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就不该纳税

时间:2023/11/9 作者: 美文 热度: 14000
梁婧君

  舅舅是一名县城医院的医生,去年凭着本事坐到了主治医师的位置。

  寒假回老家的时候,外婆眼睛里都放着光带着笑,邻居阿婆阿婶们只要来串门,外婆的第一句话准是:“儿子现在有出息喽,都当上主治医师了。”邻居们眼睛眨巴两三下:“哎呀,这可不得了哇!工资不少呢!以后呀,你就等着享福!”外婆闻声笑得更灿烂。

  又有邻居来了,外婆笑眯眯地继续说着,可是那个人点了根烟说:“高兴啥嘛,要给国家纳税的,工资越高纳的税越多,到头来和以前一样!”

  外婆楞了几秒,问我“娃呀,你是读书人,你给外婆说,这爷爷说的对不?”

  我放下笔,快速在脑海里回想政治考点: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没错啊。于是我重重点了点头。

  直到大年初三的晚上,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外婆还一直惦记门口老爷爷说的话。她清了清嗓子,问舅舅:“妈听你三叔说,领工资多了纳税也多了,到最后落不下一点儿好,是不?”

  外婆那一代人经历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生活,自然把钱看得很重要,我边低头吃饭边这么想。

  “纳税是国家要求咱们必须做的,钱是会交上去一些的,而且收税是按一定比例来算的,当然就是工资越高纳税越多了。”舅舅对外婆说。

  村里的老人轻轻地叹了口气:“刚说日子好过一点儿,结果钱还没法落到自己手里,就不该纳税。”

  舅舅挠挠头:“可是税收最后也是用在我们身上了呀。”

  姨妈放下筷子说:“妈,咱上次看病用的医保,那不都是国家出的钱,还有爸那退休金,也都是国家的钱,咱总不能光享受国家的优惠,不执行国家的政策吧。”

  “我知道,这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政治课上学过。”我咽下一口菜对外婆说。

  “哦,这就跟以前我们给国家交粮一样。说的对,咋能光要不给呢,交税对国家对咱都好。”之后,外婆就滔滔不绝地讲起她们那个年代的“税收”,用外婆的话说就是“交粮”,大家都放下手里的筷子认真听。

  我忍不住问:“外婆,当时生活那么苦,交粮的时候没有人有怨言吗?”

  外婆眼睛睁大了些,认认真真地说:“咋会有啥怨言,国家把土地都还给农民了,交个粮算啥,大家都交粮,不交粮的自己心里都羞。哎,现在跟以前一样,只不过现在是交钱了。”

  舅舅笑了:“所以现在交个税也不算啥,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呀!”

  外婆也跟着笑了:“想通了,想通了,彻底想通了!纳税一点儿错也没有,听孩子咋说的来着 ?我不会说那句话,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姐姐回答道。

  村里老人说:“收税一点儿错都没有啊,纳税是应该的,我得让我娃和孙子好好纳税去。”说着便回家了。

  外婆也严肃地对我们说:“咱们也要按时按点按国家的要求纳税啊。”

  舅妈说:“唉,我听人家说,这以后还会减税,交的钱会越来越少的。”

  外婆听完,说:“看這多好。”

  多好的国家!

  一顿饭吃完,我的心里满是柔软的感动。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回报祖国的恩情。外婆那一代人的粮食寄托了对祖国的感恩,而我们这一代能做的就是按时交税,时刻对纳税政策满怀理解之情,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想要做到这一点也是轻轻松松,可是它代表了我们的态度。

  我曾经以为,外婆那么介怀纳税,或许因为时代不同,她的眼里只有金钱重要。吃完饭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外婆不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下意识想到金钱只是因为她不懂“纳税”的含义,当她懂了之后,她比任何人都能理解。

  我从心底佩服她。

  几个月过去了,听舅舅说,税收真的变少了。外婆现在逢人的第一句话是:我娃现在是主治医师了,能给国家交税了!国家的纳税政策真是好,就像我外孙女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