情况,一块儿努力,好吗?”
原来,报警人姚女士儿子患有自闭症,耳机是培训机构提供的康复治疗耳机,价值三万五千元。如果找不到,不仅面临高额赔偿,原本的培训课程还得重新编程、重新开始。
了解原委后,王鑫坐不住了,当即赶到监控室调取监控。
监控显示,耳机是在一个加油站门口丢的。一名拾荒老人捡起来后,拐进了浦南菜市场。那里人流量大、流动快,大大小小的出入口就有十几个,并且大部分都是监控盲区。想要快速定位无异于大海捞针。
说实话,这类警情并不复杂,就是非常耗时耗力。“工作再忙,也不是推脱的理由。”随后几天,王鑫把办案抓贼的手段都用上,把每分钟掰成两半来花,所有工作排成一张表,行程几乎精确到分。
“去路不行,咱们就往回找,看看老人从哪里来。”带着两名辅警比对了三天,看了上百段视频,发现拾荒老人每天的路线相对固定,连续三天都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谊爱路。
于是,王鑫带人兵分两路,一组守在老人必经路口,一组实时查看监控。果不其然,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再次遇到了拾荒老人,最终找回了耳机。
两天后,当姚女士听说原本几乎不抱希望的耳机已经找到,惊喜交集。今年1月,还特地发来慰问视频:“经过这件事,就感觉跟莲前派出所有根纽带连接着,特别关注派出所的消息。听说你们还成了全国模范、公安楷模,真是太好了!实至名归,为你们点赞!”
社区工作千枝万叶,但对群众来说,一枝一叶都是大事;而对莲前民警来说,一枝一叶总关情,都需要用心经营。管平凡小事,暖万千民心。是忠诚,是信仰,是传承,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厦门,自古以来便因海而生、以海筑城、向海图强。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两岸融合发展的第一家园,到全国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建设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再到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厦门的朋友圈,在广袤大陆上不断拓展,在浩瀚海洋中不断延伸。
会展业是促进厦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会展经济的主战场正是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的厦门国际会展中心。这里年均大小展会500余场次、人流量突破500万,几乎天天有展会。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激荡鹭江两岸。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久违的展会客流回暖。仅仅在去年下半年,汽博会、家博会、石材展等大小展会活动就有53场。
走进会展警务服务中心,民警蔡海滨的档案柜里分门别类摆满了安保执勤方案,打开警务通,一张AR地图实时记录每个展厅人流状况,执勤警力部署、巡逻路线清晰可见。
蔡海滨说,这里几乎天天都有展会,周末、节假日也不例外。尽管展会规模有大小,但他们的安保等级没有高低,每一场都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大家也早就习惯了周末执勤,习惯了最早到场、最后离场。
莲前派出所靠前开展展会安全检查
那天是个周末,展会人流不少,但总体还算平稳。从清晨6点到下午5点,蔡海滨带队在三个展馆之间来回巡逻,还和同事处理了两起物品遗失、一起纠纷警情。
九个小时的执勤,步行两万多步,几乎耗尽了所有体力。展会趋于尾声时,蔡海滨终于回到警务服务中心,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边喝水,一边拿出手机翻看朋友圈里妻子发的孩子照片。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九个小时不停来回巡逻,就是为了提高见警率,不给‘展虫’可乘之机。”蔡海滨说,有一些不法分子紧跟每场展会,与各大展商一起辗转全国各地,他们看似西装革履,但进入展会后就瞅准机会扒窃、扰乱展会秩序,业内都称他们为“展虫”。
去年5月,一伙“展虫”趁展会即将结束盗窃展商财物,莲前派出所接到报警时,“展虫”已逃离厦门。但蔡海滨没有放弃,迅速查出这伙“展虫”的身份,并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两个月后,一场规模较大的展会要在厦门会展中心举行,那伙“展虫”闻风而动,又乘坐飞机赶来厦门,结果航班刚落地,蔡海滨就带队将他们带上了警车。
“敬业正直,排忧解难”——挂在会展警务服务中心的一面锦旗,引起了我的注意。问起来历,蔡海滨腼腆地摆手笑了笑,说这是一家德国展商送来的。来历还得从一起石桌“被盗”案说起。
几年前,国际石材展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世界各地石材商将各种精品石材运来参展。就在展会结束时,一家德国参展商整理展区过程中发现,两张价值六万多元的石桌失踪了。
走访、摸排、查监控……蔡海滨第二天就锁定了一部可疑车辆,并且在数十公里外的漳州市长泰区找到了“失窃”的石桌。
调查一问,才知道是一场乌龙——原来展会结束撤展时,德国展商将大件展品交由第三方公司来运输,工人没分清楚要打包的展品,误将原本要运回德国的石桌打包装错了。
三个月后,就在专案组民警把这件事情淡忘时,德国展商委托国内代理公司的负责人,将一面印有“敬业正直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会展警务服务中心,还转达了德国总部的谢意:“因为我们自己的疏忽,石桌打包装错了,但你们还是这么快帮我们找到,从中看到了中国警察的认真!感谢你们!”
蔡海滨说:“国际会展中心是代表厦门乃至祖国,展示产品、对外交流的窗口。尽管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民警,但一举一动,都被国外展商、嘉宾看在眼里,代表了中国警察的形象,甚至代表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法治环境。只要进了会展中心,那就必须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把腰板挺得直直的!”
除了抓“展虫”,莲前安保民警的另一大任务就是调纠纷。
“这展会纠纷啊,跟社区邻里纠纷、民事纠纷还真都不一样。”说到这儿,所长陈志昆又给我们念起了展会“调解经”,“三大特点,一是流动快,参展商大部分都是从外地甚至境外来的,展会结束就要离开厦门,有啥问题现场不解决,以后就更难了;二是人员聚集快,展区一个摊位连着一个摊位,有很多还是组团来的,有点儿小摩擦,马上就能围上来好几圈人,形成群体效应,时间越长越不利于调解;第三,还是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调解不及时、不成功,从小了说会影响展会顺利举办,往大了说直接影响特区营商环境,甚至是国际事件。”
展会纠纷调解难有三“快”,莲前派出所的应对也有三“快”——快调、快处、快到场。他们大力推动警务前移,在会展主场馆设立“警务服务中心”,联合市场监督、城市执法、会展集团、组委会,甚至涉外主管部门等单位组成“联调委员会”,对涉展会纠纷开展专业对口、流程简化、快速便捷的现场调解,确保小事不出展、大事不出会。会展中心投入使用以来,累计调处展会纠纷一万余起,成功率高达996%。
不仅如此,莲前派出所派驻会展警务服务中心的民警有一个特点:大多会说“三语”——普通话、闽南话、英语,人人过关。派出所还联合高校等部门,发展了外语平安志愿者,就连日语、德语、阿拉伯语之类的小语种也实现了全覆盖。
有一年,一家策展机构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览,包括意大利等来自国内外的上千名客商参加此次展销。然而展会刚开始不久,部分参展商与策展机构就认为,展会规模并不符合当初的招商承诺,短时间内就聚集起上百人,联合向主办方讨要说法。
但双方始终谈不拢,争执变成吵架,吵架升级成对抗,甚至准备好了上街拉横幅,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我是厦门警察,你们有事慢慢说!”所长陈志昆掌握情况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双方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他主动亮明身份,以公開透明的行动,率先获得大部分参展商的支持,安抚了现场人员的情绪。
随后,陈志昆所长带队分头行动:一方面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依规处理了几名带头挑事的“展闹”;另一方面牵头各方,现场驻点联合调解,约谈活动主办方与牵头的参展商,引导他们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迅速平息参展商连日来求助无门的怒火。经过整整20小时的现场驻点联调,双方最终达成共识——一场国际会展矛盾纠纷,就这样被化解,做到事了、人和。
事后,很多参展商都表示十分感激:“感谢厦门的民警帮我们维护权益,厦门的营商环境、法治环境果然名不虚传,你们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从金砖厦门会晤、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田径金牌赛事厦门马拉松赛、金鸡电影节等“四金”盛会,到海峡论坛,以及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文博会……
有这种感觉的,不仅有投资创业的展商、回家寻亲的台胞,还有来莲前奋斗打拼的外来务工群众。
泥窟村片儿警董永炟,这些年来,所里办公室落满灰尘,在村警务室的椅子,却磨掉了一大片油漆。他从文质彬彬的东北小伙,变成肤色糙黑的闽南“老筛”(闽南语,意为老师傅);从大家口中的“小董”,变成了村民心里的“董村长”。
2019年3月,泥窟等村旧村改造,让“董村长”最担心的事发生了,村民老林硬是不同意拆迁方案,不接受街道劝诫,扬言要“鱼死网破”。
永炟立即放下手中活计,赶到老林家,老林合着双手伸过来:“来吧村长,把我铐走,任杀任剐就不认拆。”林家大嫂抹着眼泪数落:“小董你以前跑饿了,都在我家蹭吃,别人不听话你搞不定,还请我家老林帮忙,现在怎么忍心来我家找麻烦?”
永炟安抚着大嫂,按住老林双手,顺势坐在院落石头上:“大哥,我有什么权力杀你剐你?我是个片儿警,是为你们服务的。”老林把头扭开,永炟继续说,“您教我泥窟闽南话叫‘脱困’,对吧?”老林点点头。“这几十年,大家伙儿不仅脱了困,而且小日子让人羡慕,何必要发这么大火呢?”
老林沉默半晌,回头盯着永炟:“钱我几辈子花不完,我只想留住老房子。”
永炟接着老林话:“大前年,您还跟我‘炫耀’厦门高楼大厦,您还说,要不是党和政府建这特区,泥窟村那就真的是个泥巴窟窿啊。”
一老一少就这样坐了一下午,聊了一下午,老林始终没有表态,但语气和心情明显舒坦。
不出永炟所料,第二天,旧村改造指挥部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董村长,老林签字啦,其他三户跟着都签了。你可真有办法。”
其实,一个小民警能有什么通天的办法,他的办法无非就是一双铁脚板、一张婆婆嘴。在泥窟,每个村民的手机里都存着永炟的电话,遇到大事小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永炟。就连家里的马桶堵了、衣服掉别家阳台了,都找他。而永炟接到电话,总是二话不说,马上到场解决。
安防设施大幅增加,出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管,连续两年实现零警情……如今的盘古众创社区公寓从泥窟旧村拔地而起,成了白领们温馨舒适的家园,很多租客从入住到现在都没有搬过家。
很难想象,这里过去也曾因环境嘈杂、治安问题层出,致使租客怨声载道。2017年,莲前所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莲前街道洪文石村社北片区490号为试点,莲前所联合社区、街道,引进专业管理运营公司,将该处改造为盘古众创社区公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同年5月1日,盘古众创社区开盘,100多间公寓当场抢租一空。
在软件园二期工作的小李,当天也抢租了一间公寓,说到为什么要住在“城中村”时,小李动情地说:“环境舒适、家电齐全、无管理费,还配套免费的创客空间、健身房、台球厅,租金不高、生活方便,住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改造涉及很多方面。单单消防问题,我上下沟通协调,至少跑了10趟。”“董村长”告诉我们,在街道、社区以及莲前派出所的努力下,盘古众创社区在开放出租的第一个月,400多套出租房就几乎被“抢空”。
跟随“董村长”来到盘古众创社区保安室,三块大屏幕占据了最显要位置——129个监控探头画面实时滚动,社区停车场、出入口、楼道等各个角落一览无余。
恰巧,这时一名外卖骑手来社区送餐,保安登记其身份后,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开门放行。“任何人进出社区,智能门禁系统都会拍照、记录时间。”“董村长”说,“公寓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快、成分杂,如今借助监控、智能门禁、网络管理平台,在盘古众创社区建起一整套智能化安防体系,不仅为租客提供现代化的生活便利,还可以将可疑人员拒之门外,‘城中村’管理就有了保障。”
走进公寓,“董村长”打开“厦门百姓”APP,调出住户登记信息,和负责公寓管理的总经理练墙微一起核实住户身份,更新APP信息数据并同步宣传反诈骗知识。据了解,盘古众创社区共有400多套出租房、700多名住户,大部分住户都是从招租开始入住至今,社区黏合度之高实为罕见。
此外,公寓还采用数字化的“云平台”APP进行智能管理,所有住户信息录入平台,房租、水电费也在平台结算,避免传统出租公寓的租赁纠纷,防止出现转租、二房东等情况带来的安全隐患。
住户李明泽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我来到盘古众创社区创业,在这里开了我的第一家钢琴和舞蹈培训班,我很喜欢这里便利的交通和安全的环境。上次办居住证时,社区民警主动指导我,让我觉得很暖心。如今,我已经在厦门开了三家培训机构,在岛内岛外都租了房子,但我还是喜欢住在盘古众创社区。我是玩乐队的,与社区里的年轻人交流音乐,很有共同语言,我还想在社区里组织演出和晚会,活跃社区气氛。”
在“莲前模板”的带动下,厦门“城中村”一个个“盘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遍地开花。
身处其中的群众也切实感受了莲前警察的用心——原来住在“城中村”不仅方便、安全,也可以很温馨、很舒适。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西路372号——
莲前派出所就“藏身”于居民楼间,“來泡茶啊”、“等会儿啊,先去买菜再过来”……这样的对话时常回荡在派出所门口,外墙的蓝白配色与附近的小区、店面融为一体,派出所的阳刚、正气与小巷里弥漫的烟火气水乳交融,看上去很容易误认为就是一栋再普通不过的居民楼。
走进派出所,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荣誉墙。墙体底色是从下往上、由深到浅的蓝色,那是大海的颜色,象征着人民公安摧枯拉朽、荡涤黑恶的职业力量,也映衬着莲前派出所爱民为民的似海深情。淡淡的白色线条勾勒出白云、浪花、海鸥,还有若隐若现的国际会展中心剪影,把画面主体的“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八个烫金大字衬托得格外醒目。
这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正是莲前派出所成立以来忠诚护航特区建设发展的生动写照和不懈追求。
荣誉墙左侧,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模范公安单位”奖牌熠熠生辉,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公安部集体一等功、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等奖牌依次整齐排列。
“这个方案是全所民辅警共同商议的。”所长陈志昆介绍,“把部分荣誉奖牌悬挂在派出所大院最显眼的位置,就是要让每个来办事的群众都能看到,都能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也是在时刻提醒我们的每一位民辅警,以全国模范为根本标准,不忘来路、不辱使命,载誉奋进、再创佳绩。”
“这些成绩、荣誉固然值得骄傲,但我们心中最在乎的成绩是群众的安宁,眼里最高的荣誉是群众的夸赞。”顺着陈志昆所长的介绍,我们的视线转向紧邻荣誉墙的一座莲花雕塑。
这座莲花雕塑目测大约有三米多高,通体如莲花一般洁白,花骨朵儿昂首挺立、含苞欲放,微微张开的莲瓣紧紧簇拥着莲心,粗壮的根茎深深扎根在象征着人民、大地的黑色莲台之上,莲台四周流水潺潺,绿草郁郁葱葱,红花星星点点……
“这座雕塑是辖区群众根据我们派出所名字中的‘莲’字设计的,不仅是莲前警民心连心、一条心的标志,也是在提醒我们时刻不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陈志昆所长介绍道。
原本以为只是派出所警营文化建设的景观点缀,原来出自群众的创意。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找到了莲花雕塑的设计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志铅。
作为一名设计师,吴志铅带领团队曾先后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学会詹天佑大奖金奖。
“在我们眼里,莲前民警就是我们眼中的能人、身边的好人、心里的亲人。”说起设计莲花雕塑的初衷,吴总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我一直有个愿望,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代表14万莲前人民,表达我们对莲前派出所的感激之情、崇敬之心。”
发自内心的作品背后,是一个个记忆深刻的感人故事。
“就说说带你来找我的沈警官吧,我们都认识20多年了。”吴总的故事是从随行民警沈碧海开始说起的。
1999年,如今高档小区林立的洪文社区,当时还只是一个待开发的村庄。进村的土坡上,吴总见到了两个一瘸一拐的民警。
上前一看,差点儿没笑出来,老民警左脚包着纱布,新民警则右臂缠着绷带。于是,新民警给老民警当拐杖,老民警帮新民警拿公文包,二人相互搀扶着,一段上坡路走了足足五分钟。
一问才知道,他俩前一天抓捕嫌疑人受了伤,可听说辖区有群众需要办理暂住证,他们刚从医院包扎完,就赶过来做入户登记。
偶尔一次遇到或许不算啥新鲜事,但接下来的好几天,这俩“哼哈二将”裹着纱布每天都来,走访、巡逻、办证……一样也没落下。
村民们看了都心疼,刘阿嬷特地抓了一只自家养的大番鸭,让他们回家炖了补补。可二人婉言谢绝,一瘸一拐地继续在社区忙碌。“现在想起来,当时如果拍下来发个抖音,他俩一定能成‘网红’”。
还有隔壁村的老庄,原来是一名旅行社的中巴车司机,后来下岗了,精神遭受重创,总觉得有人要害他。有一次,老庄凌晨两三点报警:“警察同志你快来,有人要害我!”
沈碧海马上赶到现场,问他:“谁要害你?”
“就在……就在电视机里!”
原来是一场乌龙,大伙哈哈一乐,都散了。可沈碧海却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就带着一盒茶叶上门走访。
警察上门“送”茶叶,老庄有点儿受宠若惊,两人就这样边喝茶边聊了起来。可这一聊才发现,老庄的被害妄想症确实挺严重,连家里人都不相信,觉得他们会给自己下毒。所以从来不吃家里的米,连菜刀都藏起来了。
“那这样,以后我帮你买米,這样行不行?”碧海认真地说。
老庄愣了一下,半信半疑地点点头道:“好。”
没想到,过了两天,小沈真的带着一大袋米上门,还拎来一桶油。那顿饭,老庄吃得很开心。
从那以后,每次老庄家米吃得差不多了,总能遇见小沈。一来二去,两人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老庄逢人便说只相信莲前警察。
为彻底解决老庄的问题,碧海还联系了老庄的家人,一起想办法。通过积极治疗,老庄的病慢慢好了起来。后来,碧海又帮他找了工作。如今,老庄在一家海鲜店干起了杂工,能够自食其力,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民警走得多,见得勤,大家自然信任。家里闹矛盾找他们,孩子不听话找他们,就连家里衣服被风吹走了、台风天屋顶漏水了,还是第一个想到他们。”吴志铅说,“其实说句心里话,这些很多都是分外事。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着我们,实实在在为我们好。所以,莲前民警就是我们心里的‘亲人’。”
让人民满意的“亲人”、“好人”,不仅是用铁脚板走出来的,更得要会办事、解民忧,才能成为群众心中的“能人”。
十年前,民警林威上门登记刑释人员黄某信息,黄某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我不是你的犯人,别来打扰我。”
黄某因患有严重糖尿病,性格孤僻,妻子、女儿早早离他而去。林警官吃了几次闭门羹还是没有放弃,每次到老黄家附近,都隔墙大喊“老黄,出来泡茶”,终于把他喊了出来。一来二去,两人还成了朋友。
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2014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已双目失明的黄某,突然高喊“不想活了”,被劝阻后,只想见莲前派出所的林警官。
急急赶来的林威,紧挨着黄某坐在路边石阶上,低声问:“老黄啊,你病重,眼睛也看不见,怎么走这么远?”
50多岁的黄某一阵抽泣,伸出手来,紧紧抓住林威:“阿威,要是你不来,我会一路走到头。”说完,掏出怀里两瓶酒,交到林威手里。
每次提起这事,林威都感慨地说:“对于群众,我们真还不能简单地公事公办,特别是困难群众,更需亲人般的关心。”
打那以后,林威、张艺通、张弩,三任社区民警,换岗不换心,十年如一日,帮助黄某办理分户、申请低保、协调安排工作,隔三岔五登门探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今年春节,三人还一起探望黄某。已经渐渐走回正轨的黄某感动地说:“虽然我看不见,但是外面那些高楼、那些大树,还有你们的模样,我都能听见。”大家都放声笑起来:“老黄,你都成诗人了。”
村民们都是朴实的、善良的,从这些年的一些小事中,大伙儿都感觉到,莲前民警处事公道正派、敢于担当作为,能办事、会办事,就是群众眼里的“能人”。
莲前派出所社区民警与辖区群众座谈
“确实,他们不仅公道,还特别正派、干净。曾经,也有朋友找到我,说想托民警办点儿事,我都会告诉他们,莲前所只有一个门,没有后门。只要是合法的事,民警上门办都可以;要是歪门邪道,绝对没门。”故事讲到这儿,吴总不禁感叹道,“莲前的警民关系一直以来就像我设计的那座雕塑一样——心‘莲’心、一条心。”
前埔南社区是全市最早一批拆迁安置房、统建房聚居地,居民成分复杂。居民老唐因为孩子18岁时意外去世,精神遭受重创,还染上了酗酒闹事、小偷小摸的恶习,邻里不胜其扰,经常报警。
真心交流他不领情,批评教育也走不通,怎么办?社区民警张剑想了又想,得让他有事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张剑找到老唐所在小区物业,找了个合适机会,说服老唐干起了保安。
别说,穿上保安服的老唐,不仅改掉了坏习惯,而且比同行干得更出色,还申请加入“好厝边(闽南语,意为好邻居)”志愿者服务队,并拍着胸脯向张剑说:“张警官,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好厝边服务队算我一份。”
在莲前,还有16000多名群众跟老唐一样,实名加入“好厝边”志愿者服务队,占到常住人口总数的11%。他们常说:“你们天天奔波,我们也愿意为社区出力。”
在民辅警的引导和训练下,“好厝边”志愿者服务队,从“杂牌军”逐渐变成了“正规军”,他们遍布莲前大街小巷,通过“厦门百姓”手机APP,与民辅警在线互动,一呼百应。
莲前东路卧龙晓城小区门口,开着一家修鞋铺。从表面上看,马大姐是这家鞋铺的经营者,平时埋头补鞋,其实,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莲前派出所“好厝边”平安志愿者。
由于常年在门口,马大姐对出入小区的人员十分熟悉,一旦出现陌生人,她马上能发现。去年5月,一名有吸毒前科的人员结束强制隔离戒毒回到小区居住,社区帮忙安排了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进行帮扶。然而,他没干多久就不愿工作,反而与之前的“毒友”们密切来往。马大姐在门口不止一次看到这名吸毒前科人员与可疑人员接触,就将这一异常情况告诉社区民警蔡海滨,迅速上门抓获了这名涉嫌吸毒人员。
像马大姐这样的“好厝边”平安志愿者还有很多,莲前所还联合街道、社区,打造出“莲心”好街坊、“莲心”社区矫正帮帮团等一大批群防群治团队,汇聚起建设平安莲前、平安思明、平安厦门的强大力量。
在莲前,良好的群众基础不断释放出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不断壮大的群防群治队伍,也不仅仅局限在“防贼防盗”的传统模式,而是被赋予更多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近邻情愫,让辖区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
2016莫兰蒂强台风袭击厦门,一时间城市满目疮痍,好厝边志愿者纷纷请战,参与道路清障,帮助恢复交通和生活秩序。
2017年金砖会晤期间,莲前16个公交站点、场馆、商圈,好厝邊志愿者全域守护。哪里缺人手,哪里有纠纷,微信群里信息一出,志愿者就近赶到。有一次在瑞景商业广场,一男子抢夺手机,被好厝边志愿者许金良飞身扑倒。去年8月,看到民警们在烈日下疫情防控,许多老百姓送来电风扇、仙草蜜,为他们带来一份清凉。近年来,金砖厦门会晤、马拉松赛、海峡论坛等一系列重大安保任务,都有好厝边志愿者的一份功劳。
“莲”心换真心,警民一条心。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无论多高的荣誉,也离不开一个个普通民警的付出,离不开家人期盼的眼神,离不开柴米油盐的真切牵挂与等待。
案件办理队队长唐宁的爱人李佳欣就是千万警嫂中的一员,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她和唐宁是吉林老乡,又是同一个中学上下届的同学。缘分真的很奇妙,毕业后他们在厦门不期而遇。再见时唐宁已经穿上了警服,帅气威武的样子深深地吸引着佳欣。
当时就有警校毕业的闺蜜对佳欣说,当警察难,做警察的妻子更难,不仅要做好全能超人的准备,还得有颗大心脏。
但为了这份安全感,佳欣还是毫不犹豫地嫁给了他。婚后的生活虽然没有想象得那么浪漫,只有安稳、踏实,还有一次次沉重的“暴击”。
认识以后的第一个情人节,佳欣知道民警都很忙,特地提前三天就提醒唐宁,连吃饭的地方都提前订好了。可就在出门前40分钟,电话突然响了。没有偶像剧里的玫瑰花、专车接送,只有一句,临时要去漳州出个任务,回来再补吧!对不起……
其实,这只是唐宁结婚以后一如既往缺席、失约的开始。在莲前派出所,他们周末要安保、假期要备勤、春节要巡逻、国庆要加班……报纸上说他们是“周末警察”,但对家里来说就是常年缺席的周末,是少一个人的全家福。
结婚八年,他们已有了一儿一女,女儿七岁,儿子五岁,这个年龄正是最需要爸爸妈妈陪伴的时候。有时候,儿子、女儿实在太想爸爸了,佳欣又不敢打扰唐宁工作,就趁午休带着孩子们去派出所,一家人点个外卖在所里吃会儿聊会儿,也是难得的团聚、独有的浪漫。
女儿总是特别黏爸爸的。好几次分别的时候,都缠着爸爸不松手,撒娇说:“爸爸,爸爸,你就陪我回家拼会儿乐高,好不好吗?”
“乖,爸爸下午还要去巡逻,抓奥特曼小怪兽呢!”
每每看到这一幕,佳欣都特别揪心。
所里那么多人,难道唯独少了你一个?难道有什么事真这么着急,非得今天处理?曾经,佳欣也这样抱怨过。可当她无数次见他成功追捕逃犯后,孩子一般的高兴、喜悦;无数次见过他帮助群众找回财物后,如释重负的安心;无数次见过他和战友并肩作战,那种奋不顾身的拼博。佳欣终于明白,其实并不是所里离不开他,是他离不开这份职业,放不下这份使命。
慢慢地,佳欣和孩子习惯了他就算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还是会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家,蹑手蹑脚先去看看孩子;习惯了他回到家还响个不停的电话追踪;习惯了他在安保现场和女儿、儿子依依不舍的视频电话。
唐宁也成了我们家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家里老老少少过生日、各种纪念日,从来没有按日子来,都是到了临近的日子,他啥时候有时间,就什么时候过。甚至连每年的全家福,都是选离所里最近的照相馆,全家人化好妆、摆好位置,喊他过来“串个场”,拍完合影他又急匆匆赶回单位。
虽然警察老公在家的时间不多,但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此变淡,还慢慢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说个“题目”,对方差不多就能理解意思。小事微信留言,大事才打电话,尽量不让他分心。
2021年9月,就遇着了大事。莲前所辖区的源泉山庄出现首例新冠阳性病例,唐宁要带队到最危险的地方,执行封控任务。可就算这么大的事,他在电话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要去执勤,可能有一段时间回不来。”
“有时间回来取几件衣服吗?要不我给你送过去?”
“不用不用,宿舍还有几件换洗的。”
等唐宁一个多月后回来,才发现他说的那几件衣服其实是秋天的执勤服和长袖衬衣。
作为一名警察,唐宁心中有一份责任,默默为家里人遮风挡雨,从不把危险还有工作上的紧张、焦虑带回家里,从不让佳欣知道太多而担心。
就在莲前派出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唐宁竟给了她一个终生难忘的拥抱。他激动地说:“老婆,这份荣耀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惊喜之余,佳欣被深深感动了。她能够体会到,这份荣誉在莲前派出所民警心中至高无上的分量,更能够体会到这份荣誉背后所饱含的家属们的爱与奉献。
莲前派出所成立26年来,200多位警属与民警们一路同行,用最赤诚的爱为亲密爱人守护着一片宁静而温柔的港湾。
在莲前所,有一位公认的好警嫂——伍素端,她是老教导员胡跃生的妻子。胡教导员是莲前派出所的第一代民警,从建所的第一天开始,他便像钉子一样扎根在这里。
有一种爱叫患难与共,夫妻一旦牵手,就是一生一世。
伍素端嫂子是一名公务员,工作十分繁忙,但她家里家外一把手,照顾老人,教育孩子,样样周到。胡教导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把全部热情倾注在工作上。然而十多年前,60多岁的婆婆突然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并伴有严重的糖尿病,生活无法自理。她毅然把公公、婆婆接到家,承担起照顾二老的重任。她学会了像护士一样打针,每天给婆婆注射胰岛素;天天中午,她都从单位赶回家给公婆做饭,365天雷打不动。没想到,几年后,年迈的公公患上了肺癌,照顾家庭的担子更重了,她常常在单位、医院、家里之间奔忙,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和照顾老人成为她生活的全部。直到十多年后,二老相继离逝。
后来,胡教导员退休了,原本以为终于可以过上二人世界,好好享受人生了。但是不曾想,教导员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
晴天霹雳!
然而,素端嫂子没有被击倒,她到处奔波找名医,寻偏方,陪着教导员进行了18次化疗,在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一直守候在他的身边。去年4月,胡教导员安详地走了。
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他拉着素端嫂子的手说:“素端,这辈子你跟着我,没享一天的福,对不起你呀。好多答应你的事都还没做到。”
一向坚强的素端嫂子也哽咽道:“千万别这么说,跟着你我心里踏实,就是还没过够啊。老胡,下辈子,我们还要做夫妻。”说完,他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胡教导员是一个视荣誉为生命的人。当派出所获得最高荣誉的消息传来,素端嫂子还特地替老教导员去所里看了看:“如果老胡还在该多好啊,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手捧沉甸甸的奖牌,素端嫂子泪眼婆娑,仿佛看到了老教导员的笑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这样的好警嫂在莲前还有很多、很多……
1999年,超强台风“龙王”正面登陆厦门。接到预警后,民警苏志雄赶到社区,组织转移村里低洼地带群众,打着手电筒挨家挨户巡查,帮着加固窗户、顶棚。
这时,老苏接到辖区一名居民报警,家中玻璃被吹破,碎片割伤了大腿。但此刻全城树木倒伏、交通中断,救护车根本无法到达。接到报警后,老苏没有任何犹豫,启动警车冲进了狂风暴雨中。一路上,躲过从高楼掉落下来的广告牌,搬开沿路倒伏的树木,15分钟的车程,走走停停耗费两个小时,最终将受伤居民安全送医。
其实这一路上,老苏心里也惦记着家里的妻子和两岁的儿子,他买了一些面包、水还有蜡烛,拖老乡送到家里,打电话叮嘱妻子:“關好门窗,有事就打110报警。”而自己始终扎在社区,直到台风警报解除。
台风过后,老苏回到家才发现家里的窗户已经被呼啸的台风刮跑,家里早已水流成河,妻子抱着两岁的儿子蜷缩在卧室的一角,吃着他为他们准备的面包。看到这一幕,老苏心里充满了愧疚,直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回来晚了。”没想到妻子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夸奖他说:“幸好你提前为我们准备好食物和蜡烛,不然就真的麻烦咯。”
这就是莲前的警察。在单位,他们是响当当的人民警察,但在家里,却是不那么靠谱的丈夫、妻子;他们虽然没有那么多甜言蜜语、花前月下,但却时刻把家人放在心里,不让家人多操一份心;他们缺席了家里的晚餐、团圆的假期,但始终没有忘记家庭的责任。
2020年,老所长谢跃远的家属许姐查出甲状腺癌,大儿子正上初三,小儿子才两岁多。为了不让谢所为难,许姐默默把年迈的父亲从老家叫来帮忙照顾两个孩子。
“手术很顺利,我没事。孩子有爸看着,你放心。”听到生病的妻子反过来安慰自己,谢所心里五味杂陈,他四处托人打听偏方,自己熬好汤药送到医院。
从60后到90后,一代代莲前警嫂传承着这样的家风——“你负责爱百姓,我负责爱你”,“你守护大家,我守护小家”。她们就是莲前派出所这个国字号奖牌背后最温情的港湾,是金色盾牌后最坚实的依靠。
警嫂的生活繁杂而幸福,忙碌而愉快。她们不仅撑起了一个个小家,还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26年来,莲前派出所警察子女中有56人考上了大学,很多孩子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其中有两个孩子考上警校,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成为公安队伍的新生力量。
莲前派出所,成千上万生长在社区的“平安堡垒”中极其平凡而普通的一个。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做着同一件为民小事,重复演绎着同一个爱民故事。
平凡与琐碎中,为什么能淬炼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一步一个脚印登上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荣誉巅峰?
正如经典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莲前派出所的“模范”来自他们赓续的红色血脉。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的红色故事激励下,他们心怀“永远跟党走”的滚烫信念,始终初心如磐、奉献无悔,把“人民公安为人民”刻进了阔步前行的每一个年轮。
莲前派出所的光荣来自他们传承的特区基因。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勇立潮头、勇毅前行的时代号角,他们用一直领先、一路领跑的现代警务理念,不断释放基层警务活力,书写了一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莲前派出所的胜利来自永葆的先锋本色。历年来,先后有20多名优秀民警从这里走向各警种各部门,近五年就有127名民警辅警立功受奖,让莲前派出所成为淬炼模范的熔炉、英雄成长的摇篮。
(文中图片由厦门市公安局提供)
责任编辑/谢昕丹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