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想走进爱着我们、我们爱着的人心里,可是往往事与愿违。到底是时光消磨了浪漫,还是岁月产生了代沟?上一代如何倾诉,下一代怎样表达,才能让大家互相理解,永远都是好朋友呢?
亲密的人必须一直共同精神成长,通过一些健康积极的形式,减低相处中的内耗,达成成长中的共鸣。我觉得亲子共读就是一家人一起努力,让精神生长的好办法。
亲子共读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家长陪伴方式,目前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落实得比较理想,而到了初中、高中,由于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往往被家长忽视甚至取消。另外,伴随着学业压力变大,家长对学生学习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学生倾注的精力越来越多指向提升分数,每日见面后的话题往往只围绕学习展开,亲子关系随着学生年龄越大就越紧张。
于是我一直都在思考,青春期和更年期相撞会怎么样?应试的高分数要求和素养的全面发展如何协调?家校关系、亲子关系、隔代关系、师生关系等一系列关系怎么解决。
这十五年,我一直用共读化解以上的教育难题。我与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以书为友,通过共读,寻找共同的语言与密码;通过共写,达到真正的心灵对话;通过交流,实现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共同成长。
我已经记不清楚曾经因为阅读发生了多少个令我感动的故事,也算不清楚每一届有多少学生因为热爱阅读,作文获奖发表,也无法计算共读改善了多少个师生、生生、亲子、家校的关系,我却清楚知道阅读经典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葆心读书会”是我校专门成立开展中学生亲子共读系列活动,以“培养读书种子”为目标,促进老师、学生和家长“共思共读共同成长”的读书会。我们以读书会为平台,向家长和学生推出一本本共同书目,由语文教師来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活动,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为了达成亲子高质量沟通的教育目标,我们选择了共读龙应台的《天长地久》。我们随着读龙应台的文字,“思索生命的来和去?如何迎接,如何告别?何时拥抱,何时松手?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父母与你这一辈子能够成为永远的朋友吗?”
我们给了两个月时间完成亲子共读任务。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学生、家长同步,读到哪个地方有感触了,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本书的理解。这本书既有龙应台感恩母亲的点滴回忆,也表达了她和儿子们的磨合理解。共读的两个月可以借助母亲节、父亲节等契机,利用节日氛围设置情境,把书中内容和节日互动结合在一起。
我们给上半年过生日的同学办了一个集体生日会。生日就是母难日,这一天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没有刻意提示学生应该对母亲表达什么,只是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支康乃馨,要求他们回家送给母亲。读懂了龙应台的文字后,有些孩子马上心领神会,谢彬的《我的老师,我的妈妈》,袁灿宇的《母亲节的礼物》,刘曼希《母亲与我》都是将读书和活动相结合之后,促动了心弦,写出真情实意之作。
父亲节我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张卡片,随便写点什么给父亲。拿到精美的卡片,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高涨。平时正式作文课,写篇作文抓耳挠腮,挖空心思,现在的同学们或奋笔疾书,或下笔千言,或沉默不语。不少书信体、诗歌体的好作品产生了。有的同学写了一首藏着父亲名字的诗歌,有的同学给父亲写了很多祝福语,有的同学在上面画了一幅画,还有许多同学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王艺臻同学的《致爸爸的一封信》就是书信体的佳作代表。
龙应台的文字一向深邃,引人思考。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上课专门提过五四精神及今天的理解思考。有同学读到龙应台回应母亲经历五四运动那一段经历时,很敏感地把我上课讲的联系到一起。张镇宇《自由的学术精神》是在读完《天长地久》52页《火烧赵家楼》之后,自主延伸拓展阅读,收集更多关于五四的资料,完成的一篇优秀读书笔记。
还有谭嘉果同学关注到了这本书为了配合龙应台特殊的表达方式的需要,结构布局设计很耐人寻味,于是从排版的表象去思考深层的内涵。
这样的好书自然会打动一起读书的家长们。实际上,我只要求家长读书后,跟孩子交流一下读后感,也可以就自己不懂的某些部分请教孩子,看看孩子的视角与成人的不同,试着去尊重孩子的思维方式。我没有要求一定要形成文章。
有一位家长在自己读高中时,无法理解父亲的粗暴和严厉,不爱搭理父亲。迫于生活压力的父亲不善表达爱意,总是用严格训斥代替善意的沟通,误会由此产生,她考上大学,就经常不回家。后来父亲突然因病去世,她追悔莫及。这个不爱表达的理工生,在看完《天长地久》后,边写边流泪地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篇散文《爱已无声》。我看到后马上帮她投稿,不久她的处女作就发表了。这件事给读书会所有人很大激励,《给妈妈的一封信》,片段式读书评论等也在读书群里陆续分享了出来。
有了这些读、思和写的准备,我们的读书会主题展示活动完全可以开展了。
整个活动分为四大板块:学生展示、家长展示、亲子互动、年度读书活动颁奖。主题词是“我们永远是朋友”。所有的活动都由读书小组自愿申报,只要表达自己读了《天长地久》的真实感受,展示形式不限。
这么活泼的读书笔记展示形式,各小组争先恐后地报名。
由郭双双同学导演的原创情景剧《和妈妈的一些小事》,演绎了一个母亲为了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长,从小到大操碎了心,好不容易等到儿子长大成人,功成名就,她却得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健忘症),懂事的儿子放下事业,专门照顾母亲的感恩亲情故事。短剧跨越了时空,在笑声中引发在场所有人的思考。
“爸爸,我想对你说”亲子互动环节,将活动带到了高潮。十二位父亲和孩子敞开心扉。学生们送上自己提前给父亲写好的卡片,当着同学们的面,对爸爸说出心里话。长期在外奔波忙碌的父亲们也被孩子真挚的表白感动,有的家长忍不住流下眼泪。
当然也有母子登台演绎,全家一起通过舞台展示等各种精彩表演,一本书的理解被大家演绎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现场来到的一位外婆,由于孩子的父母是双职工比较忙,从小到大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老人代理。我想亲子共读,不管是谁陪在孩子身边,都是可以开展的。我让主持人设计了一个采访提问环节。
主持人问,为什么被大家公认为你是班上最有魅力的人?这位礼貌又谦逊的男生回答也很机智,他说:“我也没有觉得自己多有魅力,但是大家都这样说,我只好承认。如果说我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就要感谢我的外婆,她让我成了一個有魅力的人。”说完,他顺手把昨晚我悄悄提醒他为外婆准备的一份礼物,现场送给外婆。外婆笑开了花。我也将提前准备的礼物——伍剑老师首印签名版的《外婆》——送给这对祖孙,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亲子共读作业,让他有空慢慢把这本书念给外婆听,开学了再分享共读心得。我了解过,高中由于学业紧张,他已经很久没时间陪外婆。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读书给外婆听,外婆一定会很享受这样的亲子共读时光。我们无法要求隔代抚养孩子的老人像父母那样和孩子同步阅读,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像聊天一样把读书心得分享给老人家听。这样的共读教育,无论抚养者是谁,都能够教育出一个真正的人。这样的读书场面,无论在怎样的家庭,都是温馨美好的。
最后设计的颁奖环节,给书香家庭、最美家长志愿者、最美学生志愿者、读书笔记年度优秀个人、阅读美丽组、阅读潜力组纷纷颁奖。非功利性的读书,通过颁奖的仪式感,获得功利性的回馈。特别是阅读潜力奖,这是用来鼓励本年度整本书阅读各项活动总分最低的小组,期望他们不要放弃,继续好好读书,不懈努力,总会有进步。
潸然落下的眼泪,开怀放松的笑声,沉默不语的思考,前仰后合的折服。没有预设,没有彩排,只有通过真正的共读,被书中某一处触动心灵,才会有整个读书展示活动一个又一个高潮。
展示活动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给公众号投稿的环节,让大家都来当自媒体作家,报道我们这次读书活动。等部分有兴趣的学生交作业后,我又将自己写的稿件拿出来,和他们写的作比较。学生们听得饶有兴趣。
为了记录他们在活动中的成长,我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可以换照片的活动记录表。固定活动流程展示文字模板,中间的照片可以自由更换,自己选出凸显自己参加活动展示的那张照片,打印活动流程记录表,由我统一到学校盖章证明,作为以后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和自主招生的证明材料。
如果一到两个月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等高三时,就有至少十本读书活动的记录表。既有共性的活动记录,也有一位高中生个人在读书活动中的付出与所得个性化的记录,这样的证明材料,比简单打卡单纯证明读过某本书,更鲜活更生动更立体,也应该更打动大学自主招生的心吧。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新问题,就要推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共读书目。教师要永远走在问题的前面,提前做好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设计。通过亲子共读,用一本书搭建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桥梁,共同成长,在读书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情感交流,保证教育陪伴高质、高效。
这样持之以恒的阅读经典,虽不一定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考上名牌大学,但一定会点亮每一个学生内心的幸福之光!不同主题的亲子整本书共读活动,开启人性本具智慧,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平稳渡过青春叛逆期,培养身心健康、懂得感恩的真人。这种阅读活动,给予了每一个孩子和他的家庭完整幸福的生命教育体验,也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了绵薄之力。
亲情也许会随着时光慢慢地淡去,但只要我们一起读书,就能感觉到这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的丝丝美好!
赞(0)
最新评论