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上海卷

时间:2023/11/9 作者: 美文 热度: 16857

●考卷真题



  写作。(70分)

  有人說,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读



  2021年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依旧延续了2020秋考和2021年春考的命题格局与思路。从考查的内容与指向来看,可以得出上海高考作文的共性与特点:

  首先,注重辩证思维,观照社会现实,关注未来人生;其次,所给材料语言简明、词约义丰;第三,兼顾不同学力、写作水平的学生,既让全体学生都有话可说,又为具有高阶思维和能力的学生深入思考提供了驰骋、发挥的空间。因此,可以说,普适性、连续性与深刻性的有机统一,是上海高考作文一以贯之的总方向、总目标、总旨归。

  就今年的作文题目而言,考生需要关注这样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关键字词的理解。“沉淀”,原指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比喻知识,经验慢慢地积累。“不尽如此”,即不全是像这样,这里的“此”指代“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换句话说,意思就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也不能被人们认识”。 特别是“有人说”“才能”和“不尽如此”,为考生提供了多元的思辨空间。

  第二,整体理解材料内涵。在正确理解材料中几个关键词之后,就要把整则材料统整起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精准、全面地把握和打开写作的观点与思路。

  第三,贴切的写作视角。1.赞同“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的观点。要回答和阐释:“时间的沉淀”能让人认识“事物的价值”的原因。如考生可以就“价值”的内涵,谈人们需要经过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考察,才能准确而深入地认识事物的价值。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沉淀,即在认识过程中的反复自省、修正、补充、完整,需要对思维方法的考察,才能获得对事物价值的真理性的认知。考生也可以从生命成长的角度,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性的提升而趋向成熟,从而更客观、更科学地认识事物,发现原本可能发现不了的价值。考生还可以从认识方式的多样性谈,如天赋高者通过对事物的洞察,凭直觉就能发现事物的价值。

  2.持有“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也不能被人们认识”的观点。通过充分、有力的论据进行说理。可以从人类认知的特点谈,如有些事物的价值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可能始终得不到真理性的认知。

  3.辩证的思考与观点,即要对为什么“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展开纵横捭阖的论证:既然“不尽如此”,那有些什么因素在主宰、支配着题意中的“此”?这些因素与“时间的沉淀”和“事物的价值”之间究竟有着何种关系?人们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思考些什么,得出些什么……经过时间的沉淀,哪些事物的价值会被人们认识,哪些价值不会被人们认识。由此做深入的思考,事物的价值被人们认识不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即使不被人们认识,事物就没有价值了吗?写作的时候可以先分析哪些事物当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但是经历时间的检验,价值慢慢得以体现。可以从影响认识的因素展开,如环境的复杂可能让事物的价值在较为长久的岁月中难以被人们正确地认识,

  总之,本写作题旨在引导考生进行系统性的思考,引领考生的认识从浅表走向深入,从孤立走向联系,从简单的肯定到不断的省察,逐步走向成熟、理性,是对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中关注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的积极回应。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题目引导考生观察社会现实,关注时代需求,是新时代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充分体现。

●思路导航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